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成都崇州竹林,蝉鸣竹叶间,传来阵阵歌声……

今(2)日晚,成都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迎来了一场特别的演出——“在希望的田野上”成都乡村音乐季,国风、民谣、说唱、电音的各种完美融合,为现场观众带去了一场沉浸式音乐盛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成都重点打造的音乐类品牌性文化活动,2024成都乡村音乐季以四季为时间轴线,从今年3月持续到2025年2月,围绕“花开中国”“大地飞歌”“诗意田园”“乡野潮趴”“雪兆丰年”等主题,开展近百场乡村音乐会,真正实现文化惠民,以创新的形式更好回应广大人民群众饱满的文化热情,让音乐浸润下的乡土文化之美滋养更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竹林边的夏日欢歌

紫竹成笛,绿竹成鼓,竹声悠扬清风自来,竹林摇曳夏日绵长。

崇州蜀周青少年乐团以一曲《夏日欢歌》拉开了当晚演出的大幕。这是一支由崇州当地中小学生组成的乐团,成员吴桐月告诉记者,这次表演有妈妈前来助阵,很紧张也很激动,“这个舞台太漂亮了,有竹林,还有有树林、草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在希望的田野上》音乐响起,引得台下观众跟着唱起这首经典歌曲。这首歌曲的名字也是本次音乐季的主题,而这首歌,也与四川有着不可分割的缘分。1980年,时任《歌曲》杂志编辑的陈晓光,在川西平原看到一望无际的田野,一个个竹林盘点缀其中,傍晚时分袅袅炊烟从农户的新房慢慢腾空扩散……有感于农民发自心底的喜悦和农村的巨变,陈晓光挥笔写就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崇州地处成都平原西部,素有“蜀中之蜀、蜀门重镇”美誉,历史悠久、文脉延绵。“茶灶远从林下见,钓筒常向月中收。江湖四十余年梦,岂信人间有蜀州。”一首宋代大文豪陆游的《夏日湖上》把观众带入宋朝时的蜀州,和今夕一样,有竹林溪涧、有茶艺垂钓……在今晚的演出中,演员与三个时期的陆游跨时空对话,向观众传递了陆游与崇州特有的文化历史。

看,村里的歌唱家

在开幕式首发播出的《咱们村里的歌唱家》,引起了现场热烈反响。该视频聚焦崇州乡村中的民间音乐人,他们有的是土生土长的村民,有的是返乡创业的青年,还有的是致力于乡村文化振兴的艺术家。这些崇州民间音乐人通过本次音乐季的搭台,经过几轮比赛终于登上今天“成都乡村音乐季”的大舞台。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很激动。让我们青年歌手对音乐有了不一样的理解,比如竹子是中国乐器中重要的材质,今天仿佛和竹林产生了回响,声音特别的自然饱满,是我发挥唱得最好的一次。感谢家人们能来听我唱歌,让小时候想唱歌的梦想通过这次歌声都跟爸妈讲清楚了。”歌手范本桐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自崇州的歌手徐洪刚和女儿徐如歌带来了一首歌唱家乡的《大美崇州》,这是徐洪刚原创的一首歌曲,将崇州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都写进了歌里。

置身道明村的田野、树林间歌唱,徐洪刚称,过去的演出大多都在室内或者剧场,这一次能在风景优美的网红打卡地道明镇演唱,唱的也是崇州的故事,感受更不一样。他告诉记者,希望“成都乡村音乐季”打造成一个闻名全国的音乐品牌,既能让更多观众在家门口被音乐滋养,也能打造挖掘本土原创音乐,让更多人跟随音乐去旅行。

好燃的国风说唱

“尘埃岂能掩芳华,炎黄浩瀚沐苍霞。上下五千岁月似流沙,不枉魂魄入华夏……”

梅龙飞和朱铭佳带来的一首国风说唱《华夏》点燃了现场观众的热情。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的青年川剧演员张笑语、胡浩堃和王妮思则用戏剧和委婉悠长的川剧唱腔,将这首方言说唱进行了另类演绎。“很少在户外演出,现场观众非常热情。”张笑语说。胡浩堃则表示,川剧元素加入“成都乡村音乐季”,让演出更为丰富,也能让更多观众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浩堃告诉记者,这次演出很特别,是他第一次尝试将川剧和说唱等音乐形式结合,“希望成都乡村音乐季不局限于音乐,能有更多传统文化的加入,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给观众。”在胡浩堃看来,演出舞台就在竹林、树林中,观众们就坐在草地中,不像在剧场那么严肃,这样的形式更放松,大家在更轻松的环境里感受音乐,得到滋养。

田野上一场场流动的音乐盛宴,展示着“音乐之都”成都大美乡村的美好画卷。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持续围绕‘三城三都’城市品牌目标,推动国际音乐之都建设,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结合新时代人民群众需求,将音乐的影响力转化为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乡土文化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努力打造彰显中华文明魅力、天府文化特色的世界文化名城。”

红星新闻记者 邱峻峰 编辑 曾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