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义小说中,程咬金是瓦岗寨的混世魔王,是活了一百多岁的第一福将,妇孺皆知的两句俗谚:“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程咬金的三板斧”,更让他成为世人口中嬉笑怒骂、“勇、智、忠、义、福”的代表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真实的历史上,程咬金勇则勇亦,忠义却远远谈不上,其狡猾之处远比小说中描述的要多。

程咬金之勇

程咬金,原名咬金,降唐后改名知节,济州东阿人。

演义中程咬金草根出身,卖过私盐,杀过官差,坐过牢。实际上根据出土的程咬金墓志铭记载,他出身官宦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在北齐做过高官。北齐被北周所灭后,程家人虽然不再在朝为官了,但也是地方上的豪强大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书说他,年轻时就骁勇异常,善于马上击槊。隋末天下大乱,盗贼蜂起,程咬金聚数百徒众,捍卫乡里。

后来李密起兵,他前去投靠,署为内军骠骑。当时李密简选八千勇敢异于常人的兵士,以四骠骑统领,号为内军,程咬金即四骠骑之一。李密常对人讲,“此八千人可当百万军”。

李密与王世充交战时,程咬金领内马军与李密在北邙山指挥。王世充率众猛攻单雄信统领的外马军,李密见状命程咬金与裴行俨前去支援。裴行俨也是勇猛骑将,先行冲阵,结果被流矢所中,滚落马下。程咬金挺身而出,一骑先行,往救之,“杀数人,世充军披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程咬金将重伤的裴行俨抱上马,两人共乘一骑回走。王世充派骑兵追击,由于有裴行俨这名伤员,程咬金动作不如平时灵活,一根尖槊洞穿其身,程咬金牙关紧咬,回身生生把槊折断,顺手一带把追刺他的兵士拉至近前,刀斩其头,追骑大骇,俱不敢进,最终两人平安归营。

演义中,程咬金虽然有劈脑袋、鬼剔牙、掏耳朵这三板斧,但实际上遇到比较强的对手,就只有干瞪眼的份,正史中的程咬金显然比演义中更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程咬金未必忠义

后来,李密洛水大败,投奔李渊。程咬金与秦叔宝等人被王世充所俘,不得已,归于王世充。这位隋炀帝宠臣、西域胡人出身的枭雄对程咬金二人“接遇甚厚”,秦琼为龙骧将军,程咬金为虎威将军,并且王世充经常与二人把酒言欢,希望他们帮助自己扫平天下。

但是,程咬金并不领情,他私下对秦琼说:“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秦琼亦有同感,两人开始找机会离开王世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机会来了。王世充与李世民战于九曲,程咬金等人领兵列于战阵,忽然,程咬金与秦叔宝拨转马头,对王世充说:“荷公接待,极欲报恩。公性猜贰,傍多扇惑,非仆托身之所,今谨奉辞。”言毕,与左右数十人跃马而奔唐军。王世充身后数万兵马,皆因惧怕程咬金等人的勇武,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离去,无一人敢蹑追其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说良臣择木而栖,但程咬金先投李密,被俘后归王世充,在王世充待之甚厚的情况下,程咬金两军阵前又反水归唐,实在难称忠义。虽然以后世的眼光看,李世民比王世充更是一位明主,但当时程咬金未尝不是看王世充势弱而奔唐。

归唐后,李渊将程咬金、秦琼归入李世民帐下,李世民久闻他们勇武之名,对其礼遇有加,任命程咬金为秦王府左三统军。程咬金对李世民的知遇之恩也感激不尽,从此追随秦王征南伐北,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每战冲锋在前,举旗先登,为唐王朝平定天下立下赫赫战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玄武门之变中的立场

对于程咬金和秦琼有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史学界和民间争论了一千多年,到现在也没有个定论。

而之所以有此争论,原因在于,对玄武门之变如此标志性大事件,史书中却多语焉不详。

《旧唐书·太宗本纪》记载“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

但《长孙无忌列传》中却记载:“六月四日,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宗本纪》中有秦叔宝和程咬金,而《长孙无忌列传》中却无。

秦琼参与玄武门之变疑点有二:

一、部分史书只提到秦琼参与了玄武门之变,但其具体干什么,起到什么作用,则一字未提,这不符合常理。秦琼是一员武将、猛将,不同于侯君集、房玄龄、杜如梅,李世民不可能让其留守秦王府,只负责出谋划策,如果让秦琼冲锋陷阵(《旧唐书》记载,秦叔宝是与张公谨一块驻守玄武门),那以秦琼的地位,身手,在事变当日为何却默默无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从事变后的封赏来看,秦琼“拜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貌似封赏不低,但与尉迟恭的“吴国公、右武侯大将军、食实封一千三百户。”相比远远不如。

玄武门之变前,秦琼就已经是上柱国、翼国公,秦王府右三统军,地位远在尉迟恭之上,事变后,秦琼的从美好赞语的翼国公改为“胡国公”(翼有翼赞王室、大唐之翼之意,而胡通“葫”,其含义有“偷笑”、“糊涂”之意味),而且事变后,秦琼称病不出足有十二年之久,虽然这里面有身体方面的原因,但未尝不是李世民把这位大唐开国第一悍将给忘了。直到李世民封“凌烟阁功臣”,秦琼沦落为排倒数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程咬金与秦琼的情况类似。

翻开新旧唐书我们会发现:第一、程咬金事前没有参与谋划;第二、战斗中找不到程咬金的身影;第三、事后没有任何封赏。

在玄武门之变前,程咬金当时的实际军职与秦琼持平:秦王府左三统军。虽然没有被李渊封为上柱国,但也“每阵先登,以功封宿国公”,事变后,程咬金跟秦琼一样,迁右武卫大将军,至于七百户食邑,那是国公应有的待遇,根本算不上什么封赏。而且程咬金的宿国公也被改为卢国公,刚好与秦琼的胡国公凑成了颇具调侃意味的“葫芦”,这是巧合,还是李世民故意为之?

另外,程咬金与秦琼无论是在演义还是在正史上都是关系最铁。秦琼的决定也必然会影响程咬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相比于秦琼的执拗,程咬金无疑更聪明,也更狡猾,他虽然没有在玄武门之变中出大力,甚至都没有亲身参与,但他很可能还是出了主意,表明了态度。

《旧唐书·程知节传》中记载,玄武门事变前,李建成忌惮程咬金武勇,向李渊进谗,将程咬金贬为康州刺史。程咬金派人传书于李世民:“大王手臂今并翦除,身必不久。知节以死不去,愿速自全。”劝李世民不要坐以待毙,要先发制人。并说自己宁死不背叛,态度表明得甚为坚决。

但史书中却未对他在玄武门之变中的表现无只言片语,只说“从太宗讨建成、元吉。”这可能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程咬金在秦琼之上,却实封与秦琼等同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程咬金用一封书信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又不用冒险亲身参与,毕竟当时的李世民在争储中并不占优势,他是出于自保还是单纯的为李世民打算,很难界定。

所以说,程咬金用最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大的战果,不可谓不狡猾。

晚节不保

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程咬金就一直官运亨通。贞观十七年,程咬金迁左屯卫大将军,检校北门屯兵,加镇军大将军。贞观十九年,李世民征高句丽,程咬金留守长安,辅助太子李治。李世民驾崩,程咬金自翠微宫奉敕统率飞骑军护卫李治回朝继位,并一直担任宿卫直到李治皇位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宗显庆元年(656年),程咬金出任葱山道行军大总管讨伐西突厥,击其歌逻、处月二部,斩首千余级。十二月,程咬金引军至鹰娑川,遇突厥强兵四万骑,前军总管苏定方率五百骑驰迎冲击,西突厥大败,追奔二十里,斩杀一千五百多人,缴获战马、军器无数。

此时本应乘胜追击,但副总管王文度却因为忌妒苏定方之功,对程咬金说:“现在虽是获胜,但官军亦有死伤,万不可急追,应自结方阵,谨慎前行,遇敌则战,方万全之策。”更出格的是,王文度还说皇帝有密旨给自己,让程咬金及全军归他指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定方劝程咬金:“我们出师的目的是为了歼敌,现在反而坐困自守,敌来必败,如此怯懦,何以立功!皇上以您为将,怎能又密诏副手发号施令,其中必然有诈。请下令把王文度抓起来,飞表上奏弄个清楚。”但程咬金一意听从王文度之言,既不追敌,亦不急行,白白贻误了战机。

可怜远行万里的唐军将士终日骑行马上,严冬朔风,身被重甲缓缓而行,粮草不继,人马相继冻病而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唐军至恒笃城,有胡人数千归降。王文度说:“这些人等我们离开,肯定又会反叛,不如全部杀掉,还能得大笔资财。”苏定方又进言:“如果如此,我们自己反倒成反贼了,怎能称得上为国平叛!况且杀之,此后谁还敢降?”

程知节却受王文度蛊惑,不顾苏定方反对,下令屠城,抢掠城中财物而去。王文度分赃,全军只有苏定方一人一无所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京后事情败露,王文度谎言被拆穿,按罪当斩,靠贿赂才得以免官为民。程咬金因逗留不进及不追敌,指挥不利,减死免官。

有人说,程咬金不知道王文度娇诏而行吗?不知道杀降利财是罪吗?以他的政治智慧,明显是知道的,但他为什么听任王文度胡作非为,自污而已,这也是后来他能够寿终正寝、荣耀满身的原因。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管原因如何,程咬金贻误战机,杀降利财,晚节不保,确是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宗虽然将程咬金免职,但不久就让其复起为岐州刺史。

程咬金病逝后,高宗更是追赠其为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对其子嗣的待遇更是优厚,其长子程处默,袭卢国公爵;次子程处亮,娶清河公主,授驸马都尉、左卫中郎将;少子程处弼,官至右金吾将军。

程咬金以一介草莽,在乱世中成就一番事业,最后又能成为一代“福将”,靠的不是其勇,而是其政治智慧,抑或“狡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