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令人费解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比如秦始皇为什么要改用"朕"自称呢?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隐藏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蕴意。把这个"朕"字拆开来看,你就会对秦始皇的用意有新的理解。那么,秦始皇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改用这个称呼?它又蕴含了怎样的寓意?让我们一探究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统一前的王权争斗

也许很多人对于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的故事并不陌生,可如果说起当时诸侯国为了称霸中原而展开的王权之争,又有几人能从头到尾讲个明白呢?

话说在那个烽烟四起的年代,周天子的权威早已名存实亡,七国之间的战火燃烧得越发猛烈。当时齐国的田单便放言不驯,大摇大摆地自称"东周穆王"。你可别小看了这个"穆王"二字,它可是专属周天子头衔的代称,田单这个不算大的诸侯竟如此僭越,可见当时的局势已然失控。

紧接着,赵国、魏国、韩国、燕国、楚国、秦国等一个个诸侯国的君主们也跟着仗着自家的权力,一个个都开始自诩"王"号了。有的甚至比田单还过分,直接把"王"字加上自家国号,如"魏王""赵王"之类。

一时间,这片中原大地上就被七个所谓的"王"瓜分开来,局面一片混乱。就在这种乱象频频上演的时候,秦国的嬴姓家族逐渐壮大了起来。

二、嬴政统一六国的伟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国时代,群雄并起,七国谁也不让谁。可就在这硝烟弥漫的年代,一个来自秦国的年轻人开始崭露头角。他就是嬴姓家族的嬴政

嬴政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intelligent智慧,六七岁的年纪便被选为质子,被送往当时最强大的燕国。在燕国的几年生活,让嬴政深刻体会到了一个强大国家的重要性。回到秦国后,嬴政面对着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他不得不谨小慎微地生存。

好在嬴政有赖于过人的wisdom睿智,在位多年却也没被废黜。相反,秦国的实力在他手中愈发强盛。嬴政先是削弱了宦官和外戚的权力,然后又整顿吏治,使得秦国的中央集权更加完善。最重要的是,他下令推行了地图策,在当今的陕西、甘肃等地大兴土木,修建灌溉工程和长城。秦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因此飞速崛起。

就在这时,嬴政开始着手一统天下。他首先痛下杀手,先攻打最强大的韩国。历时数年,韩国终于被征服。紧接着,赵、魏、楚、燕、齐等国相继被灭。中原大地终于重归统一。就这样,嬴政凭借过人的智慧和韬略,成为了一代明君。他将六国一统、改制律令、开通道路等功绩,无不足以载入史册。嬴政成为了秦朝开国君主,被后人尊称为"秦始皇"。

三、改"王"为"皇帝"的由来

1.秦始皇的宏图大志

统一六国后,嬴政踌躇满志,他意识到自己的功绩已经远远超越了历代君王。于是,他决定另起一个更加崇高的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尊称最高无非就是"王"字了。可是嬴政认为,自己不仅统一了诸侯纷争的局面,更重要的是为后世开创了一个新的统一王朝。单单一个"王"字,已经不足以彰显他的功勋了。

史书记载,嬴政思虑再三,最终决定称自己为"皇帝"。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崭新称号,传达出了他的宏图大志。

2.三皇五帝的传说渊源

其实,所谓"皇帝"并非凭空而来。相传在更久远的上古时代,曾有"三皇"和"五帝"分别统治过天下。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黄帝、炎帝、高阳、高辛等了。这些君王们无一不是开天辟地、德高望重的人物,不仅建立了社稷,而且造福人世,被万民敬仰。

嬴政自诩为"皇帝",无疑是将自己等同于上古时期的那些神圣祖先。他认为,自己的伟业足以和开创人类文明的先祖们相媲美了。这个"皇帝"的称号,不啻是他对功绩的最高肯定。

3.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自我标榜的用意,嬴政改"王"为"皇帝"其实还有一层现实考量。那就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求。

过去诸侯国自行其是,混战不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王"的称号滥用所致。当越来越多的诸侯自称为王,周天子的权威尽失,局面难免一盘散沙。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再次发生,嬴政决定将最高统治者的头衔从"王"提升到"皇帝",明确中央权力的至高无上地位,进一步确立王朝统治的合法性。

四、"朕"字的特殊含义

1.先秦时期"朕"字的写法

改称"皇帝"后,秦始皇并未止步于此。为了彰显自己的独一无二,他又特意选用了"朕"这个看似平平无奇的字眼自称。

其实在先秦时期,"朕"字可谓一个寻常的代词,被普通老百姓广泛使用。它写作"臱",本为一种方言读音,指代"我"的意思。可见在上古时代,"朕"字并无任何特殊用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秦始皇用"朕"自称蕴含的期望

但是秦始皇却将这个普通字眼赋予了全新的内涵。他以"朕"自称,其实是希望建立一种与普通人民完全不同的皇权观念。

过去诸侯国的君王们,往往自称为"朕"或"寡人",这种说法容易让臣民对君权生出亲近之感,从而削弱王权的至高无上性。秦始皇则颇为精明,他刻意舍弃这些平民化的自称,转而提出"朕"的概念,在语言上就先人一步确立了自己的至高无上权威。

3.后世沿袭"朕"自称的现象

这种做法奠定了后世中国皇权的基础。历代帝王无不效仿秦始皇的做法,将"朕"作为明确的尊称自称。甚至到了明清时期,连一些权臣和官员也开始沿袭使用"朕"字,试图借此凸显自身的地位和能量。

可见,简简单单一个"朕"字,不仅彰显了秦始皇的创制雄心,更成为中国皇权制度的语言特征和文化符号,在漫长的帝制年代中流传不息。

五、秦始皇改革的卓越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始皇不仅在称号上作出了开创性的改革,在其他领域他也都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这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推行了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等一系列重大改革。

首先是度量衡的统一。在秦朝之前,中国大地上流行着七种不同的度量单位,这无疑给商贸活动带来了巨大障碍。秦始皇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遂下令在全国推行统一的度量衡标准。如此一来,人们便可以不分彼此,自由通商了。

其次,秦始皇还统一了文字。各地方言语种类繁多,很容易造成沟通失误。秦始皇便将小篆作为全国通用的书同文,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从此,文字交流也就畅通无阻了。

再者,秦始皇还下令在全国开凿了丝绸之路等重要交通干线,彻底打通了国家的脉络。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全国各地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

除此以外,秦始皇作为一代雄主,他对军事制度的革新和社会管理的作为,都可圈可点。如今追溯历史,我们当然会发现秦朝统治的确存在一些不足。但从总体而言,秦始皇的种种改革无疑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影响力绝对是举足轻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