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郭德纲说过一句话:“那些不明真相就劝你一定要大度的人,你最好离他远点,因为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到你。”

劝人大度,就跟劝人举手投降一样,本质就是“坏”的。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最大的无耻,莫过于他没有经受过别人的痛苦,就劝别人一定要善良,一定要宽容。这,未免就有点“虚伪”了。

一个女人,跟婆婆有“月子仇”,双方的关系不太好。突然有一天,身边的人劝她要大度,那她绝对无法接受。

一个打工人,已经被996折磨得不成人样了,稍有抱怨,精英阶层就劝他要善良,要大度。这,未免就有点欺负老实人了。

人生忠告:要远离那些劝你善良、大度的人,这些人都虚伪至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公羊传》中有一个“九世之仇”的故事。

西周时期,纪国国君看齐国国君不顺眼,就跟周夷王说:我看齐国国君不尊重天子的权威,希望大王能够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周夷王听了,觉得纪国国君说得有道理,就把齐国国君烹杀了。什么是烹杀?就是把人放到油锅里边煮熟。史称“哀公烹乎周”。

周天子跟齐国的梁子结下了,纪国国君跟齐国的梁子也结下了。可是,周天子和纪国国君很天真,认为齐国也就如此,不足为惧。

9代人过去了,齐襄公上位。对于这“九世之仇”,齐襄公特别看重,就发兵攻打纪国。这个时候,鲁桓公出面,跟齐襄公说:这仇都过了9代人了,你何必执着呢?

齐襄公回了一句:我要是杀你祖宗,你会不会找我报仇?既然你会,那你为什么劝我?

又过了一年,齐襄公不仅攻灭纪国,还顺带把鲁桓公也灭了,甚至威慑周王室。对于这“九世之仇”,《公羊传》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不仅《公羊传》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就连汉武帝也感慨:“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

汉武帝感慨完之后,就做了一件影响世界历史大格局的事儿——发兵北伐匈奴,报前人之仇。

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白登山,这是耻辱。吕后被匈奴致书羞辱,这是耻辱;文景两代,更是被匈奴蹬鼻子上脸,这也是耻辱。

而这耻辱,传到了汉武帝一朝。由于骨子里边害怕北方的匈奴,就有大臣上书汉武帝,说北伐要不得,不能打。可汉武帝理都不理。

因为这是“国仇家恨”,不是宽容、善良就有用的。宽容、善良,理应用来对待尊重我们的人,而不该用来对待不尊重我们,甚至伤害我们的人。

这就是所谓的“有仇报仇,有冤报冤。”

《公羊传·庄公四年》:“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九代人的仇怨,也能去报吗?哪怕过了一百代人,也要一雪前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历史事件如此,现实生活也是如此。

有人伤害了你,让你人财两空,那你是宽容呢,还是报仇呢?你肯定会选择报仇。可是,身边人绝对劝你不要报仇。

为什么身边人会劝你大度?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你所经历的事儿,没有体会过你的痛苦,自然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就像上文谈到的鲁桓公,劝齐襄公不要报仇。可是,纪国杀了齐国的祖先,鲁桓公并没有感同身受,他有资格劝别人不要报仇吗?

像“鲁桓公”这样的人,现实中数不胜数,就是妥妥的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伪君子。而他的结局,被齐襄公顺带干掉,也是大快人心。

用所谓的善良、宽容,来“道德绑架”别人,这是特别“没脸没皮”的行为。所谓“未经他人苦,休劝他人善”就是这个道理。

有可能,他经历了你的痛苦,还未必有你那么善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做人,理应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为人过分善良,其实不是什么好事,一来会被小人拿捏,二来会被伪君子道德绑架。身为老实人的你,无奈成为了“夹心面包”。

小人最喜欢欺负老实人,因为他们知道老实人不敢还手。伪君子最喜欢道德绑架,因为他们知道老实人怕这怕那,就爱吃这一套。

老实人,虽然品性憨厚,但也不能对谁都善良。对小人善良,无异于割肉喂狼,只会让狼得寸进尺。对伪君子善良,无异于养虎自啮,终究会被反噬。

难道说,我们就不能善良吗?可以善良,但要把善良寄托给“值得”的人。

别人尊重我们,那我们也尊重他们;别人给予我们滴水之恩,那我们就涌泉相报;别人当我们是自己人,我们才能当别人是自己人。可见,关系是相互的。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