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在柏格森看来,生命的本质是创造。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核心思想,达尔文的进化论强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对于个体生物而言,外界的环境是无法改变的,生物个体要生存就必须适应外在环境,唯有能适应外在的生物才能留存下来,并获得进化。

但是柏格森的进化论思路则完全相反,进化不是靠适应环境,而是靠物种本身的主动的冲动意志,意志就是一种生命冲动,它去对抗、冲突和穿越外在的物质和环境,主动地去突破外界物质的障碍,它突破了障碍就生存了下来,而且突破障碍后它就进化了,它就创造出了一个新的物种,生命的本质是创造,而不是适应。是创造者生存,而不是适者生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柏格森认为创造是生命的本质,而不是适应呢?柏格森的进化论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基于对生命的不同理解,同时其实也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视角,科学视角和哲学视角。科学视角一种是从外到内的视角,达尔文做了大量的调研、实验、分析和实证研究,从大量的分析研究中归纳总结出了他的进化论思想。达尔文的视角带有唯物主义、经验主义和机械论思想。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柏格森认为,不管唯物主义和还是唯心主义,都存在思维的局限性,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遇到的困难在于,心理现象和物理现象不能相互还原。用适用于物理现象的形式难以说明心理现象,用适用于心理现象的形式,难以说明物理现象。所以,纯粹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好像都无法给出对世界完整的解释。

为什么心理现象和物理现象无法相互还原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因为他们描述世界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心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是强度、绵延、自由决定,而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是广延、数量、条件与结果的必然联系。物理现象被分割和量化,并且服从必然的因果律。

而心理的强度、绵延是一种性质,而不是数量或者大小,我们的意识状态不是无连续性的众多体,而是不可分割的:绵延。

我们在外界找不到绵延,所能找到的只是同时发生。我们能做出自由决定,而外界事物则受到条件的限制,遵循必然的自然规律。心理现象和物理现象的特征是完全不同的,我们描述他们的方式也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它们是无法相互还原的。我们无法把物理现象还原为心理现象,当我们看到月亮,我们可以描述月亮的各种形状、大小、想象,但是无法描述我们内心对此时此刻的意识和感知,因为它是随时变化的,是永恒变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也无法把心理现象和物理现象相互还原,唯心主义试图把外在事物还原为感觉观念的复合体,正如贝克莱说:物是观念的集合。唯物主义者试图用对神经系统的物理刺激和生理反应来说明意识,今天脑科学、神经科学和实验心理学很多研究指出,人类的心理反应和大脑的神经元活动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比如,大脑有语言、记忆、视觉、听觉等不同的区域,我们之所以有语言、记忆、推理和想象能力,正是因为大脑存在这样的神经元结构,我们的意识正是这些神经元活动的产物,或者说,意识是一种生理反应。但这样的认识并不能完全自洽。

柏格森认为,这些生理反应一点都没有触及意识的特质,因为,刺激和感受存在本质的差异,不同的刺激所产生的是身体反应的量的差别,不同的感受则是质的差异,刺激是可以通过外在感知的方式观察到的,而感知只能被自己所体验。所以,柏格森认为,我们感官知觉到的规则,和我们准备为了科学而设想的规则之间,不可能相互转换。物理事实和心理事实之间存在不可通约性。

柏格森的时代是实验心理学有重大发现的时代。实验心理学找到了一些大脑的生理结构与意识的关系。例如,实验心理学家发现,人的语言机能和记忆机能位于大脑皮层的某一部位,如果人的大脑的这一部位因撞伤等事件而发生物理损伤,则那人就会犯失语症,会丧失记忆。这似乎支持了唯物主义对意识的说明。柏格森本人早年也从事心理实验工作,但他做出了不同的解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他的看法,在撞击等事件对大脑的损伤中,在许多情况下,属于意识本身的记忆和语言思维没有丧失,所丧失的只是记忆和语言思维的联结系统。这就像挂衣钩坏了,一件衣服掉下来了,衣服本身并没有坏。如果修好了挂衣钩,仍然能把衣服挂起来,修复了该部位神经系统的人会恢复记忆和语言能力。神经元结构是衣架,而意识是衣服,它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存在。

如果记忆就是被储存在皮质细胞里,如果失语症就是由这些皮质细胞的毁坏而造成的,那么就不可能再恢复相关的记忆和说出单词了。但是事实上却存在这样的情况,柏格森在《物质与记忆》中说:“要使患者找到一个单词,往往只要向他提示该单词的第一个音节,把他放在单词的轨迹上就可以了。甚至仅仅对患者进行一番鼓励,也能奏效。情感也可能产生同样的效果。”,这是柏格森在《物质与记忆》一书中花相当大篇幅探讨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有关记忆的实验心理学和病理学的论域。

他探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他在《意识的直接材料》中有关意识的论点,遭到持唯物论立场的实验心理学的批评,而他同样诉诸实验心理学的根据加以反驳。然而,从他所主张的基本论点和立论的根本依据看,他的理由与其说来自实验,不如说来自哲学。他主张,意识绝不能被还原为大脑的生理机能。拿记忆来说,如果对一个单词的记忆被当作刻入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的印痕及其激活,那么有多少种声音音高和嗓音音质,就会有多少种听觉形象,或者也存在多上种神经元连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记忆不是如此被动的。在记忆中存在主动的抽象、选择和综合的活动。当人面临某种情势要加以处置时,会引发其对过去经验的记忆;而这种记忆是活生生的,是与人现在的处境和希望结合在一起的,是其整个生命之流的一部分。柏格森主张意识的动力不是来自大脑的机能,而是来自生命意志的冲力。在此意义上,他主张精神现象与身体只有间接的关系;不是大脑思考,而是思考的精神使用大脑,使意识得以通过大脑的活动表现出来。

神经元活动可以调动意识,但是并不是意识本身,所以,柏格森认为,不能把心理归结为物理的唯物主义,也不是把物理归结为心理的唯心主义,这些都无法认识生命的本质。而在柏格森那个时代,还有一种思想比较流行,这就是康德的先验主义,先验主义把意识结构、知觉现象视为内在心理形式和外在刺激的结果,但柏格森也批判了以康德为代表的先验主义,那柏格森是如何批判康德的先验主义哲学思想的,更多精彩内容,可以点赞收藏和关注我,我们下一期内容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