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才华出众、遭受不白之冤的女性,当权者偏斜的政治眼光,导致她走上了一条命运多舛的不归路。她曾经是太平公主的知心友人,在朝为官三十余载,叱咤风云,但最终还是被利剑斩尽了生机。当年太平公主曾为她痛哭失声,千年后开棺之时,令考古学家潸然泪下。她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命运际遇?又为何遭此横祸?一切的答案都将隐藏在她坎坷的一生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菲才蔚起享盛名,上官氏家世赫赫

世人皆说英雄出少年,然在唐朝开元之时,一位宛如昙花绽放般的女孩儿却成了时人传颂的传奇人物。她生于陕州陕县上官家族,这是一个曾经荣耀辉煌的贵族之家。在她出生的那一年,一场奇怪的梦境竟成为她未来命运的奇异注脚。

据传上官婉儿的母亲郑氏在怀孕时,梦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对她说:"你腹中的孩子将来可以称量天下!"当时郑氏听了这番话无比欣喜,她以为怀中的必定是一个将来能够扬名立万的阳刚之子。谁知待到生产的那一天,出生的却是一个身娇体软的女孩儿。

尽管如此,郑氏并没有因为儿女与理想有所偏差而泄气沮丧。相反,她觉得这预示着女儿将来无疑能成为一代佳人,在这人间留下不朽的烙印。于是在日后的抚养过程中,郑氏更加倾注了全部的心血,用至诚至孝的教导来培养女儿的才学修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果不其然,小小年纪的上官婉儿便展现出了过人的聪颖天赋。当她还是个"啃白"的孩子时,常常能从母亲口中回答出让旁人瞠目的精辟问题。郑氏见状更加确信,这孩子将来必定是个可称量天下的了不得人物。

后来在上官婉儿六岁那年,她的祖父上官仪被武则天诛杀,一门昔日权冠京师的望族就此失去所有的荣华富贵,连同婉儿和母亲一起沦为宫中的奴仆。但是就算生活环境遭受如此巨变,上官婉儿依然怀抱着报家还国的赤子热忱,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扎实地钻研着礼数典籍。

直到她年满十四岁的那一年,天生丽质的她宛如一轮嫦娥临世,容姿绝伦的美貌再也无法掩藏。终于有一日,武则天下旨召见,于是上官婉儿就这样走上了昔日她无法想象的命运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再铸武宫桀骜世威,眉间一朵梅风化时

上官婉儿虽然生于书香门第,却最终命运多舛,沦为武则天宫中的奴仆。但就算遭此穷凶蹙厄,她仍旧怀有不屈之心,勤勉好学,待到十四岁那年出尘绝代的容颜举世无双,引得武后注目。

武则天召见上官婉儿时,这位举止大方、气质娉婷的少女并未因宫中尘嚣而自惭形秽,反而表现得从容不迫。当武后问及她平日习武修养,上官婉儿应口就来,作出了一首婉转缠绵、意蕴深远的诗篇,令得武后连连赞赏,不由得大加嘉奖。

从此之后,武则天便将上官婉儿留在身边,命她掌管宫中诏书,日理万机。后来又赐婉儿为当朝皇帝李治的才人,负责为李治撰写各种文告。上官婉儿出身贵族,从小便受良好家教,加之生性聪颖,很快便在文学方面大放异彩,为当时朝野名流所推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这时,一段轶事也使得上官婉儿声名四起,成为长安城中一时佳话。据说那年上官婉儿正值青春年华,一头乌云般的青丝披散而下,娇艳不可方物。有一日她为武后代笔时,发现眉间有一道刺目疤痕,竟是武后当年用佩剑所留的伤疤。

上官婉儿机智过人,临时想出一计,在眉心画上了一朵含苞待放的梅花妆,顿时使她青娥国色的容颜更添一股别样艳丽。从此梅花妆在长安城中大行其道,上下阶层无不效仿,一时间竟成为时尚新宠。

上官婉儿不仅才情出众,风姿绰约,就连舞姿曼妙亦是无与伦比。每当她在宫中侍奉武后时,那婀娜多姿、柔美绝伦的舞姿,总能令着簪佩承恩的嫔妃羞愧难当。武则天最宠幸她时,甚至亲自为她起名"婉娘子"以昭显她的艳名天资。

大约就是在这段时期,年仅二十出头的上官婉儿身心飞荡,日渐成为一代芳华集于一身的国色天香。她出身极盛之家,骨子里自有满腔锦绣,再加上武则天的极度喜爱,使她在宫中渐露锋芒,形成了举足轻重的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宰相鞠躬不辞劳矣,推举文人凭识贤

上官婉儿由于武则天的赏识,地位节节高升,最终被拜为宰相,掌管朝政。作为有识之士,她深知文化政治之重要性,因而在位期间大力推崇学术,广纳贤士,为大唐文化的昌盛贡献力量。

上官婉儿自小聪颖好学,尤其酷爱诗文,加之身居高位,自然希望能够在文教事业上着力文章。她主张开办国家图书馆,收藏典籍,勘正讹谬,为学者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在社会上大力倡导"学风""修义之风",鼓励人们勤于修养,推崇有德有识之人。

在她的主持下,诸多有识之士纷纷被选拔为文学馆的学士。他们不仅治学严谨,品德高尚,更为时文化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如当年大诗人李白曾在此任职,李商隐等人亦是在婉儿的提携下出人头地。后世诗词大师如白居易等,都曾对上官婉儿的鼎力推崇赞口不绝。

身为女宰相,上官婉儿自己亦是才学双全之人。她注重文风的纯正性,反对矫夷造伪的作风,力主格律诗体的形成,使诗歌朝着简洁精练的方向发展。她本人的著作也贵为佳作,如《彩笔怨》等文字精炼、情韵动人,至今仍被后世学子所传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在文学方面贡献卓著,上官婉儿在政治决策上亦有建树。她主张各司百官积极参与国政,尽量求得多数人的认同。她本人亦以身作则,广纳贤才,不拘一格。据载她曾"劝广置昭文学士,盛引当朝词学之臣"。

在诗文方面,她推崇平民化,主张诗词应该贴近民心、反映民生疾苦;在政治方面,她追求民主决策,让普通士人能够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主张。这一切都使她在当时官府内受到广泛拥护和赞誉。

上官婉儿在位期间,大唐帝国由于其英明政策和高瞻远瞩的眼光,文化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经济民生亦频传佳绩。后世史书多有记载,当时科场选士方式公正透明,遍招天下英才,文风盛行,思想解放,令国力巍然于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权臣祸乱朝局不安,刚诚直言犯是非

上官婉儿在位期间,大唐国力强盛,文教昌明。然而随着武则天逝世,朝政权力更迭,她最终因为坦白直言而惹是生非,遭到新朝李隆基的迫害,命归黄泉。

事情还要追溯到武则天驾崩之时。当时李治即位为帝,上官婉儿由于之前的政绩卓著,仍被重用为宰相,掌管国政大权。然而李治新继大统,私心暴虐,在位期间朝中时有阻挠之声。

上官婉儿秉性耿直,多次力陈谏言,劝阻李治的昏庸无道。有一次,李治准备将皇后韦氏的亲信全部除去,意欲一统朝权。上官婉儿获知此事,立刻上书奏对,大加斥责李治的偏听偏信,认为这是乱政滥权的表现。

李治本就对上官婉儿有所忌惮,见她如此刚正不阿,便越发对她怀揣戒心。上官婉儿虽然受到皇帝的猜忌,却从未因权力而止步退缩,仍然如故直抒胸臆,为朝政把关尽瘁。

就在这样的情形下,一场宫变最终将上官婉儿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李隆基在外镇压安史之乱期间,竟被狡猾奸佞的韦后所骗,发动了一场政变,夺取了皇帝之位。上官婉儿作为坚定的李治拥护者,自然遭到了新朝的疏离和怀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如此,上官婉儿依然一如既往地直言不讳,她觉得李隆基篡位是一种罪大恶极的倒行逆施,因而毫不留情地痛斥新朝的集权统治。这无疑是给李隆基火上浇油,使得他对上官婉儿越发敬而远之。

最后一幕就发生在公元710年7月21日。那一天,上官婉儿满怀无辜地奉旨前来,手执诏书跪拜在李隆基面前。这时李隆基对着她沉默不语,只见她一脸坦然地等待批阅。

旁观的大将军刘幽求见状大惊失色,急忙上前为上官婉儿求情,可是李隆基却对她避之不及,最终只说了一个字:"斩!"就这样,这位才高卓识的女宰相,最后竟然遭到了这样一个不堪的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李氏公主为友悲戚,骨殖存于今世考古

上官婉儿最终被李隆基诛杀,命遭横祸,但她的才情卓识和悲惨遭际却被太平公主李贽怀着无限哀悼永世铭记。后世的考古发现,更令人对这位女宰相肃然起敬。

当年太平公主李贽与上官婉儿素有深交,不仅是亲密无间的知心姐妹,更是同窗好友。二人从小就结下了不解之缘,相互器重有加,对方的遭际更是视若己出。因此,当上官婉儿遭诛之时,李贽痛彻心扉,黯然神伤。

据史书记载,上官婉儿被斩首后,李贽命人将她的尸首recover收殓,并亲自主持了一场隆重的葬礼。在出殡的路上,李贽更是放声痛哭,悲恸欲绝,当时场面沉痛肃穆,曾有文人墨客感慨万千,作下诗句以资追慕。

葬礼结束后,太平公主便将上官婉儿的遗体下葬于长安城的一处郊野陵园。为了永世纪念这位心腹知己,她更是专门在墓冢的四周埋下一圈梅花树,用以寓意永不凋谢的姿色与才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此之后,太平公主每年清明的时节,都会亲自前往扫墓,怀着沉痛的心情吊唁故人。有时她更会倾吐一肺腑之言,诉说着上官婉儿生前的风采以及自己对她的无尽眷恋。史书上就有不少这样的记录流传。

值得一提的是,千年之后的今世,政府为了保护文物,曾在长安城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当时的考古专家在李贽墓冢附近发现了上官婉儿那具完整保存的遗骸,分毫不差地跟文献记载相符。

这番震惊世人的发现,无疑为上官婉儿这位才女能人的传奇人生又添了一桩佐证。当时的考古队员们见到这副骸骨时无不潸然泪下,一时间无不肃然起敬,对如此一位才高气卓、飘泊多舛的前贤心生敬佩之情。

上官婉儿从出生到死亡,可以说是一生遭际坎坷,命途多舛。但正是她不平凡的一生,才让她成为那个动荡岁月中独树一帜的传奇人物。她才情出众、胆识过人,在武则天执政时期曾构建了大唐的黄金文化时代;她又因果断正直而招致灭顶之灾,成为历史上罕见的被诛杀女宰相。上官婉儿之所以让太平公主刻骨铭心,并被后世所景仰和缅怀,正是因为她身上体现了人性中最高贵、最宝贵的品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