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命草诗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文

原文

禅夕如镜

文/春未老

黄昏里,

浓墨重彩的斜阳,

染红了天际。

一阵阵悦耳的笛声传来,

仿佛是牧童在诉说着心事。

弯弯的小河里,

鱼儿在游来游去。

风儿轻吹着水面,

荡起了碧波涟漪。

鸟儿舒缓着双翅,

划出了时光的美意。

头顶蓑笠的老翁,

不忍将钩儿垂放。

目瞪口呆地望着眼前这一切。

景所至,

在豁然开朗间理清了头绪。

是啊!

虽未钓到那寒江之雪,

却披上了残阳如血。

失与得,

在这个寂静的黄昏里

横生了无限的妙趣。

2024.6.28.

赏析

赏析

这首诗带着丝丝禅意,诗人在夕阳中明白得与失的对立,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诗人在寒江雪和残阳血之间制造对立,不会因为没有寒江雪而苦恼,也会因为黄昏里的残阳如血而兴奋,这就是一种人生态度。既来之,则安之,顺应自然的变化,不苛求,不给自己戴枷锁,以欣赏的态度看待世界,日子必定精彩得多。所以,不得不赞叹诗人的开明和智慧,以平和的心态应对变化,并自得其乐,是美妙的人生体验。

诗歌开头,先交代了背景,炫丽的斜阳晚霞成了底色,而接下来的一切都在这种氛围中生成。诗人列举了五个场景:牧童吹笛如诉心事、鱼的自游自在、风轻碧波涟漪、鸟的惬意飞翔、老翁垂钓,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营造了十分唯美和谐的画面,有种岁月静好之感。

诗人以第一视角,目睹眼前的一切发生,心中满是喜悦。看着这舒展的自然画卷,诗人深受影响,变得豁然开朗,开始理清心中的繁杂,说明诗人内心澄明起来,如同开悟了一般。诗人这一心理的变化,让人见识到自然界的潜移默化之功。所以,亲近大自然,益处多多。

接着,诗人引用唐代诗人柳宗元诗《江雪》中的意象和伟人词《忆秦娥•娄山关》中的意象,相碰撞,对人生的得与失有了深刻理解,诗人认为这是黄昏里的妙趣,仿佛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诗人这句“虽未钓到那寒江之雪,却披上了残阳如血”,充分体现了内心的开朗和开阔,不拘泥于眼前,不拘泥于心,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享受着黄昏里,眼前片刻的欢欣。这是对自我的接纳和满足。

这首诗进行意象的铺排,营造诗情画意之感,将读者带入自然的和谐之美中,如此,跟随诗人来一次灵魂的净化,除却烦恼,理清思路,人的状态顿时发生质的改变。诗歌结尾藏着淡淡的禅机,似有若无,虚无缥缈,诗歌之妙,仿佛点到即击,诗人之慧,意不尽言,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如此留白,值得读者玩味体悟。

最后,回到诗题,诗人以“禅夕如镜”为题,再结合诗歌正文来看,有自我观照之意。黄昏里发生的一切,仿佛一面明镜,让诗人去观照自我,以求得内心的安宁,甚至还能发现无限妙趣,这就更难得了。诗歌从环境入手,回归到情感的输出,完成一次人生的参禅悟道,题与诗相得益彰,妙法自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春未老,原名韩延春,60年代生人,闲暇之余从事诗歌创作、对音乐及唱歌也有浓厚的兴趣,偶尔进行吉他弹唱,是一个心里藏着故事的中年男人,喜欢用诗歌和音乐表达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