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迎泽大街维修改造工程南半幅(青年路口至五一广场路段)施工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沥青下面层铺设工作正式拉开帷幕。当日上午8时许,山西晚报记者来到迎泽大街青年路口的施工现场,这里几十名工人正在忙碌着。
在机器的轰鸣声下,满载着沥青砼的摊铺机缓缓前行,均匀地将黑色的混合料铺设在道路上。工人们紧跟其后,密切关注着铺设情况,确保油料的厚度和温度达到施工标准。此次道路改造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升级的重要举措,建成后将改善道路状况,提高通行效率,为市民创造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而沥青层的铺设作为工程的关键步骤,直接关系到道路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据现场一位技术人员称,这是SBS改性沥青,即橡胶改性沥青,以基质沥青为原料、加入一定比例的SBS改性剂,形成SBS改性沥青,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韧性,改善了道路沥青混合料抵抗路面产生疲劳裂缝和反射裂缝能力,改善了高温抗永久变形能力、改善了抗低温裂缝的能力。在温差较大的地区有很好的耐高温、抗低温能力。
在施工现场,全员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施工人员身着统一工装,佩戴安全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为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制定了详细的施工计划,对道路基层进行了严格监测,以确保平整度和强度符合要求。同时,选用了优质的沥青混合料,并对施工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调试。
此次沥青下面层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后续路面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南半幅施工将在7月20日开放交通,同时将展开迎泽大街北半幅施工。
此外,迎泽大街维修改造工程,一直备受太原市民的关注,相关单位也给出了改造的三大原因、四大重点推动城市建设、五大理念重塑城市窗口。
此次改造,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因。首先是迎泽大街于1957年建成通车,自2007年改造升级以来,已历经17年,加之轨道交通1号线施工,路面损毁严重,绿化和交通设施等不同程度损坏,地下管线老旧,照明灯具老化,局部排水系统难以满足需求,影响了通行效率和城市形象。
其次是迎泽大桥主桥2021年检测总体为C级(合格状态),桥面系结构状况评定为D级(需维修改造),存在桥面平整度差、栏杆老旧变形、无障碍设施不全、桥梁景观性差、辨识度不足等问题,亟须进一步维修加固。
此外,太原火车站周边道路拥堵严重,西广场南落客区旅客集中,建设路火车站段通行不畅,交叉口服务水平较低,高峰时段交通秩序混乱。
依照审核确定的方案,改造工程东起建设路口、西至晋祠路口,长度4.86公里,红线宽度70米。实施重点包括四项内容:
首先是要改造道路及配套设施。维修养护机动车道,更换破损市政管线,预留过路管线。设置路中安全岛,优化道路交通组织、接驳换乘设计,预计交叉口通行效率提高15%。将非机动车道下沉15厘米,实现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硬隔离。对管网、桥梁、照明等设施,设置采集、监测、控制传感器849套,实现基础设施生命线运行“一网统管”。
其次优化提升火车站节点。将火车站西广场下沉式人行通道改造为全地下人行通道,拉直建设路(火车站段)辅路,调整西广场落客区为南侧送站、北侧接站,增设北接客区停车场,优化提升后,可有效缓解高峰期拥堵、通行不畅等问题,预计通行效率提高30%。
此外,加固迎泽大桥及附属匝道。用碳纤维材料补强主桥箱梁,修复非受力裂缝、引桥铰缝,更换主桥及4个匝道桥沥青面层,增加1条东向南左转道,两侧新建人行廊桥及无障碍设施,改造完成后,迎泽大桥将更加安全畅通,成为美丽城市重要地标。
最后是扮靓街道沿线景观。保留机非隔离带原有绿植,列植绚丽海棠,打通火车站、迎泽公园、南海街游园等公园绿地边界,改造完成后,道路绿化率由16.7%提升至24.9%,年固碳量增加20吨以上,更好展示“三晋第一街”魅力。沿线布设城市家具,增设综合驿站16处、便民设施5处、“城市盒子”11处,进一步满足群众需求。沿线更新改造太原汽车站等7个片区,丰富街区业态,提升区域发展活力。
作为太原市最重要的城市主干路之一,迎泽大街见证了太原的发展变迁,也是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载体,是展现太原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此次改造,按照“以人为本、绿色低碳、智慧引领、安全增效、传承历史”理念,努力将迎泽大街打造成多功能城市会客厅,展现锦绣太原新形象。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把满足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增加便民设施,拓展服务功能,方便市民休闲游憩、享受都市慢生活;坚持绿色低碳,扩大绿化面积,开放沿线绿地,促进节能减排,打造美丽街区优秀案例,开启全面推进美丽太原建设新篇章;坚持智慧引领,加装末端传感器,接入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城市内涝安全预警监测系统,打造智慧道路未来样板。
此外,要坚持安全增效,优化道路设计,纾解交通堵点,统筹做好地下管网改造,将海绵建设城市理念融入改造全过程,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最后是坚持传承历史,挖掘“古晋阳八景”“太原大事记”“太原的第一个”等历史元素,延续城市记忆,展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魅力。
山西晚报记者 宋俊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