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对厨师程汝明的肯定与信任

在中南海工作的所有人都知道,毛主席对他身边工作人员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的。作为毛主席的厨师长,程汝明自然也不例外。然而,正是因为毛主席对程汝明的烹调手艺和人品素质的充分认可与信任,程汝明才能一直侍奉在毛主席左右长达22年之久。

这份信任,最初体现在1954年,当时身为一名普通厨师的程汝明被选中,加入到为毛主席烹制饮食的特别班子中。尽管厨艺了得,但能进入这个班子的人选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毛主席对厨师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有极为严格的要求,无论是政治素质、身份背景,还是专业技能、身体素质等各个方面,都必须经受住各种考验和检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程汝明这个年轻人,毛主席最初印象是对其严格的家教和勤奋踏实的品性颇为赞赏。据说,当时程汝明向工作人员诚恳地表示,能为毛主席服务是他的荣幸,并保证一定会全心全意、勤恳工作。而毛主席便是看中了他这份对工作的执着追求和虚心好学的态度。

从那以后,程汝明每天都是首先研究毛主席的伙食口味和身体状况,然后制定合适的菜单并亲自操刀。为了不辜负毛主席的信任,程汝明对烹饪技艺的钻研可谓是煞费苦心。有一次,他为了找寻最正宗的做"武昌鱼"的烹调手艺,专门找来一位湖北老妪请教了几个月。关于这份执着与专注,即使是在厨房里年纪最大的师傅,也不由得对程汝明啧啧称奇。

多年来,毛主席对程汝明手艺的肯定与赏识是有目共睹的。毛主席曾多次在信件和诗词中提及程汝明烹制的美食,可见他对程汝明的手艺是多么满意和认可。有一次毛主席在诗中写道"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显然是对程汝明烹制的"武昌鱼"赞不绝口。

除了对厨艺的认可,更重要的是毛主席对程汝明个人品质的充分信任。作为一名为毛主席服务的厨师,最高要求便是对毛主席的忠诚。而正是看中了程汝明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对毛主席的真心尊重,毛主席才会一直将他留在身边。即便在服务期间偶有小过错,毛主席也会开诚布公地指出并宽容。所以,程汝明长期以来能一直侍奉在毛主席身旁,成为毛主席最亲信的厨师,可谓实至名归。

程汝明的"秘密"烹饪手段

作为一名出色的厨师,程汝明当然也有自己一些独门绝活。在为毛主席服务的22年里,他时常会运用一些"秘密"的烹饪手段,为主席的伙食增添不少风味。

最出名的便是程汝明从池塘里捕鱼做"武昌鱼"的故事了。那是1956年,毛主席在武汉视察期间,有一天到东湖边游览。程汝明便想给主席准备一道当地名菜,于是便在东湖里亲自捕获了几尾新鲜的鱼。按照湖北老妪教授的烹调方法,他先将鱼放入砂锅中,加入辣椒、蒜苗等辛香料腌制入味,再用苏子叶包裹上锅烧制。当蒸腾的香气飘出时,毛主席便被吸引前来。品尝过后,毛主席连连夸赞这道鱼香浓味美,回味无穷,还特意在诗作中留下"又食武昌鱼"的诗句以资纪念。从那以后,"武昌鱼"就成为了程汝明最拿手的一道名菜。

而程汝明也由于这件事,从此小有名气。后来每逢到湖北或长江边视察,毛主席总会再三吩咐程汝明,一定要准备"武昌鱼"让他品尝。有几次程汝明为了满足毛主席的口味,甚至不远千里将湖北的鲜鱼运到北京,以保证食材新鲜。

除了这道"武昌鱼",程汝明还有另一个"秘密"做法,那就是在菜肴中偷偷添加肉类。众所周知,毛主席向来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因此对于自己的伙食从不要求高级食材,尤其是大鱼大肉之类。然而作为一名资深厨师,程汝明却深知,人体对营养的需求是无法忽视的,尤其是像毛主席这样高强度工作的领导人。如果长期缺乏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补充,必然会影响身体健康。

有鉴于此,程汝明便秘密地在一些家常菜肴中加入了适量的肉类。比如在做糖醋里脊时,他会在里层加入些许五花肉丁;做素烧白菜时,也会放一些腌制过的咸肉。最出名的一次,就是在做葱花饼的时候,他居然在面团里秘密掺入了肉馅。这些"作假"的做法,程汝明从来没有对任何人透露过,生怕被毛主席发现而受到责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1960年除夕的那一次,程汝明的"秘密"才被无意中揭开了面纱。当毛主席咬下一口看似普通的葱花饼,便觉出了里面的蹊跷。仔细品味之下,居然发现饼里似乎有肉!于是当场就将筷子一摔,痛斥道"这饼有问题,别吃了!"随后将程汝明叫到面前,严厉质问这葱花饼是怎么回事。

毛泽东追求节俭禁绝浪费的坚持

在中国革命的年代,毛泽东就亲自倡导并身作则地实行过上了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作风。他深知,要想打败敌人、赢得胜利,就必须过一种艰苦朴素的生活,自己作为领导核心,更应当以身作则。

上至毛主席,下至普通战士,在那些年间,大家的伙食都是非常简陋的。有时连最基本的盐和油也是奢侈品。就连毛主席偶尔品尝到一点肉食,也会格外珍惜、节俭用度。据回忆,有一次毛主席在延安吃了块肉,他便将剩余的渣滓收集起来,用开水多泡几次,然后喝掉这种"肉汤",以确保肉的营养分子没被浪费。

这种勤俭节约的作风,伴随着毛主席一生,贯穿于他的言行之中。哪怕在后来的和平年代,毛主席仍然在生活上力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原则。例如,毛主席的衣着就一直很简单,总是一件解放战争时期就穿的旧军装。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人向毛主席馈赠了一件新棉袄,但毛主席始终没有穿过,只是挂在身后。有人问其原因,毛主席说:"穿新棉袄,与人民群众的疾苦相去太远了。"

同样,在伙食方面,毛主席也是极为节俭的。他从不要求什么高级食材,最多也就是一些家常素菜。有人问他为什么生活如此朴素?毛主席说:"吃好的,住好的,穿好的,那是资本家的生活方式,不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作风。"

即便到了晚年,毛主席对勤俭节约的坚持依旧如一。1960年除夕夜的那顿年夜饭,餐桌上摆的也只是三碟简单的素菜而已。当时正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毛主席在饭前还特意对大家说:"这不是很好吗?大家都知道现在是困难时期嘛,这样的年夜饭已经很丰盛了!"

而正是在这顿简朴的年夜饭上,一件小事却触动了毛主席对浪费行为绝不姑息的坚持。当他发现程汝明在做葱花饼时,偷偷在里面掺入了肉馅,立刻就大动肝火,狠狠摔了筷子,痛斥道:"这饼有问题,别吃了!"随后将程汝明叫到面前,严厉质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对于程汝明的解释是出于对自己营养考虑,毛主席并没有完全责备他,但还是开诚布公地指出了他的错误所在。毛主席说:"虽然你是出于好心,但这种做法却是典型的铺张浪费行为。我之所以勒紧裤腰带过这种朴素生活,就是要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你若是做这样高级的葱花饼,难免会同群众拉开距离。况且我身为领导,若是铺张浪费会给群众带来多么坏的影响啊!"

理解与宽容下的教导与规矩

尽管对程汝明的"作假"行为大为不满,但毛主席并没有因此而对他加以惩罚。相反,在严厉指出他的错误后,毛主席还是以宽广的胸怀、充分的理解来教导和约束程汝明。

首先,毛主席明白程汝明的出发点是好的,他是出于对自己身体健康的考虑而做出上述"作假"行为的。作为一名资深厨师,程汝明深知营养的重要性,他担心长期缺乏肉类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会影响毛主席的健康。因此,他才会秘密在一些家常菜肴里掺入适量的肉类。

其次,毛主席也意识到,作为毛主席的专属厨师,程汝明是出于一片赤诚之心而违背了规矩。多年来,程汝明一直全心全意侍奉在毛主席左右,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毛主席的饮食起居。他之所以暗地里做这种"作假"的事,完全是出于对毛主席的一片孺慕之心、关爱之意,希望主席能饮食有度、身体安康。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毛主席在痛斥了程汝明的错误行为后,也并没有对他加以过多的处罚和指责。他更多的是耐心教导、循循善诱地让程汝明明白,自己虽然出于好心,但这种做法却是与党的勤俭作风相违背的,会给群众带来不好的影响和示范。

同时,毛主席也结合实际情况,对程汝明的"过错"给予了适当的宽容。他明白,程汝明这种行为完全出于对自己的一片好意,并非其他什么动机。再说,也确实是自己身体需要适当的营养补充。因此,毛主席只是严厉批评了程汝明,并没有给他过多的处分。

相反,毛主席更多的是从思想上、作风上入手,对程汝明进行了深层次的教育和引导。他反复强调,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就应该过一种艰苦朴素的生活,这既是为了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的血肉联系,也是为了坚持党的优良作风。如果自己铺张浪费、生活奢侈,那就会同群众拉开距离,也会给群众留下很坏的示范。

"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决不能斤斤计较于自己的口腹之欲,而是要为人民的利益着想。"毛主席这样教导程汝明说,"虽然你出于好心,但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一种铺张浪费,与我们党的作风是相悖的。今后你要引以为戒,决不能再做这样的事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毛主席严厉的批评教育下,程汝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从内心深有体会和接受。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做过类似的"作假"事件,而是一如既往地为毛主席精心准备朴素的家常饭菜,与主席一起过着勤俭朴素的生活。

程汝明对毛主席作风的传承和发扬

这件"葱花饼事件"对程汝明来说,既是一个深刻的教训,也是一次宝贵的经历。从那以后,他不仅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而且还将毛主席勤俭朴素、勤恳严谨的作风一直铭记在心,时刻发扬光大。

首先,在日常的饮食准备上,程汝明坚持朴素务实、精益求精的准则。他绝不再做那种"作假"的事情,而是按照毛主席的要求,精心准备家常素菜。有时毛主席也会开玩笑说:"程同志啊,你做的菜就是朴素点好,可别整些有的没的啊。"程汝明自然听从吩咐,从不会做一些奢侈高级的菜肴。

其次,在食材的选购和烹调手艺上,程汝明也渐渐形成了一种勤俭节约、精打细算的习惯。比如在选购食材时,他总是精打细算,从最基本的蔬菜到少量的肉类调味品,无一不是反复挑选、物尽其用。有一次,毛主席在饭后走进厨房,发现地上居然有一些菜叶,便当即批评道:"这可不行啊,浪费粮食可是大罪过。"从那以后,程汝明做菜时连菜叶也不敢浪费了。

在烹调技艺方面,程汝明也是孜孜不倦、精益求精。他总是钻研各种烹调方法,寻找最合适的手艺,以确保每一道菜都能做到味道纯正、营养丰富。有一次,为了烹制一道家常小菜,程汝明就连续请教了三位不同师傅的做法,最终才找到了最正宗的味道和手艺。

更难能可贵的是,程汝明还将毛主席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传承和发扬下去了。在担任厨师的22年间,他亲眼见证了毛主席对于这种作风的一以贯之和执着追求。于是,他也将这种作风铭记在心,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身边的人。

比如在为其他领导同志做饭时,程汝明也会坚持朴素的伙食原则,从不会铺张浪费。有一次,一位领导同志家里的佣人做了一桌子丰盛的菜肴,程汝明便当即批评说:"我们是人民的公仆,应该过一种艰苦朴素的生活,而不是如此铺张浪费。"这番话说得那位领导同志直点头称是。

在离休后的晚年,程汝明也一直过着勤俭朴素的生活。他从不奢侈挥霍,连家里的一些陈年杂物也总是精心保管、反复利用。有一次,一位年轻同志看到程汝明家中还在使用几十年前的旧物件,便出于好心想送他一些新物品。谁知程汝明却婉言谢绝了,并告诫那位年轻人说:"我们应该牢记毛主席的教诲,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才是革命者应有的作风啊!"

可以说,程汝明将毛主席的优良品德和革命作风完全体现和发扬了出来。正是由于有像程汝明这样忠实的传人,才使得毛主席提倡的勤俭朴素、勤恳严谨等优秀品质永远传承发扬下去,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