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27日,在上良镇三村张村的农田里,记者看到十多名群众或背着斗、或端着盆,迈着沉稳的脚步,熟练地将一把把荞麦种子均匀地洒向土地。金色的土地、勤劳的身影、瓦蓝的天空,勾勒出了一副美丽的农耕画卷。

 灵台:小杂粮成为群众增收“新引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灵台:小杂粮成为群众增收“新引擎”

麦收后,村民张天顺给自家的五亩地里全部种植了小杂粮。休息的空挡他告诉记者,以前麦收后种杂粮是为了“糊口”,现在种杂粮则是为了增收,一斤黑豆、糜子都能卖到2块钱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日三餐,离不开五谷杂粮。作为粮食作物的组成部分,科学有序发展好杂粮,对于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和提高群众土地收入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县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步调整种植结构,优化作物品种布局,全力推动小杂粮特色农业发展,小杂粮已成为全县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色”产业。

我县属黄土高原沟壑区,境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生态良好,资源多样,素有“陇东粮仓”的美誉,盛产荞麦、糜子、谷子、大豆等杂粮,一直以来都是小杂粮传统产区和优势产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对健康的向往,膳食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大米和普通面粉等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多吃五谷杂粮成为人们健康饮食的追求,绿色、有机杂粮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进一步提高杂粮品质,上良镇积极邀请市县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群众答疑解惑,推广优选籽种。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李智远告诉记者,杂粮普遍具有耐旱、耐瘠薄、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丰产稳产的特点,尤其糜子、荞麦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光热资源,提高复种次数,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产量,实现两年三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我县按照“基地带动、大户示范、公司引领、群众参与”的思路,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基地”等产业化经营模式,科学布局,集中连片,形成了小杂粮良种良法配套及农机农艺结合的规模化、标准化和绿色化生产基地。目前,全县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37个、家庭农场56个、种植大户2000多户。今年县上按照“以秋补夏、以小秋补大秋、以复种补全年”的工作思路,结合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广泛引导群众在夏收后种植杂粮。全县计划复种杂粮面积15万亩,通过土地轮作,既提高了土壤资源的利用率,又能增加一茬种植效益,实现了增产增收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双赢”。(朱强)

出品:灵台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熊 瑛

编审:曹红远

审核:杨彦东 王小涛

法律顾问:甘肃陇升律师事务所 13830341604

投稿邮箱 ltxrmtzx_bfb@163.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