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咱们就讲讲那些关于古代司机的二三事……看他们如何神态各异,驾车驭马在尘土飞扬的路上奔跑,并因此留名史册。

最早的驾驶员培训课程

古代,学门驾驶技术不容易。《列子》就有一则故事讲的是造父向泰豆氏学习如何驾车。前三年,泰豆氏什么技术也没教给造父,但造父日常依旧对泰豆氏毕恭毕敬。于是泰豆氏便对造父说:擅长制造良弓的人,必须先做簸箕;擅长冶炼的人,必须先做皮革处理。你先看我快走的姿势,快走的姿势像我一样了,然后才可以掌握住六根缰绳,驾驭好六匹马的马车。”

然后,泰豆氏在地上栽下了一根根木桩,每根木桩的面积仅够放上一只脚,木桩之间的距离是按一步路一根放置的。这类似于梅花桩的木桩竖好了,泰豆氏便开始对造父进行训练。

这个训练需造父踩在木桩上来回疾走,不会失足跌倒,才算成功。造父或许在驾车这件事上的确有天赋,只训练了三天就通过了泰豆氏的测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测试合格后,泰豆氏感叹造父的天赋,并对他道出了驾驭车马的心法:“真正掌握了驾车技术的人,应当是双手熟练地握紧缰绳,靠心指挥,上路后内心放松,身体端坐正直,6根缰绳不乱,24只马蹄落地不差分毫,如果驾车达到这样的境界,车道的宽窄,只要能容下车轮和马蹄也就够了。我从来不会觉得山谷的崎岖危险,原野的宽阔平坦,因为在我看来,它们都一样。我的驾车的秘诀已经全部教给你了,你好好记住它!”

看完造父学车的故事,是不是觉得考C1其实还挺容易的?

驾驶高手出了交通事故

在《庄子》的记录中,有个叫东野稷的人,车技很好,想在鲁庄公面前露一手,转行混个一官半职。

庄公也是个爱车一族,就让他试车,东野稷直行时,车轮碾下的痕迹像木匠画的墨线那样直;拐弯时,车辙像用圆规画的圈那么圆。庄公觉得,绣花也不过如此,索性就让东野稷照这个图案,再跑上100圈。

当时,一个叫颜阖的人看到东野稷这样不顾一切地驾车用马,便是对鲁庄公说:“东野稷的马车很快就会翻的。”鲁庄公却不以为然,没搭理颜阖。没过一会儿,就见其中一匹马失了前蹄,东野稷果真翻车了。庄公很惊讶,连忙问颜阖:“你怎么知道他要出事?”

颜阖答道:“东野稷的驾驶技术虽然高超,但马已疲乏,东野稷这个时候依旧让马拼命地跑,怎能不出事故?”

可见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疲劳驾驶都要不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晏子的御手上演逆袭

自古以来,有不少逆袭上位、破镜重圆的故事都深受大家的喜爱。这次,故事的主角不是著名的帝王将相,而是晏子的御手。

在晏子做了齐国宰相后,他的御手仗着自己为晏子驾车,心中升起一股所谓的“傲气”,经常坐在驾驶位上摆谱,显得趾高气昂。

这天,御手得意洋洋的驾着车从自家门口经过,他不知道的是,他的妻子从门缝里看到了他的样子,一场家庭风暴正在酝酿……

等御手下班回家,妻子便和他闹起了离婚。御手傻了,他问妻子,过得好好的,怎么突然要离他而去?妻子正色道:“你看看人家相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三代的老臣,拥有尊贵的地位,坐在车上却低调谦虚。而你呢?堂堂七尺男儿,不能建功立业,只能去给人家驾车,却一天到晚,神气活现,轻佻张扬,我怎么能不离开你!”

御手听后,恍然大悟,再驾车时,神态就变得淡定下来。坐在后排的晏子发现有异,问是怎么回事。御手就把他妻子所说的话如实禀告,晏子感叹御手能够知错就改,便举荐他做了大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罪驾驶员 后果很严重

驾驶员不能轻易得罪。坊间流传的版本,陈胜在撤退途中,拼命地催促驾车的庄贾加速行驶。陈胜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庄贾也不断地提速,无奈马跑累了会慢下来,庄贾遭到陈胜的辱骂,车开到城父集附近,一怒之下,杀了陈胜。因此,《史记》记载,“腊月,陈王之汝阴,还至下城父,其御庄贾杀以降秦。”

无独有偶。春秋时,郑国和宋国交战,宋将华元炖羊肉犒劳士兵,偏偏到了车夫羊斟这里没有了。羊斟没吃上肉,嘴上不说,心里却想不通。次日交兵,华元刚上车,羊斟一抖缰绳,直奔郑国大营。华元纳闷:“你小子这是往哪儿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羊斟说:“分羊肉你说了算,去哪儿我说了算。”话毕,便带着华元冲进了郑国大军的阵地内。结果,堂堂宋军主帅华元,就这样轻易地被郑军活捉了。宋军也因失掉了主帅而战败。

随意辱骂驾驶员要不得,但羊斟这种因私害国的行为更要不得。

慈禧太后和中国首例酒驾肇事案

颐和园东大门不远处的“德和园”原为初建于清乾隆年间的怡春堂旧址。公元1891年,慈禧太后耗费白银71万两(140万两白银就可以购买一艘定远舰)在这里修建了供自己听戏的场所。如今,在这里静静地停放着一辆堪称稀世珍宝的“老爷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辆黑色木质车厢、黄色木质车轮车辐条、铜质车灯、实心轮胎、两轴四轮的敞开式古典汽车。从外观与其说是一辆汽车,倒不如说它更酷似一辆四轮马车。车厢设有两排座位:前排座位是司机席,只能乘坐一人;后排座位是乘客席,可以乘坐两人。在车厢的上方撑有一顶由四根立柱支起的车篷,车篷的四周围缀有黄色的丝穗。据考证,这是一台10马力的汽车,发动机的齿轮变速器将动力传递给后轴,最高时速为19km/h。

在这辆“老爷车”的车前,有一块铭牌,上面清楚地写着:慈禧太后的车乘,据传是袁世凯献给慈禧太后的祝寿贡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这辆“老爷车”就是袁世凯为慈禧太后进口的第一辆汽车。当时,慈禧太后的御用司机酒后驾驶着这辆汽车还出了车祸,险些让慈禧太后命丧黄泉。

1901年11月29日是慈禧太后的66岁生日。直隶总督袁世凯为了取宠于慈禧太后,在贺礼上压倒群僚,花了一万两白银,从国外购进了一辆小汽车献给了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一生享尽荣华富贵,却从没有见过这种先进的洋玩意儿。于是,她忙移步上前,仔细端详这辆漂洋过海而来的洋车。袁世凯为了给慈禧太后演示这辆车的功能,让来自德国的司机威廉·布莱恩开上这辆洋车在皇宫里转了一圈。

慈禧太后看后凤颜大悦,等车停稳以后,她问威廉:“这辆汽车跑得这么快,你喂它什么草料?”威廉不知道是慈禧太后是真的不懂,还是故作幽默,他只好打趣道:“启禀太后,这辆汽车不喜欢吃草料,它只爱喝汽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慈禧太后本想让威廉留下来当她的御用车夫,但当她得知威廉是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亲侄子后,害怕引起威廉二世的不悦,只好作罢。于是,慈禧太后就命令袁世凯在最短的时候,给她物色一名专车司机。北京大兴县哈德门有一个人叫孙富龄,当时他在北京为皇家贵族赶马拉车,由于年轻机灵,深受慈禧太后的赏识。在威廉的精心培训之下,孙富龄很快就学会了开洋车。

尽管慈禧太后非常喜欢这辆车,满心要乘车兜风。而此时此刻,却有不少的守旧大臣视汽车为邪物,更害怕慈禧坐上以后会中邪,纷纷上书道:伏念中国自尧舜以来,历朝王帝,未闻有轻以万乘之尊,托诸于彼风驰电掣之汽车者……而此时的慈禧太后,新鲜感未退,当然不会理会大臣们的劝诫,反而将这些花岗岩脑子的老臣狠狠地训斥了一通。

中国首例酒驾肇事案

1902年4月的一天,孙富龄又带着慈禧太后在皇宫里驾车兜风。当汽车开到御膳房的时候,慈禧太后突然心血来潮,她命太监端来一杯御酒,赏赐给了孙富龄。这杯酒用一尊大号双耳玉杯盛着,足有8两多。孙富龄受宠若惊,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孙富龄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和兴奋,将酒杯递给旁边的小太监后,又发动了汽车,载着慈禧飞驰而去。就在这个时候,汽车前面突然冒出一个叫章保的小太监。章保看着疾驰而来的小汽车,竟然忘记了躲避。

孙富龄一杯酒下肚,有点迷迷糊糊,慌忙之中,错把油门当刹车,直接向章保就撞了过去。章保被疾驰而来的汽车活活撞死,强大的惯性也差点将慈禧太后甩出车外。此时的孙富龄惊出一身冷汗之后,也清醒了许多,他赶忙将汽车缓缓停下,请慈禧太后下了汽车。正当大家都以为慈禧太后要处罚孙富龄的时候,慈禧太后竟然只轻描淡写地说了八个字:该死的奴才,真扫兴!

这起发生在皇宫内的“酒驾案”顿时让一群老臣认为这辆汽车很不吉利,开始议论纷纷。以礼亲王世铎、端郡王载漪为首的数十名大臣联名上书,将矛头直接对准了孙富龄。说一个驾车的奴才连仰视贵族金面的资格都没有,脸上“通天纹”都没有,竟然和至高无上的当今皇太后共乘一车,并且平起平坐,实在有失大清体统。

慈禧太后虽然很享受坐汽车的感觉,但是更不愿意失去皇太后的威严,也不愿意打击礼亲王世铎等人的“拳拳忠君之心”。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慈禧太后竟然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妙招”,传旨将汽车的司机座椅拆掉,让孙富龄跪着开车。

我们知道,在开汽车的时候,双手要紧紧掌握方向盘,而油门和刹车都需要用脚来控制。如果跪着开车,那么方向盘、油门、刹车都只能靠双手来掌握。而油门和刹车的位置又离方向盘的位置较远,如果再出现紧急情况,根本就没有时间腾出双手去操控油门和刹车。要是再出现交通事故,让慈禧太后在事故中受伤或者死亡,孙富龄一定难逃灭顶之灾。

情急之下,孙富龄想出来一个办法来,偷偷将一包红砂糖倒进了汽车的油箱,又将一团破棉絮塞进了油管。慈禧太后又让孙富龄载着她出宫兜风的时候,汽车就像中了邪一样,只会“突突”地冒黑烟,车轮却不会打转。当时国内还没有会修汽车的人,慈禧太后就让孙富龄“活马当作死马医”,想方设法排除汽车故障。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起了一阵风,将斜坡上的汽车吹动,导致汽车溜坡。在惯性的作用下,汽车越跑越快,一头撞到了路边的大树上,车头严重损坏。

慈禧太后见这辆汽车如此怪异,也认为非吉祥之物,只好又换乘了她的十六抬大轿,从此再也不提汽车之事了。孙富龄害怕慈禧太后请来洋人检修汽车而东窗事发,携家带口连夜逃出了北京城避祸。而那辆损毁严重的汽车,则被拉到了紫禁城闲置了起来,后来又被转移到了颐和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6年,颐和园的工作人员在清理仓库的时候,才把它从破烂堆里找了出来。此时,汽车的发动机和许多部件都已经严重锈蚀,无法转动。文物专家经过修葺,虽然发动机毁损严重早已无法工作,但是整车的外部结构还是恢复出了昔日的尊容原貌。

今日之中国,小型汽车已经成为了家家户户必备的出行工具,而颐和园里的那辆“老爷车”似乎仍然在默默诉说着大清王朝的腐败和没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文图均转载网络,内容未核实,如有侵,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