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林楚晗

摄影记者 萧颢

实习生 童诗涵 荣卓依

门牌见证了城市的起源、发展和变迁,也承载着市民的生活痕迹和情感。随着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城市的面貌不断变化,旧楼拆除新建,老街改造更新,许多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已经消失在时代潮流中,只能留在人们的记忆中。然而,建筑上的旧门牌成了留存记忆的载体。

在武汉,有这么一位爹爹,他花费了11年的时间,收集了二千多块武汉的旧门牌,在家中建了一个“门牌博物馆”。他说,每一个门牌都代表着武汉历史的DNA,记录着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

11年收藏二千多块武汉门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25日,极目新闻记者一走进“门牌爷爷”吴正祥家中,就被家中随处可见的门牌所震撼,只见八九十平方米的房子,被他收藏的门牌塞得满满当当,门牌被像墙纸一样贴满所有墙面。青年大道12-3、紫阳路261……消失的武汉路名和地名,被他挂在他屋里的墙上。在后院里,他专门布满了一整面“路牌墙”,看起来颇为震撼。

今年66岁的吴正祥是地道的老汉口,家住武汉市江岸区,早在清末,他的曾祖父就迁来武汉,住在花楼街小董家巷,此后几代人从未离开,直到后来花楼街开始拆迁。

而吴爹爹的爱好便是收集门牌,而这个爱好已经持续了11年。谈起收集门牌的经历,吴爹爹告诉记者,这起源于2010年的某一天,吴爹爹突然想去自己小时候生活过的花楼街转转,却发现那里已经被拆除,自家原先的门牌早已不见踪影。正是这次经历让吴爹爹动了收藏门牌的念头,“我就想着等哪里再拆迁,我就收藏几块门牌作为纪念。”2013年开始,吴爹爹决定收藏门牌,而这一发便不可收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寿巷33号,是吴爹爹收集的第一块门牌,被他挂在后院木质纱门的门框上,他还特意记下了这块门牌的收集时间,2013年4月。

保寿巷因保寿硚这座古桥而得名,位于汉正街。吴爹爹说,小时候,吴正祥常常跟着挑着担子卖些日用百货的父母走街串巷,针线、小锁、香纸、香水,都是邻里街坊的日常用品。母亲在前面叫卖,他便跟着母亲,在各个街巷里穿梭玩耍,因此对于汉口这一带的大街小巷,他再熟悉不过,“没有不知道的路。”吴爹爹笑着说,“保寿硚、延寿桥、长寿桥、万寿桥,这些门牌听起来就很吉利。”

一块、二块、三块……不知不觉,在11年里,吴爹爹已经收集了2000余块门牌,而说起这些门牌,他头头是道,“比如这块写着三民路66号的门牌就是德华酒楼,德华楼最有名的是年糕。”“这个西流湾就是今天的谌家矶。”“西城壕就是武昌那边一个墙底下的壕沟。”在采访中,他向记者展示了他收集的门牌,每一块门牌背后都蕴含着一段历史。吴爹爹说:“门牌是城市的历史,它们见证了武汉的变迁和发展。每当我看到这些门牌,就能想起这条曾经存在的道路。”

“门牌是房子的眼睛,是武汉老建筑的DN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这么多的门票,吴爹爹都是如何收集的呢?吴爹爹告诉记者,为了收集这些门牌,自己跑遍了武汉三镇的拆迁工地,现场收集门牌。那些本该随着瓦砾残垣隐入尘土的物件,在挖掘机到来之前,被吴爹爹“抢救”出来。

吴爹爹告诉记者,每次去收集门牌的时候,自己就会带上工具,小心翼翼地把门牌上的螺丝拧开并取下,收集起来。一开始,撬门牌还不被人理解,吴爹爹则表示,他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因为在他看来,正是他的收集才让这些“无家可归”的门牌有了新的安身之处。

吴爹爹向记者介绍道,门牌材质的变化也标志着时间历史的变化。从最久远的搪瓷材质,后来变为铝、铜、塑料材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采访中,吴爹爹告诉记者,不少武汉市民熟悉的汉口里的门牌墙上挂满的门牌正是自己捐赠的。“当时我也挺舍不得的,但是想着它们被挂在墙上,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武汉的历史,我就同意了。”如今这面墙成了不少游客在汉口的必打卡点,成了汉口里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除了收集门牌,吴爹爹还收集了大量的报纸、连环画报等等,在他看来,每一个物件都是历史的碎片,而碎片的背后,都有滔滔不绝讲不完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将如何“处理”这些门牌呢?当记者问到这个问题时,吴爹爹表示自己将会把这些门牌捐赠给相关部门。

“门牌是房子的眼睛,是武汉老建筑的DNA。”在吴爹爹看来,收集门牌常常能让他真切地触摸到,那些消失的老宅子真实的存在过,而这些门牌是真实的实物见证,更是武汉优秀历史文化的见证者。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