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四人民医院的张映霁博士介绍过这样一个案例,小宝( 化名 )今年9岁,生活中他就是长辈口中的“ 别人家的乖孩子 ”,学校中他就是老师口中的“ 学习优秀又听话的好学生 ”。妈妈发现小宝每次考试前后,总会比往常多一些小动作,比如会频繁地眨眼睛、耸肩等。妈妈一发现就会立刻制止他,小宝每次都会当场停止这些小动作,但是隔了一会儿又不由自主地做起了之前的小动作。此时,父母觉得小宝只是跟别的孩子沾染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及时制止就能改正的,也没太当一回事儿。直到因为一次肺炎,小宝在家休息了2周,身体恢复后赶紧回到学校继续学习,一边补之前落下的功课,一边又要备战期中考试。这时,妈妈发现小宝又出现了之前的不由自主的小动作,但这次无论家长怎么制止,小宝依然控制不住自己。家里老人说有可能是小宝脑子里出问题了,父母也慌了。那么孩子这是怎么了?真的是脑子有问题了吗 ? 会不会影响孩子智力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是典型儿童抽动症的表现。抽动障碍(TD)就是俗称的抽动症,通常发生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属于神经精神疾病。按照表现,可分为运动性和发声性。运动性抽动为儿童不自觉地出现皱眉及眨眼、点头、摇头、甩头、耸肩、挺胸、收腹、扭腰、手指抖动、伸腿、抖腿、蹬足等;发声性抽动表现为吼叫、吭吭声、清嗓子、咳嗽等。

调查发现,儿童的抽动症并不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但患儿存在神经系统紊乱,如睡眠质量欠佳,会诱发抽动或加重抽动症状,所以护理上要引起足够重视。

针对抽动障碍的治疗,西医目前多以神经精神类药物控制症状为主,常用药物有阿立哌唑、硫必利、氟哌啶醇等,此类药物起效快,但用药时间较长,副作用较大,且容易出现耐药性,在临床使用时不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中药治疗虽然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但存在疗效不稳定,易反复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天津中医药大学的研究,就表明仅采用常规中医治疗,而无巩固治疗的情况下,复发率为61.9%,且病情越严重,复发率越高。例如轻度抽动症儿童,复发率为61.9%,而中度则达到88.89%。另一方面,病程在1-3年期间,如果不采取巩固治疗措施,复发率均超过90%。为什么中药治疗复发率如此高呢?这是因为抽动障碍发病因素繁杂,单纯使用中药控制较为复杂类型的抽动障碍难度较大。

那么除了药物治疗,有哪些非药物治疗方法呢?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行为疗法、心理疗法、家庭干预、生物反馈、经颅磁刺激、经颅电刺激等。其中,行为疗法、心理疗法、家庭干预一般适用于病情较轻、且症状稳定的患儿,而对于症状反复、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儿,生物反馈、经颅磁刺激、经颅电刺激等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其中,生物反馈和经颅电刺激较为适合日常治疗。临床试验证明,经颅电刺激干预后,患者的抽动症状明显减轻,10次以上的干预可以达到临床改善效果,而维持一段时间(如1年)的治疗,疗效能保持稳定。生物反馈与之类似,我国的临床试验表明,采取每周2~3次,每次30分钟的治疗方案,经过20~40次的治疗后,有效率达93.5%。相比之下,经颅磁刺激对设备、场地、操作要求较高,且高频率刺激对患儿听力有损伤,与前两种疗法相比患儿的依从性较差,临床应用尚有一定局限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抽动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一些大城市,发病率已超过ADHD,达到7%以上,成为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的首要威胁,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另一方面,抽动症药物治疗存在很大局限,西药副作用较大,而中药存在较严重的复发风险,治疗上需要根据患儿病情,采用药物/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等方案,确保患儿有较为良好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