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重庆市彩云湖湿地公园的纪念陵园中,一尊纪念铜像静静地竖立在这里24年之久。

雕塑下方的纪念牌上则标注了他的事迹。

了解后你会知道,这尊铜像是一位名叫芦振龙的山东小伙,曾是一名户籍民警,生于1973年。

如果意外没有发生,他如今已经快要退休,与妻子相伴半生,幸运些可能都抱上孙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芦振龙烈士雕像

但令人痛惜的是,他的生命定格在1999年,带着全身21处刀伤壮烈牺牲。

那一年他只有25岁,正式参加工作还不到一年。

为何出生于山东农村的小伙子,却是重庆市家喻户晓的英雄呢?

芦振龙身上到底有什么故事呢?他生命走到尽头之前究竟经历了什么惨烈的事件呢?

让我们接着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人空巷的送别之路

这一天是1999年6月1日,国际儿童节。

祖国的花朵们还在睡梦之中,欢笑的声音还没有把空气填满。

但重庆市的一处公园已经挤满了人。

大清早的,大家摩肩接踵,笔直站着都几乎要贴到旁边的人。

在这样拥挤的地方,却没有讨论声也没有谈笑声。

大家神情肃穆,人群中还传来微小的啜泣。

像怕打扰到别人,打扰这个清晨似的,只敢小声地哭。

人们除了脸上的哀恸和伤心,身上还佩戴了白色的花。

不难看出他们相聚此地,是为了给什么重要的人物送行。

6月天的清晨下起了雨,路上的人沿着主干道站在两旁,绵延了数千米。

很多人来不及擦脸上的雨水,只望向路中央等待着。

突然人群中一阵骚动,大家齐齐望向路中间,有车缓缓驶来。

市公安局人员抬出灵柩,在道路两旁的群众的注视下,一步一步将灵柩抬进悼念大厅,让大家能为这位英雄送完最后一程。

群众中不乏从南岸区、渝中区、巴南区等重庆市各个城区赶来的,总计人数超过10万人。

大家都是为了给这位,为人民牺牲的青年警察芦振龙送行。

芦振龙生前在派出所管辖的兰花村更是来了许多居民,大家都流下感动不舍的眼泪。

不少居民都见过这位年轻但做事认真负责的警察,他们一遍遍地喊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芦户籍,一路珍重。

亲力亲为的大学生民警

1997年7月,还没从西南政法大学毕业的芦振龙被评为全国优秀大学生,后被安排到重庆市高新区公安处石桥铺派出所。

他刚到石桥铺工作时,所里的领导看他很优秀,个人能力很强,就先安排他担任治安民警。

但芦振龙比所里领导们想象中的更能吃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芦振龙烈士

为了尽快落实各项公安基本功,他主动向所里领导申请,正式从治安民警转任户籍民警。

他还接下了石桥铺最偏远的兰花村地段,去这个大家都觉得有些困难的地区做户籍工作。

但芦振龙不怕苦不怕累,他觉得年轻人正是学习的时候。

只有积累足够的经验,以后才能独当一面。

因此芦振龙面对困难只会迎难而上,去想解决的办法。

他从小刻苦学习,就是想要为人民服务。

考上大学后芦振龙就一心奔着自己的目标,顺利到派出所工作,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因此揽下最累的工作他也没有怨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芦振龙生前的工作笔记

当时芦振龙负责的兰花村位于石桥铺派出所辖区的偏远角落。

那里有很多外来的暂住人员,人口流动性大,鱼龙混杂,所以此处的治安问题比较复杂。

而芦振龙为了更快地熟悉区域情况,他通常会在早上出发,从派出所步行到兰花村。

等到中午再走回派出所,下午再重复一遍这个路程。

如果遇到工作繁忙的情况一天就要走好几次。

但其实户籍民警并不需要天天来。

可是芦振龙尽职尽责,他如果觉得问题还没有解决,或者工作不够深入,就不能休息。

所以芦振龙坚持每天都以这样来回几趟的方式,下基层了解民众的问题。

他会敲开群众的家门与他们交谈,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但在走访进行工作时,芦振龙又怕其他有需要的人民群众找不到自己,就无法及时提出反馈意见和求助。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芦振龙思来想去,之后在又一次前往自己所辖区域时,他先去了一趟居委会。

当时居委会人员已经很熟悉芦振龙了,毕竟如此亲力亲为的民警同志大家都常常见到也常常提起。

居委会人员问芦振龙有什么事,芦振龙回答说需要两块黑板。

对此居委会人员有点疑惑,问芦振龙要做什么用,要在什么位置给他找黑板。

90年代的黑板并不像现在这样方便,当时的黑板是在墙上刷特殊的黑色涂料,让粉笔的白字在上面能够清晰地被人看到。

芦振龙说想要在热闹的地方刷两块黑板,最好是人来人往的地方。

这样住在这里的大家都会路过都能看到,他就可以把通知写在黑板上。

这样一来就算芦振龙来走访,有居民不在家,回家路上也能看到他留的信息。

居委会人员听完后恍然大悟,发现芦振龙不仅能吃苦,还非常细心,想了这样的好方法。

在居委会的支持下黑板很快就刷成了,后来芦振龙来走访时路过那块黑板,还能看到路过的人在读上面的通知。

之后的日子里芦振龙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继续帮助当地的居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芦振龙生前的工作笔记

有一回居民家里管道堵住了,束手无策。

芦振龙知道后二话不说把手臂往管道里伸,硬是用手把堵塞管道的脏东西掏出来。

他这样不怕脏不怕累的大学生民警,懂得深入基层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在当年实在是不多见。

一来二去,辖区内的居民都非常信任也非常尊敬这位年轻的“芦户籍”。

提起芦振龙时当地人都是竖起大拇指。

以一敌七

可命运有时候就是喜欢和人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