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陆游列传

陆游列传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 毕生未敢忘国忧

陆游出身名门望族,官宦世家,出生的第三年,北宋灭亡,一家人回到家乡,还没来得及安定,金军南下,只好继续逃亡。陆游的父亲是坚定的主战派,经常邀请有共同志向的官员到家中纵谈国事,陆游就在这种氛围中长大。

陆游自幼聪颖过人,十二岁便能作诗文,凭恩荫得任小官。后来,陆游参加考试,得了第一名,排在奸臣秦桧的孙子前面。秦桧忌妒他的才华,命令主考官不准录取。直到秦桧病死,陆游才得到任用。

当时,朝中常有人买来北方珍奇物品进贡给宋高宗,陆游劝谏说:“除了经书典籍笔墨之外,都摒弃不用。小臣们不能体会陛下的用心,私自买珍玩进献,这会亏损陛下的圣德,应该严厉禁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孝宗继位后,任命陆游为枢密院编修官,负责修编国史、实录。孝宗认为陆游学养深厚,言辞恳切,特意赐予他进士出身。陆游多次上书建议整饬军纪,固守江、淮,以收复中原。

“隆兴北伐”失败后,宋廷与金人议和,陆游上书说:“自古以来,江东之地都以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为都城,驻扎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只能是权宜之计。临安紧靠大海,运送粮饷不方便,很容易受到袭击。议和成功以后,行动必然受到约束。所以应当与金国说清楚,建康、临安都是皇帝暂驻之地,这样可以争取时间建都,金人也不会怀疑。”

当时,宋孝宗的两位宠臣干政,陆游向枢密使张焘进言,建议早日除掉他们,否则后患无穷。孝宗知道后很生气,贬了陆游的官。

五年后,朝廷让陆游前往夔州(今重庆市)任职,负责教育及农事。恰好主战派大臣王炎担任川陕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召陆游为幕僚。陆游很高兴,草拟了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计划,写成《平戎策》,详细陈述进攻的策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陆游跟随王炎到大散关(今陕西省宝鸡市境内)巡视,当时是大将吴的儿子吴挺掌兵,为人骄纵,常因小事而杀人,王炎不敢得罪他。陆游建议让大将吴玠的儿子吴拱代替,王炎认为吴拱胆小,没有智谋,遇敌必败。陆游反驳说:“如果吴挺遇到敌人,哪里能保证他不会失败;纵然他立了战功,只会更加难以驾驭。”后来,吴挺的儿子果然反叛,陆游的话得到印证。

南宋朝廷一直在主战与主和之间徘徊,最终主和派占了上风。陆游草拟的恢复中原的计划没有被采纳,王炎的幕府也解散,陆游知道北伐无望,内心十分悲伤。

1172年,陆游调任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为官,三年后,诗人范成大也调到成都担任军政长官,二人以文会友,不拘礼节,成为莫逆之交。人们讥笑陆游颓放,但陆游并不在乎,还自号“放翁”。

宋光宗继位,陆游上书提议北伐,收复中原,再次遭到主和派的群攻,最终被削职罢官。直到十多年后,陆游才被召入朝,主持编修《两朝实录》和《三朝史》,次年国史编撰完成,七十九岁高龄的陆游正式退休,结束了他的宦海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年,著名词人、主战派大臣辛弃疾拜访陆游,两人促膝谈心,共论国事。辛弃疾提出为他修筑屋舍,陆游多次拒绝,作诗勉励辛弃疾以北伐为重,为国效命。

陆游一生致力于北伐,始终不能如愿,反而因为主战而仕途蹉跎。他才气过人,尤其擅于作诗,将不得志的情怀全都抒发在诗歌之中。他的诗充满了慷慨激昂的报国热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兼具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双重特点,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此外,陆游的史学成就是自撰《南唐书》,借古鉴今。

1210年,陆游悲愤成疾,与世长辞,终年八十六岁。临终绝笔诗《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仍然传达出恢复中原的期待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辛弃疾列传

辛弃疾列传

辛弃疾(1140—1207年),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豪放词的代表人物,与苏轼合称“苏辛”。

  • 从金戈铁马到灯火阑珊

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已经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心向宋朝,终因家族拖累,无法南归,便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辛弃疾与文人党怀英是同学,两人齐名,有“辛党”之称。两人进行占卜,党怀英得了坎卦,于是决定留在金人统治区,辛弃疾得了离卦,决心南下。

金国国主完颜亮死后,中原地区的百姓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起义首领耿京聚兵山东,辛弃疾率领部众投奔他,主掌文书,参与机密,辛弃疾趁机劝他南向归宋。

不久,耿京派辛弃疾回宋朝奏报,在返回的路上听说叛将已将耿京杀害,义军已经溃散。辛弃疾对随从说:“我奉主帅之命归朝,不料事情有变,如何复命?”于是带领几十名部众直奔几万人的金营,生擒叛将,带回宋朝处置。宋高宗感慨于他的果敢,授予他官职。辛弃疾从此开始了在南宋的为官生涯,时年二十三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年,宋孝宗即位,展现出积极收复失地的姿态。辛弃疾刚到南方,对朝廷的情况不了解,加上刚刚获得高宗的鼓励,因此积极建言献策,先后写作《美芹十论》《九议》,详细陈述南北形势,向朝廷提了不少北伐抗金的建议。当时,“隆兴北伐”刚刚失败,朝廷决定议和,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宋孝宗颇为看重辛弃疾的才干,先后委派他到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等地任职十多年,负责治理荒政、安抚百姓、镇压叛乱。辛弃疾在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担任湖南路安抚使期间,平定了境内相继爆发的农民起义,上奏说:“近年来,各地起义总是一呼百应,以至于每次都要动用大军才能平定。这是因为州府征收赋税过急,百姓深受其害。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而贪官污吏们却迫使他们成为盗贼,希望陛下告诫州县,以仁爱为本,铲除违法贪赃之人。”皇帝下诏嘉奖他。

因为湖南地处少数民族杂居区,辛弃疾提议建立一支飞虎军,以应对变乱。朝中有人多次阻挠,弹劾他借机敛财,朝廷降下金字牌命他立即停建。辛弃疾把金字牌藏起来,一个月内全力修建飞虎营栅。直到建成以后,才向朝廷奏明前因后果,消除皇帝的误会。飞虎军建成后,雄镇一方,成为长江沿岸各军之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辛弃疾一生起起落落,多次被任用,又多次被罢官,闲居了十几年。宋宁宗即位后,宰相韩侂胄(tuō zhòu)想要北伐,起用主战派,辛弃疾再次得到任用。后来拜见宋宁宗,提出“金人必亡”,希望能早日北伐,恢复中原。在一些大臣的攻击下,再次受排挤降职。年迈的辛弃疾心灰意冷,登临北固亭(今江苏省镇江市境内),感叹报国无门,内心抑郁,写下千古流传的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207年,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这时他已经病重,只得请辞,随后去世,终年六十八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辛弃疾年少时目睹金人统治下百姓的凄惨生活,一生立志要收复失地。南下宋朝后,因为主战派的标签,加上他从敌占区归来,仕途屡遭不顺,经常作词来抒发情怀。

辛弃疾的词多以国家、民族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代表作《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等,饱含浓郁的爱国情怀。他的词继承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传统,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扩大了词的题材,增加了感染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辛弃疾的词现存六百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词人,后人将他的词作编为词集《稼轩长短句》。

本文节选自《二十四史马上读,语文历史都进步》——第十册《宋史》,官方唯一授权发布,欢迎持续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