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皮面具”这种在影视剧中才能见到的桥段,居然在现实中上演。

江苏上海接连出现

涉硅胶人脸面具案件

近日,江苏、上海等地接连发生涉硅胶人脸面具的案件。

日前,江苏徐州警方公布了一起系列盗窃案。一男子假扮电力部门工作人员潜入他人家中盗窃,身上还携带着网购的硅胶面具,预备随时进行“换脸”伪装,逃避警方追捕。

经查,该嫌疑人涉案近20起,目前已被刑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独有偶,几个月前,上海也曾发生一起类似案件。一男子戴上硅胶人脸面具伪装成老人模样,潜入4户居民家中,共偷盗10多万元财物。接到居民报警后,上海闵行警方迅速行动,次日将嫌疑人通某抓获,并追回全部赃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地警方提醒:以硅胶人脸面具伪装成新面孔实施犯罪,正成为一些不法分子作案的新手法。

“换脸”视频在社交平台成“爆款”

据称有假脸可骗过刷脸支付

消息一出,就引起网友关注,相关话题登上各大平台热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2日,记者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以“人脸面具”“仿真面具”为关键词搜索,发现一些“换脸”视频已成爆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些网友热评表示,感觉这种面具不仅可以用作影视道具、漫展cos等,还可以帮助因烧伤等毁容的人。

更多网友表达了担忧:“这将给犯罪分子提供完美隐藏,太恐怖了。”“售卖请实名制,否则被坏人买了作案无法想象。”“假面具+AI换脸会是怎样?”

实际上,据部分博主此前介绍,确有假脸骗过了刷脸支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8月23日,博主“荒蛋制造局”在视频平台发布了题为《10万元再现碟中谍人脸面具,攻击手机人脸识别系统》等系列视频,单期播放量均超过50万,第二期验证用人脸面具能否刷脸支付的视频,播放量更是超过100万。

“荒蛋制造局”主创布莱恩等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们用制作的人脸面具,解锁了部分手机的锁屏和人脸支付,以及公司的门禁系统,更是在超市的刷脸支付机器上成功消费。他们前后花了两个月时间才完成实验,并解锁成功。

提供照片就可

定制网购硅胶人脸面具

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以“人皮面具”为关键词搜索发现,该词语已被系统屏蔽。但更换关键词比如“硅胶面具”,就能看到不少商家。所售产品价格在几元至几万元不等,不但种类繁多,而且设计各异。顾客只需提供照片或通过3D扫描技术获取人脸图像,商家就能根据这些信息制作出一张人脸面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些商家还推出明星面容仿真面具,声称可以高度还原明星的面部特征,核心卖点即“超逼真”“仿真定制”,根据面具复杂度和精细度而定,价格在3000元至25000元,从下单到制作完成大约需要1个月时间。

记者咨询了6家售卖此类面具的商家是否需要提供个人信息,对方一致回复“不需要”,且都没有询问购买目的和用途。

有买家表示,定制的硅胶面具与真人有九成以上相似度,上下班打卡没有问题。

制售硅胶人脸面具违法吗?

厦门大学法学院刑法学副教授刘炯指出,人脸面具在一定程度上模仿自然人的生物特征,如识别性、独特性和唯一性。“购买者使用人脸面具,可能逃避监控识别,增加犯罪嫌疑人和违法者身份确认的难度,人脸面具还可能被用于绕过人脸识别技术,冒用他人身份进行盗窃或其他违法行为,无论是民事、行政还是刑事领域,都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孟强表示,如果人脸面具是模仿特定人的面部特征而制作,就可能属于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而制作、使用,可能导致他人的名誉权受到侵害。因此未经允许,使用此类人脸面具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名誉权侵权的民事责任。

来源:法治日报、央广网、北京日报、极目新闻、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