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引言

1995年,在1940年以后移居到拉脱维亚的数十万其它族裔没有想到,自己会一夜之间失去公民身份,变成一个合法的“外人”。

其中最容易遭到区别对待的是俄罗斯族,因为拉国与俄国是针尖对麦芒。时至今日,歧视性政策丝毫未见消减,反而随着俄乌的冲突加剧越演越烈。

以至于,普京都忍不住“破口大骂”,痛心俄族的待遇像畜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京)

一、大帝一怒为俄族,拉国歧视太过分

如果问盐度最低的海是哪一个?答曰:波罗的海。

在一众环绕它的国家中有三个面积小人口少但近几年在涉俄事务上跳的很高的小国,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特点-曾是苏联的一部分。拉脱维亚,是其中一个,也是与俄关系最紧张的一个。

2023年12月,普京毫不客气地点名批评了该国,直指它歧视境内所生活的俄族民众。

“猪”,是这位强人发言时使用的字眼,用来形容俄族在拉脱维亚政府心中的地位和在政策上所受到的迫害。

他作为一国总统敢这么说自然不是没有缘由的,事实上,普京所说的这个问题在拉脱维亚已经存在了将近3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图)

那是1995年,一纸法令规定,只有1940年之前就是拉脱维亚公民的人和他们的后代才是公民。于是,一下子有70多万人沦为了“非公民”。

想要获得该国国籍,不是没有渠道,但是要求非常苛刻:对语言和居住时间有规定也就罢了,还设置了所谓的“优先审议权”。

如此一来,即便是能够满足入籍申请的所有条件,也可以用“别人能优先”的理由随时插队。

在苏联解体前的1989年,俄族以90.6万人占据了拉脱维亚总人口的34%,这个比例其实已经很难用“少数”来形容了。在某些城市,比如里加,甚至已经超过了拉族人。

本身人数就多,再加上解体前都以俄语作为官方交流语言,俄族人无需学习拉脱维亚语,大部分都过不了入籍的语言关。所以,俄罗斯族是非公民中占比最高的群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拉脱维亚)

他们中很多是已经移居多年,生活和事业都扎根此地,难回故国。一时之间,与测试有关的消息洛阳纸贵,拉政府相关部门的人靠着卖小道消息都赚了个盆满钵满。

到1998年,拉国的俄族人口是82.25万。即便不考虑新生人口,也有近10万人在社会的歧视、国籍政策的压力下选择了离开。

除了在国籍上设置障碍,拉脱维亚还努力拨乱反正恢复拉语的官方地位。此后,不仅是本族人要使用拉语教学,就连其他族裔在中学之后也必须得用拉语上课。

这些措施针对性极强,同时拉脱维亚又在上窜下跳非常积极的谋求北约的庇护,无异于明晃晃的巴掌打在了俄罗斯的脸上。搞得双方关系极为僵硬,俄方不惜祭出了制裁的大棒。

那么,为什么时间节点设置在1940年?拉脱维亚又为何与俄罗斯的关系这么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拉脱维亚)

二、强行“联姻”民心散,大量涌入俄族人

拉脱维亚国家确实不大,只有6万多平方千米;人口在90年代的巅峰时期一度逼近了300万,但是到2018年已经下降到了180万。

它独立成国的历史很短,并入苏联之前只有22年的独立史,再加上解体之后一直到今天,以一个国家为单位出现的时间才半个世纪。

历史上,拉脱维亚一直流转于不同的国家之手。18世纪,它在波兰的管辖之内,但是很快又在法俄对波兰的瓜分之中划归沙俄。

1918年,拉脱维亚的苏维埃政权得到了苏联的认可;奈何好景不长,1920年就换成了资产阶级上台。

因而,这个新生的国家与苏联并不亲近,选择了全面向西看的路线。民族主义的教育成功在国民心中塑造了沙俄、苏联的侵略形象,为以后反俄、反苏情绪的高涨打下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拉脱维亚)

在这一时期,非公民的问题就已经出现了:来自周边几个国家的难民和一些各种原因,没有国籍的人。且为数不少,粗略估计有4.4万人。

只是难民多来自俄罗斯白俄等地,拉脱维亚主观上并不愿意去解决,所以才一直拖着。

1940年,拉脱维亚加盟了苏联。但必须要强调的是,和别的加盟国不同,它并非自愿而是属于强买强卖。

它被划入苏联势力范围的法理依据是1939年苏联和德国之间的条约,1940年苏联找借口直接出兵,这才拿下了拉脱维亚。

在拉国政府二十余年的经营之下,共产主义发展壮大的空间不大,全国的党员人数堪堪数百。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说民众会积极拥护苏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联地图)

苏联为了更好的控制拉脱维亚,做了两件事:第一,大量更换政府领导层的成员,安排自己人担任主要部门的负责人;二是迁移了大量俄族人过去,稀释其本国民众。

如果仅仅是这样,或许民众的抵触情绪还不会那么严重:从1941年开始,超过25万拉脱维亚人或被驱逐或被流放到环境恶劣的西伯利亚。

1958年,拉脱维亚政坛大地震:十数位核心、接近核心的官员接连下台,换上来的清一色是俄族。此情此景,民众只能唉呼:拉脱维亚已经不是拉脱维亚人民的了。

与此同时,俄语被强制代替拉语成为官方语言。结果就是,短短二三十年后俄语母语化的比例为13%,能用俄语完成日常交流的高达69%,俄族人凭着母语就可以在拉国横走。

天长日久,小矛盾逐渐积累成了大分裂。1987年,大批人聚集在里加,参加反对加盟苏联的活动;1988年,活动的规模扩大,人们高喊“俄罗斯滚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拉脱维亚)

1989年,拉国率先踏出了确立“本国法律高于其他”的一步,这一步开启了苏联四分五裂之路。

在苏联解体的前一年,拉脱维亚就已经启动了独立的步骤。1991年8月正式脱离苏联,四个月之后,苏联彻底变成了历史。

三、入籍之路实在难,境遇未曾有好转

在这段争取独立的过程中,俄族成为了牺牲品:需要他们的时候,就许以入籍;大功告成之后,就被一脚踢开。

他们也是为拉脱维亚的建设付出了汗水的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苏联派过去的各行业的专家。拉脱维亚在汽车、电气等工业上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他们的支援。

非公民,就没有投票权不能参与国家的治理,处于社会链条中的底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联解体前后)

非公民的问题在苏联时代是消失了的,那些人和其他人一起自动成为了苏联的公民。但是分家之后,愿不愿意给国籍则是拉脱维亚说了算。

现实是,不管是民族情绪上的对立还是对庞大的、文化独立的“外族”的忌惮,必然是要极力打压俄族的。

从1940到1990年,50年间俄族人增加了70余万,拉族人却反过来减少了10万左右。这一增一减,双方原本的平衡就被打破了。

尤其是,拉脱维亚要重拾他们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所走的路线:构建本民族认同、向欧洲靠拢。这两点不管要实现哪一个,俄族都是挡路石。

更让人忌讳的是,国内的俄族人存在成为俄罗斯控制拉脱维亚的傀儡的风险。所以,他们独立之后第一时间做的事情就包括把那些非公民们赶出政府部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族人)

1994年,拉脱维亚通过法律的方式以1940年为时间界限,此后迁移到该国的人都没有国籍。很显然,这是在与苏联、与俄罗斯切割。

原因很简单,1940年正好是加盟的时间,大规模迁移俄族也是在此之后。以1940年为节点,足以区分开拉族和以俄族为首的少数民族。

当然,拉脱维亚也知道不能把路全部堵死,给出了入籍的途径。只是,在条件和执行上都非常严格,在最初的三年里每年批准的人数只有两三千人。

在新世纪之后稍微有所放松,原因也不是它自己改变了对俄族人的态度,其实是欧盟在背后施压。它想要加入欧盟,但是欧盟对其成员国在少数民族的待遇是有要求的。

所以,拉脱维亚在1998年对入籍人员的范围有所放松。再加上2004年成功入欧,短暂吸引过非公民努力申请入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拉脱维亚)

随着2008年俄罗斯向非公民放开了签证,难度高的入籍吸引力逐渐降低。

只是,这么多年拉政府一直不愿意放弃利用非公民来限制俄族人,始终没有寻求解决方法的诚意。而且,拉、俄之间的关系好坏还是拉国俄族人待遇的晴雨表。

自从分家之后,这两个国家基本上就是长期处于不太友好的状态。拉脱维亚站在了反俄的最前线,一直在为北约东扩摇旗呐喊。

2014年克里米亚行动之后,拉脱维亚更加忌惮俄罗斯了,生怕历史重现,连呼吁了20年的给新出生人群公民地位的建议也被否决了。

2022年俄乌突然爆发冲突,非公民的处境就更加糟糕了。拉国修改了法律中对语言的要求,增加了难度,并在2022年、2023年、2024年接连以此为借口大规模驱逐俄族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驻拉国使馆)

2023年12月份,他们驱逐了1213名俄族,其中包括700多名年龄超过了60多岁的老人。人数最多的一次,是同年8月份,6000余人被迫离开了奋斗多年的地方。

难怪普京会在人权相关的会议上对拉脱维亚“口吐芬芳”,他们确实长年打压俄族、不把这些人当成同胞看。

参考资料:

马钢.俄罗斯与拉脱维亚:交恶的背后……[J].世界知识,1998,(10):18-19.
冬治.拉脱维亚的俄罗斯人处境艰难[J].世界知识,1992,(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