毫无疑问,从过去和现在的实践经验来看,高考应该是进入大学最公平的做法。

高考,让诸多的农村青年“跳出农门”,最终进入社会国家高层。高考。也让众多的“寒门子弟”,最终成为社会精英。

正因如此,今天的中国,高考就成了每年一度的“全民头号工程”,是全社会绝大多数家庭的最大项目。

从一个孩子诞生之日起,绝大多数家庭都开始为了这个孩子未来的高考开始筹划。设法进入更好或者“最好”的幼儿园;托亲友找路子甚至夫妻假离婚,让孩子进入“最好的”小学;花大价钱让孩子进入“初中名校”,然后竭尽全力设法让孩子进入“名牌高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而言之,一个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就变成了全家人都在上学。孩子们沉重的学业负担,也是家长更大的负担。

于是,我们看到,学校里比例高到惊人的近视眼,缺乏锻炼身体很不协调的众多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燃气灶都不会打开的孩子,甚至还有把味精当成盐巴的笑话。

我是1979年考上大学的,那时候的本科录取率大概只有3%。但我有着快乐的童年,夏天一放学就跑到河里或者水库里游泳,冬天一下雪就爬山玩雪赏雪。武术、体操、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都是我们体育课程的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得我们上初中到时候,学到内燃机的“冲程”知识,物理老师甚至开来了学校的手扶拖拉机,现场讲解并发动、熄火、驾驶。

想当年,我们开学的第一周和放假前的最后一周,都是在学校农场挖地、集肥收集牛粪猪粪马粪和种植,目的在于培养我们的德智体。

不夸张地说,我能做一手好菜。但起点在于,我初中到时候就开始做饭炒菜,甚至刀工也不错。

但今天的孩子们的情况呢?不必多说了。老师、学生和家长们都比我更清楚。

请不要用“时代不同了”来为今天的不良状况搪塞,为失败找借口,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

今天的一个高中生,如果要把他读过的或者买过的书集中起来,完全就是我们那时候的一个小型图书馆。

但是,扪心自问,客观讨论,今天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到底学到了什么?记住了多少知识?与他们聊天,知识面的狭窄令我惊诧不已。

当然,这绝对不能否认,我国诸多的尖端人才,也是藏在他们中间,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题是,在过去教育“落后”的年代里,难道就出不了国家栋梁吗?恰恰相反,读过书、下过乡、参过军、当过工人的国家栋梁,成为我国高速发展的人才基础。

今天的情况,高中就是“炼狱”。而大多数的大学,则是学生们的“天堂”。太多的大学生犹如逃离苦海上岸的幸存者那样,进了大学就等于进入彻底解放的世界。吃喝玩乐谈恋爱,就成了今天很多大学校园里普遍的“主流”生活。

而“毕业率”也是大学老师们的考核重要指标之一。于是,学习再不努力、成绩再差的大学生,基本最终都能毕业,拿到学位证书。

今天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实在太多了,处于严重的“供大于求”状况。大量家长花费了12年的心血和几十万的资金,培养出来的孩子,不少“毕业即失业”。而国家支出的教育资金,更是天文数字。

这一切现象的一个特别重大根源,就是全国的统考统招。

高考,就成了广泛认定的“成材独木桥”。

“严进宽出”,是全国高校的通病,带来的问题是系列化的。不仅导致大学生的成材率低下,也浪费了巨大的教育资源,还带来了畸形的就业文凭要求,连当个小学老师也要硕士生优先。

先进的教育制度,应该是尽力提升国民接受教育的覆盖率。在此基础之上,大学应该是一种“宽进严出”的机制。挤出文凭的大量水分,提升文凭的含金量。

那么,是否应该取消全国统一的高考呢?欢迎各位发表评论。

但不管怎样,高中,不应继续承担“高考加工厂”的使命。高考,不应该继续承担“成材独木桥”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