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南鲁山镇探索推进产业抱团发展党建共同体新模式,打造——

共富路上和美村镇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刘伟

党建引领 融合赋能|沂源南鲁山:共富路上和美村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党建引领 融合赋能|沂源南鲁山:共富路上和美村镇

“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钱赚,推开家门赏美景,上了年纪还管饭……”在沂源县南鲁山镇,一段赞美共富路上和美村镇的顺口溜广泛流传。俏皮的语言,将近年来该镇及各村党支部领办共富车间、公司为村民带来的好处全部浓缩进来。

南鲁山镇地处沂源县最北端,鲁山南麓,属山地型地貌,土地资源稀缺,可谓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多年来,镇党委及领导班子以有解思维为引导,从山区劣势中寻找发展优势,以各党建共同体为发力点,深挖区域优势特色,探索打造南鲁山党建品牌矩阵。

南鲁山镇党委书记赵希娟介绍:“近年来,为聚力提振村集体经济发展质效,共打造了‘流水锶乡’‘水墨鲁山’‘三岔故里’等7大乡村振兴党建共同体,依靠共富站点、共富公司,挖掘现有产业产能,闯出一条产业抱团振兴、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共富车间”助农就业增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俺和婆婆成了同事,想起来还挺有意思!”6月28日,在流水锶乡党建共同体桔梗加工“共富车间”里,正在做桔梗劈丝工序的流水村村民徐希菊对记者说,她婆婆李玉荣今年67岁,在家里的“共富站点”进行桔梗加工,自己则在村头“共富车间”上班。“家门口的‘共富车间’让俺们一家人都有了稳定收入,也不耽误照顾孩子,感觉日子挺有奔头……”说到这里,徐希菊开心地笑了,隔着口罩,仿佛也能看到她内心的喜悦。

隔壁车间,一场“桔梗刮皮比赛”正在进行……

“俺这个妹妹叫王学叶,今年68岁,她每天能刮100来斤桔梗,是这里的‘高手’。”坐在马扎上,76岁的陈秀英轻拍王学叶的大腿对她说,“俺也加把劲,试试能撵上你吗!”“好!谁输了,谁倒茶……”

宽敞的车间里,20余名村民正在忙碌着将桔梗进行去皮初加工。一条条灰头土脸的桔梗,在他们熟练地操作下,只用10来秒就变成水嫩的小白条。“别小看这小桔梗,一个月能让俺这个老妈妈赚2000多元呢!”开朗的陈秀英得意地说。

以“小桔梗”带动“大产业”,以原有桔梗加工企业为基础,南鲁山镇推行“党组织+协会+企业+共富公司+共富站点”的乡村振兴新模式。“有了产业,我们优先为老年人提供就业岗位,并探索‘以工养老’工作法,利用村内闲置资源,建设可休闲、理疗、助浴、助医的‘沂源红’幸福家园民生综合体。”流水锶乡党建共同体党委书记、流水村党总支书记陈丙福介绍。

在“共富车间”里,村民们把地里的草根变成了手中的“金条”。

截至目前,“流水锶乡”片区3个村已实现“共富站点”全覆盖,就近吸纳100余名村民进站务工。2023年桔梗加工量达到2000吨,产值2100万元,带动务工村民实现年均增收2万元。

“站点变公司”推动产业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几天,山东艾天下生物科技共富公司南鲁山艾草产业项目负责人苏童特别高兴,因为他们车间里大型艾草提绒设备即将全面投入生产。他对记者说:“在镇党委和电业部门沟通下,咱们安上了200千瓦变压器,使设备得以进入满负荷工作状态,产量也将由原来的日产5吨,提高到日产10吨以上。”

山东艾天下生物科技共富公司由南鲁山镇“流水锶乡”“三岔故里”“金色大坡”三个党建共同体领办,年加工艾草1500吨,年销售收入900万元。同时,带动周边村发展艾草种植基地1000余亩,从事艾条加工150户,实现参与村集体收入突破15万元,参与户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如今,南鲁山镇落地艾草加工企业2家,发展艾草加工“共富站点”10余处,提供农村就业岗位1000余个,带动村民增收200余万元。该镇已经形成了集艾草种采、加工、产品研发和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由镇政府入股,党建共同体领办,将小作坊升级为大公司,南鲁山镇走出了一步好棋。

“我们通过打造‘共富公司+共富车间+共富站点’新模式,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模式,实行公司化运作,提高农村‘共富站点’的运营效率和规范性。”南鲁山镇党委委员、宣统委员耿彪介绍,“有了公司,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融资,扩大经营规模和提升服务能力,还可以实施品牌建设,使产品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党建领办”反哺乡村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烈日下,“锦绣芦芽”党建共同体及其董家村党支部领办的200亩黄烟共富基地里,十余名村民在茂盛的绿叶间忙碌着抽地膜、打底叶,额头上的汗水滑落在充满丰收喜悦的脸庞上。“这阵子虽然有些旱,但是咱们有机井,在大伙的精心管理下,估计黄烟收成比去年还好哩!”看着长势喜人的黄烟,村党支部书记苏立国满怀希望地对记者说,“今年,预计村民人均务工增收1.5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5万元,保障村里民生综合体运营没问题。”

2022年,由“锦绣芦芽”党建共同体领办,以董家庄、芦芽、松仙岭等村为基础,探索推行“党建引领、国资介入、多方参与、利益共享、反哺民生”的共富机制,成立鲁韵锶乡产业发展公司,实现专业化分工与市场化协作,建设千亩黄烟共富基地。基地以“土地流转拿租金+参股入社拿分红+入社务工赚薪资”的利益分配方式,打通助力村集体村民增收和反哺民生的运营闭环。

像李玉荣、陈秀英这样60岁以上老年人,在村里民生综合体吃饭,每顿自己只需交纳2元钱,80岁以上老年人用餐免费,老年人在站点、公司务工收入将采取直接发放或者转存为入住民生综合体的养老基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南鲁山镇发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效能,推出乡村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做好土特产大文章,实现“一产接二产连三产”,探索推进产业抱团发展的党建共同体新模式。”赵希娟说,力争年底年收入20万元以上村达到80%,50万元以上村达到40%,并抽出一定比例,作为民生综合体运营资金,反哺民生事业。

在南鲁山,产业促就业,收入惠民生的闭环运营模式已初步形成。

如今,在“区域统筹、资源整合、产业联动、协同发展”的思路下,南鲁山镇突出党建引领和产业赋能,连片聚合各产业链上的相关村,不仅为村级集体经济做了增量,还让农民“吃”上了产业链红利,打造了一个“外美内丰农民赞”的和美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