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时期被处决的将领:含冤四十五年的红军悍将叶道志

1938年8月30日(有说是9月),在如今的安徽省泾县云岭镇,彼时的新四军军部驻地附近,一声沉闷的枪声过后,一位穿着新四军军装的年轻人倒在血泊中,他就是时任新四军军部警卫营营长、曾经战功显赫的红军战将叶道志,被枪毙时年仅28岁。

一位28岁的警卫营长为何被称为战将呢?其实,别看叶道志年轻,已经是经历过两次翻越雪山趟过草地的老红军了,他18岁参加红军,经历的战斗不计其数,作战英勇,屡立战功,从班长干起,职务不断得到提拔,抗战爆发前,已经是徐向前麾下的悍将,先后任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师长、九十二师师长、红四方面军四军十师政治委员。彼时,陈锡联任十一师政治委员,与叶道志同级别。

大家知道,陈锡联是大名鼎鼎的开国上将,历任重庆市委第一书记、军委炮兵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常委,一度主持过军委工作。如果叶道志能活到建国后,也会和陈锡联一样被授予上将军衔吧,至少也会是个中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问题是,叶道志被新四军处决了,罪名就是带枪逃跑,企图投敌。但这个结论一直有很多人不服,尤其是那些与他一道被调到新四军工作的前红四方面军战友,其中就有开国中将的陶勇、陈康,开国少将的谭知耕。这些战友一直在为叶道志伸冤,要求重审叶道志案件。

终于,在徐向前元帅的过问下,1983年10月21日,解放军总政治部对叶道志问题进行了复查,认为叶道志的问题属于违犯纪律行为,决定对他予以平反,恢复名誉。一个沉冤45年的悬案终于落下了帷幕,叶道志的冤魂得到了安息,但杀害叶道志的遗憾和损失却永远无法挽回。

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叶道志事件的经过。

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长征会师后,一部改成西路军过黄河西征,目的是打通国际路线(与苏联接轨)。在与数倍于己的敌人英勇残酷的搏杀中,西路军虽然消灭了大量敌人,自己也损失惨重,最终全军覆没,部队被打散,两万多人的队伍只有四千余人回到延安。当时,这次失败被认为是“国焘路线导致的恶果“,曾经的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被批判和清算。1937年初,叶道志被安排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参加第三期学习班,要求与张国焘划清界限。

不久,全国抗战爆发,国共合作形成,中共武装力量被划分为两大块,一大块是八路军,另一块是新四军。叶道志和原红四方面军的战友们一道,被重新分配工作。他的许多上下级都被分配到了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为刘伯承,原西路军老领导徐向前为副师长;与他同级别的好友,原十一师政委陈锡联,被任命为七六九团团长;原九十三师政委叶成焕,被任命为772团团长。但叶道志本人却没有被分配在八路军,而是被调往新四军,这就给他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当时,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形成,经过谈判,中共政治领导的军队在整编成两支队伍,一支是将驻陕甘宁边区的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不久又按战斗序列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但一直简称八路军;另一支是将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八省境内15块游击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两支队伍的组成我们就可以看出,实力和素质是有很大差距的。首先,八路军是集团军编制,当时上报的编制人数为四万五千人,下辖三个师,师下辖旅,每个师平均约一万五千人;而新四军号称是一个军的编制,实际还不如八路军一个师。当时上报编制人数为一万零三百人,下辖四个支队和一个特务营。因此八路军与新四军级别完全是不对等的,八路军旗下的师实际上相当于军级,团就相当于师级;而新四军下面的支队只相当于八路军的旅级。其次,八路军是红军主力正规军整编而成,而新四军是各省游击队,相当“土八路”整编而成,军事素养参差不齐,普遍低于八路军。

正是基于此,在项英、叶挺等新四军领导请求下,延安高层决定抽调一些老红军将领作为骨干,充实新四军的军事和政治领导工作,而叶道志等正是这样被派到新四军的。

但来到新四军后,叶道志等发现比自己想象的待遇还要差,非但没有高配安排,连团长也没当上,而是被低配到第二支队四团任团副。当时没配政委,因此团副就是做政委的工作,也就是部队思想政治工作。

叶道志是湖北人,而新四军是南方各路游击队拼凑而成,叶道志所在的四团是由福建四支游击队改编,这些地方游击队员出身的官兵,打仗虽然也很勇敢顽强,但毕竟没经过多少正规训练,油子习气浓,思想也很复杂,因此政治工作做起来当然很难。而更为难堪的是,四团官兵说的都是福建话,是中国最难懂的方言之一,叶道志在那里就像到了外国,语言完全不通,别说说,就是听也听不懂。那时候可没有什么推广普通话一说,因此,叶道志实在无法与战友们沟通,隔阂就难免产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叶道志很苦闷,开始怨天尤人,发起了牢骚,很是怀念在红军主力部队的日子。当时,被调到新四军来的原红四军军官还有好几位,其中有原教导师师长陶勇,被分配到二支队任副参谋长,也相当团级;原九十一师二七六团团长陈康(原名陈五和),任补充营营长;原九十二师二七六团副团长徐长胜,也就是原叶道志的下属,在军部特务营当个小参谋。这几个人都干得不顺利,有怨言,因此常在一起喝喝小酒,发发牢骚。

问题是叶道志牢骚最盛,说的话特别尖酸刻薄,既埋怨上级,又责怪战友。为此,陶勇很有些担忧,劝告他很多次,要他别太过分,以免祸从口出。果然,他们的牢骚话被人打小报告到了军部,上级很恼怒,将牢骚太盛的叶道志降职调到军部特务营任营长。由此,叶道志从一个响当当的老红军师长,被贬为一个小小的营长,开创了红军历史上一个记录。

所谓干部能上能下,一切服从需要只是大道理,真正落到谁的头上谁也不舒服,何况在没有任何错误处分情况下,突然降职了几级。叶道志当然心中有气,但又无奈,就更郁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