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2日讯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嫦娥”探月、北斗指路、高铁飞驰、国产大飞机翱翔、国产大邮轮启航……这些屡屡刷新纪录的大国重器犹如“火车头”,牵引着“中国列车”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砥砺前行。

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山东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今年以来,山东经济动能结构持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作用越发明显。

前五个月投资增长22%

山东高新技术产业动能强劲

前5个月,全省“四新经济”投资增长9.5%,高于全部投资4.5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57.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2%,占所有投资的比重达21%,比去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在山东潍坊潍柴集团高端发动机数字化工厂,第1.5万台WP7H发动机顺利下线,标志着潍柴智能数字化工厂全线达产。据介绍,这是全球同行业第一个发动机数字化无人工厂,装配自动化率达80%,加工自动化率、零部件物流配送自动化率、关键过程在线检测均达到100%。

正在建设中的潍柴雷沃智能拖拉机制造项目工地上,各生产线陆续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年底就将批量投产。潍柴雷沃智能拖拉机制造项目负责人李洪江表示,项目总投资30亿元,投产后,平均每4分钟就有一台高端智能拖拉机下线。

山东省近期印发《科技创新引领标志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聚焦11条标志性产业链,明确29个科技攻关的战略领域,一体化推进关键技术攻关、重大产品研制和示范应用。同时,山东积极鼓励“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协同攻关,企业牵头重大科技项目的比例超70%,解决了一批影响产业链安全、制约产业链升级的“卡脖子”问题。

智能水肥监测一体机、智能巡检机器人、中医健康管理机器人……不久前,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山东展厅展示了以数字化融通各领域建设的生动实践。新一代数字技术与农业、工业、服务业深度融合,释放出强劲新动能。

改革开放永不停步!科技创新为日照港带来华丽蜕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5月22号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港口日照港视察时指出,日照港是改革开放后新建的港口,近年来推进科技创新,将传统港口改造升级为现代化港口,不仅货物吞吐量跻身全国前列,还积累了通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经验。

日照港是世界最年轻的5亿吨大港,拥有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回望日照港,海天辽阔,货轮往来,一派繁忙景象。2023年日照港货物吞吐量近6亿吨,成绩亮眼;因地制宜,通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日照港还在继续探索。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冠县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沃土

在冠县,一张钢板能压延到什么范围?“通过轧制工艺创新,我们实现了从0.15毫米到6.0毫米钢板产品的覆盖。”在冠洲股份有限公司,制造部部长郭丽涛表示。

推进绿色智能发展。冠县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标行动,引导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打造了一批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和智能制造场景。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项目投入运营,加快建设精品钢板“产业大脑”,利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多种方式,推进研产供销高效配置,打造产业更强竞争优势。

培育国际一流品牌。冠县钢板产品出口至欧洲、非洲、美洲、东南亚、中亚等地区。近年来,成功应用于国家冰上训练中心、国家速滑馆等国家级重大场馆,以及俄罗斯冬奥会馆、美国塞班岛休闲度假中心、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高速等,在国际国内市场赢得了良好口碑。

山东郓城:一夕万纱鸣,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6月19日,郓城县一鸣纺织生产车间,只闻机器轰鸣,却不见忙碌的工人,生产线上取而代之的是精准而灵活的机械手臂。偌大车间,自动化纺纱设备在两三名工人的操作下,就能井然有序地生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鸣纺织除了拥有世界最先进的自动络筒机,还拥有目前最新型的经纬纺机细纱设备,万锭用工由原来的53人降至21人,吨纱耗电减少140度。

从传统纺织到精深加工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一鸣纺织的转变只是郓城县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郓城县在纺织产业链上不断补链、延链、强链,帮助鼓励企业转型升级,确定了“纺织产业抓膨胀延链”发展方向,在差异化、多样化转型升级新路径上蹄疾步稳。

科技力量革新传统农业

乡村振兴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助力,山东各地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科技力量,让更多“科技种子”在泥土里生根发芽。希望的田野上,新的丰收正在孕育。

智慧农田、智慧温室、智慧果园、智慧渔场等智慧农业应用场景层出不穷,全省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

让“齐鲁粮仓”更加充实 山东利用科技进步促进粮食生产

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粮食单产达449.5公斤/亩,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6.84%……2023年,山东粮食生产取得优异成绩,让“齐鲁粮仓”更加充实、成色更足。

坚持“顶天立地”,扩大农业科技供给。以科技助力粮食增产提质,研发是基础。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就要加快构建与山东粮食生产相适应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应以科技创新体系为支撑,在生物育种、智慧农业、农机装备、立体农业等领域开展跨地域、跨单位联合攻关,加快培育和壮大农业新质生产力。同时坚持“四个面向”,将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和工厂车间,增强农业科技创新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研发新技术、增加科技供给,才能为藏粮于技提供有力支撑,为粮食生产注入创新动力。

德州:新农人、新农机、新农技 助力粮食生产

德州禹城市充分发挥新农人优势,带动当地农业由“会种地”向“慧种地”转变,让一批批种植思想前沿、农机操作娴熟、技术掌握全面的新农人,成为农业提档升级的有力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德州禹城市伦镇润德家庭种植农场的600多亩农田里,搭载新型北斗导航的玉米、大豆播种机正按照设定路线匀速前进,进行穿梭播种。“我们今年全部采用了北斗导航高精度播种模式,提前在播种机上设定好程序,避免大豆玉米混播,播出来的大豆玉米横平竖直。”禹城市伦镇润德家庭种植农场理事长杨富勇介绍说。

像杨富勇这样的新农人,在禹城市还有很多。近年来,禹城市农业农村局把高素质农民培育与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在规范培训过程、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提升培训效果上下功夫,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东明:农技专家田间“把脉” 助力棉花增产增收

为确保棉花优质高产,连日来,东明县农业农村局积极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广大棉农提供科学技术指导,助力棉花增产、棉农增收。

据了解,当前棉花已进入开花结铃期,这一时期是棉花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同时也是棉花需水需肥的高峰期和自然灾害高发期,此时的田间管理尤为重要,东明县积极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主动靠前服务,根据当前棉花的生长态势以及土壤墒情,引导棉农科学管理,手把手指导农户加强病虫害防治、做好化学调控施肥等工作,为东明县4万余亩棉花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科技力量革新传统农业 德州助力秀山智慧生态养鸡产业发展

秀山土鸡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味道鲜美,深受市场欢迎。为进一步推动秀山土鸡产业发展,德州先后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315万元,在秀山县宋农镇打造特色智慧养殖基地,依托现代科技力量,助力传统产业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进宋农镇智慧土鸡养殖基地,130个12平米的钢棚散养圈舍掩映林间,鸡舍内安装了温度湿度检测器、环保发酵床、蚊虫捕捉器和“可视化智慧养殖系统”,实现了对养殖环境的精准调控,解决了传统土鸡害病率高、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采用低密度轮牧放养模式,利用300亩林地开展林下生态放养,土鸡采食大量的青草、昆虫、牧草籽,是纯绿色产品。

片片绿意是金 满园芬芳也是金

在莒县招贤镇,玫瑰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该镇年产玫瑰鲜切花4亿支,销售收入达3.5亿元。这朵带动村民致富的花背后,蕴含着哪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的力量?是科技支撑推动鲜花产业提质增效,是创新引领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

东平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园 再现稻蒲荷香鱼跃鸟鸣生态美景

近日,东平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园里再现稻蒲荷香、鱼跃鸟鸣的生态美景,一派生机勃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科技装备升级旅游体验

近年来,山东加强了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沉浸式体验设施、无人智能游览、可穿戴设备等智能装备的技术水平。

夏季来临,在山东省临沂市琅琊古城,立体沉浸式演艺《只此琅琊》因精彩的剧情和多重感官体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看。演出中,机关设计巧妙、灯光绚烂多彩,水火交织出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雾森喷雾系统营造出如梦如幻的氛围,多媒体技术则让历史场景“重现”眼前。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真切感受到古代琅琊城的繁华与魅力。

“这简直太棒了!现场感非常强烈,仿佛身临其境。”在威海海洋科技馆“探梦海洋”剧场内,来自泰安的游客马飞正在沉浸式影院参观。影院以“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为主题,通过270°的半碗屏幕与5G高新视频内容将观众的视觉完全包裹,以声光风水全感官特效带来全沉浸体验,带领观众模拟科学探海,了解海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近段时间,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渔人码头以东海域的“耕海1号”迎来了客流高峰。“在这里,既能避开高温天气,又能欣赏壮观的海洋景色,还能品尝最新鲜的海货。”来自河南的游客程娜娜说。

“耕海1号”是一个休闲型海洋牧场综合体项目,集渔业养殖、海上观光等功能于一体,从空中俯瞰,宛如一条璀璨夺目的项链镶嵌于海面之中。该项目采用219根钢制立柱在海底固定,可抵御12级台风。同时,安装了污水处理设备和清洁能源发电设备,实现了现代海洋渔业、海洋工程、海洋文旅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为我国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探索了新路径。游客可以在栈桥上海钓、慢跑、晨练,或者观赏海上日出和日落,实现了功能性和休闲旅游相结合。栈桥中间围起的海域水深约10米、水平面4万平方米,水体40万立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养殖水体。

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入应用,旅游装备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山东省将持续推进旅游装备技术升级创新,加强数字文旅原创和文旅新业态培育,开发融入更多新技术、新装备的文化产品,不断推进景区产品升级迭代,为游客提供更高品质的旅游体验。

“国家级”科技力量带来的礼物

如何快速体验“国家级”科技力量?来杯青岛啤酒!

对于很多消费者而言,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好似离我们很遥远,实际上,国家科技的进步最终都会造福普通民众,“高大上”的科技大奖也能让普通人轻松感受到。

在近日揭晓的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榜单上,青岛啤酒作为《食品生物制造工业菌种高效选育与优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的主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作为唯一上榜的酿酒企业,这也是青岛啤酒第四度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国奖”的获得,会为消费者增添怎样的“口福”?以青岛啤酒本次获奖的“菌种”项目为例,在酿造啤酒时,菌种在麦汁中的发酵产物决定了啤酒的风味、泡沫、色泽和稳定性等理化性能,优良的菌种会性能更加稳定,不同的菌种会让啤酒拥有不同的特性和口感。

这也意味着当你喝同一款啤酒时,口味更一致、质量更稳定。

百年“经典”如何成为时代“潮品”?当科技大奖进入我们的生活,用一杯青岛啤酒就能被普通人轻松体验,也许,这就是答案。

素材来源:人民日报、经济日报、闪电新闻

闪电新闻编辑 费燕妮 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