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在2024年高招季,搜狐邀请全国百所高校“发言人”做客搜狐教育“名校来了”高招访谈,通过视频、直播等形式详解高校招生政策、特色专业及录取规则,搭建考生与学校之间的桥梁,指导考生填报志愿、选择专业,帮助考生在第一时间零距离获取最新的高招资讯和权威的招生政策解读。

2024年中山大学有怎样的招生政策?本期节目我们请到中山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邹丹做客搜狐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山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邹丹

搜狐教育:2024年的招生规模有何变化,招生政策有哪些亮点?

邹丹:2024年,学校计划面向全国各省(区、市)招收全日制普通本科生7755人、以及华侨港澳台学生500人,招生规模跟往年相比保持稳定,略有增长。中大的广州、珠海、深圳三个校区是同一招生代码(都是10558)、同享培养资源、同样毕业证书。入校途径除了高考普通录取,还有强基计划、综合评价、面向农村和脱贫地区的国家专项、高校专项等。

今年学校在招生录取过程中继续保持近两年的成熟做法,按院系专业招生,学生录取的时候即确定了被录取的院系。学校在全国普通本科录取实施满足考生专业志愿的招生政策,那就是:“零调剂、不退档、认加分、无级差”,即报满不重复的专业志愿不会调剂到未报考的专业、政审和体检合格且报满专业志愿或服从调剂则不退档、认可考生政策性加分、专业录取无级差,最大限度满足考生专业志愿。采用“专业(类)+院校”志愿模式的山东、浙江、辽宁、河北、重庆、贵州无调剂。

传统高考省份我们以河南为例,普通批理工类计划投放12个专业,同学们在志愿填报系统里,院校选择中大,然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填5个不重复的专业,注意是要符合专业的体检要求(比如,有色盲色弱的同学则不能填写临床医学),然后考生勾选好服从调剂选项,中大保证将同学录取至他填写的那5个专业,而不调剂到未填写的剩下7个专业。新高考省份以广东为例,选择中大的某个院校专业组后,考生可以填写6个不重复的专业,不会被录取到本专业组其他未填写的专业。

大一新生在广州校区南校园集中大类培养,浸润百年中大的精神底蕴和文化传统,来自7大学部最优秀的师资组团给新生上课,学生大二再进入各自专业所在的校园学习;新生入校即可在多个特色院系专业中二次遴选,选择新专业,总名额超200个,学校后续还提供了一系列转专业、辅修等跨学科学习方式,支持学生探索和钻研自己最喜欢的专业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搜狐教育:学校的优势学科及特色专业有哪些?

邹丹: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学校之一,中大现已形成了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的学科布局,强大的学科实力和顶尖的教学研究水平,将为同学们的成长提供最坚强后盾。家长和考生可以关注中山大学本科招生网、中大招生公众号,查看具体的学科专业目录。

学校11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最新的第五轮学科评估优势学科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高峰学科数量倍增,传统文、理、医优势学科升级晋档,工科实现历史性突破;

10个专业入选强基计划,11个学科专业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所有招生专业都是一流本科专业。

学校在世界主流排行榜上也一直保持稳步上升的良好态势,若干指标已经进入国内高校第一方阵。2023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52个学科上榜,位居国内高校第2位;

ESI全球排名76位,21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并列国内高校第3位,11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在最新的自然指数排名中位列全球第9、国内第7。

搜狐教育:学校2024年的校内二次遴选专业有哪些?

邹丹:今年中大新增了4个新生二次遴选项目,目前新生入校即可参与遴选的项目包括8个:博雅学院,政治学、经济学、哲学(PPE),整合科学,保密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昆士兰大学联合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智慧交通、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永銮创新班本研一体化)等。这些项目中既有在国内最早推行博雅教育理念,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的博雅学院;也有强调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如PPE、整合科学、智慧交通等;还有国际化程度高,毕业将获得中大及世界名校双学位的项目,如会展经济与管理,以及可以本硕一体化培养的环境科学与工程。部分二次遴选项目,打破了原有高考选考科目的限制,文理兼招,给全校新生更大选择空间。之后还有优中选优信息工程专业实验班,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多个院系专业实行入校二次遴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搜狐教育:新生还有其他方式学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吗?

邹丹:近年来,中山大学完善跨院系、跨专业和跨学科学习制度,赋予了学生更多选择和学习自主权,相关制度还包括:

三级辅修制度:学校72%的院系开办了辅修课程,学生修满相应学分就可以获得辅修微专业(12个学分)、辅修专业(25个学分)、辅修学士学位(60个学分并完成毕业论文)等不同层级的证书,拓宽自己的跨学科视野。

转专业制度:学生1-4年级的春季学期均可申请转专业,转出申请零门槛,各专业可以按本专业同年级人数的30%为上限接收学生,比如一个学院大一招收了300人,就可以再接收90人转入。全校转专业成功率达六成以上。如果原专业设置辅修,可申请将原专业作为辅修。灵活的转专业制度有助于学生们选己所爱,更好地投入学习。

除此之外,同学们还可以进行跨院系选课,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选择荣誉学位项目以及参加本研贯通培养。总之,中大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为同学们跨专业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只要你明确目标,持续努力,就能在中大找到自己热爱的学科专业,获得很好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搜狐教育:学校有哪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

邹丹:中大共有11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总数位居全国高校并列第四。这些拔尖基地班包括物理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陈心陶)、历史学、数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海洋科学、计算机科学、哲学、经济学等。大一学年末,各拔尖基地集中组织学生报名,选拔优秀学生进入拔尖班专门培养,而后每学年进行年度考核和动态培养管理,普通班同学仍有机会进入拔尖班,实现梦想,服务国家战略。

搜狐教育:您对考生填报志愿有什么建议?

邹丹:无论是哪种志愿填报和录取模式,我们认为报志愿的目标,都是要选到与自己兴趣、能力、价值观相匹配的大学和专业,这样才能专心而持久地投入这个领域,最后取得成功、服务社会。早在一百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就嘱托年轻学子,在学问成就之前,要先立志做大事,不是为了个人功名地位“做大官”,而要“为社会福,为邦家光”;他还用后稷教人学农的例子说明,求学无论是哪一门科学,只要是自己“性之所近”,便要拿那一门来反复研究,做事只要有益于人民就功德无量;他强调立志读书要选自己喜欢做的事彻底去做,以求最后的成功,中途不要喜新厌旧,见异思迁。

这启迪青年人在报志愿的时候不能过度功利化,也不要只看眼前的所谓冷门和热门,要有更长远的眼光和更持久的行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搜狐教育:学校的保研率是多少?升学和就业情况如何?

邹丹:中大各院系的保研率在20%-30%之间,还有很多学生成功考研和出国,所以全校本科毕业生升学率近70%。

近95%国内升学学生深造于“双一流”高校,大多数境外深造学生入读世界前100大学。同时,中大非常重视学生的就业发展,中大近8成学生在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就业,超7成学生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全国31个地区及中央部委均将我校列入定向选调范围,每年中大定向选调生的录取人数在全国名列前茅。

搜狐教育:请您介绍一下学校奖助学金政策。

邹丹:中大每年约有90项本科生奖学金,超1万人次获奖,约占本科生总数的1/3左右。

学校设置助学金、勤工助学、减免学费等助学项目,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100%全覆盖,做到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问题而失学,为学生在校安心学习生活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有力保障。

搜狐教育:中大的强基计划实施本博衔接培养,请问学校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对学生成长有哪些好处?

邹丹:强基生在本科阶段后,符合考核要求的可直接获取直博生推免资格。

在课程上,强基生在修读完本科课程后,可以在导师指导下提前修读研究生课程,并在研究生阶段免修这些课程,鼓励和支持我们优秀的强基学生从事有意义的长线研究,尽早接触学科前沿,实现课程衔接、科研衔接,减少重复学习。

在奖学金评审方面,学校提供丰厚的奖学金资助。

强基生转段后,就是直博生,博士生奖助金最低每学年5.2万元,最高8万,如果特别优秀又拿了国家奖学金的,每学年可以到11万。为我们强基生专心学习,潜心科研,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

转段后学科专业发展和交叉情况,大家都很关心。

在博士阶段培养,除了延续本科学科专业方向发展以外,还可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进行学科交叉培养,如数学专业,未来可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集成电路、计算机、电子、网安等领域做研究;化学专业可做新材料、环境、化工等方向,基础医学可以做药学、生物与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等方向。文史哲3个专业可相互交叉。

搜狐教育:总结:推荐考生选择中大的重要理由有哪些?

邹丹:选择中大的理由有很多,这里可以具体强调3点。

首先是学校的区位优势,中山大学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学源结构优越,地缘优势突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中山大学的学生,将穿梭于改革开放前沿这片热土,领略它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这种跨校区的求学体验、多城市的交流互动,将会带给学生更宽广的视野、更多样的可能、更丰富的资源、更高远的志向以及更美好的未来。

第二是学校的学科门类齐全,实力顶尖。

没有哪一门学科可以为学生提供面向未来的全部知识和能力,但一所强调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大学,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在于,她为学生提供了多学科的资源、机会和视野。学生可以在中大的不同学科里,完成本硕博培养,厚基础、宽口径,不断提升自我!

第三是大家非常关注的生活条件,中大的所有校区都地处宜居宜业宜游的大湾区优质生活圈,交通便利,各校园之间都有校车通勤。

学校住宿条件优越,基本是4-6人一间,空调、热水有保障,24小时网络开放,体育场馆一流。俗话说:食在广东,中大食堂的出品也是“远近闻名”的,不仅有广府美食,各个菜系、各种口味的饮食都能保障,而且很正宗,一定能让你大饱口福。光是大一新生所在南校园,就有超过8个食堂,保证你可以吃一个月不重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