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单纯从篡夺皇位来说,司马家不算是史上唯一。

毕竟,论欺负孤儿寡母,赵匡胤后来也是从年幼的柴家小皇帝手中夺得皇位,其人从效忠柴荣到兵刃相向,时间跨到远比司马家三代人经营时间要长,但是丝毫不影响赵匡胤被并列称为“唐宗宋祖”。论对待前朝末帝,隋文帝杨坚还杀掉了他自己名义上的外孙周静帝,然而也不影响他在位的时间被称为“开皇之治”。

甚至,司马家族还终结了三国乱世,重新塑造了华夏大一统局面,怎么就看人家不顺眼?

自古以来,改朝换代都是历史常态,从朝廷内部改朝叫篡位,从外到内改朝叫灭国,自下而上改朝叫农民起义。

从这个角度讲,司马家只是做了很多人想做而没有能力去做的事情,这一点,不算啥。

那么, 到底是哪些原因,让这个家族遗臭万年,成为史上口碑最差的皇室家族?

搞清楚这个问题,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把他们跟其他篡位者家族横向对比就明白了。问题不在于篡位,而在于其对历史造成的伤害。

篡位者,也分个三六九等。

一流者,如杨坚、武则天、赵匡胤,要么是盛世的开创者,要么是大一统的维护者(赵宋要打个折扣)。

二流者,如南朝之宋齐梁陈以及曹丕,虽然没什么太大作为,多少是个守成之君。

三流者,如王莽和董卓,一个理念太先进,一个智商太低,最终都成为历史野心家的踏脚石,所以也没必要再踏上一万只脚让其永世不得翻身。

然而司马家嘛,完全是个例外。

他们家开创的“太康之治”,与其说是盛世,不如说是三国乱世的经济触底反弹,天下一统,人均百亩,经济上反弹一下不算过分吧。

而且司马家族和其他各王朝开创者不同的是,人家创业成功以后继续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唯独司马家,开局就开始攀比享乐腐败堕落。司马炎后宫佳丽上万,甚至不得不为此发明“羊车翻牌子”制度。

他们家开创的“大一统”局面,更是昙花一现,最最核心的问题是,此后三百年混沌乱世,无数生灵涂炭,全拜这个家族所赐。

纵观历代王朝的篡位者,导致如此严重后果的,只此一家。

最主要的是,造成这种后果的,不仅仅是高高在上的司马皇帝,而是他们整个家族。

这就不得不提一嘴那场掏空西晋武力值的八王之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鉴于得国不正的客观因素,以及当时世族门阀的尾大不掉, 司马炎即位以后不得不分封一堆司马宗族为王,好避免司马代曹的历史重演。

分封制嘛,这个事刘邦干过,朱元璋也干过,而且不约而同的是,这两次恢复分封制都导致了大汉和大明的内战,前者是朝廷获胜(汉景帝),后者是藩王获胜(朱棣),当然不论是谁获胜,紧随其后的都是继续削藩,最终的结果都是加强了中央集权,促使王朝继续崛起。

八王之乱是个例外。

自东汉末年以来,乱世开启,各路人马打的你死我活,但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点,在开疆拓土这方面,谁都没有落下。

北边的曹魏收复西凉,甚至曹操本人还北征乌桓,尽管没能南下完成统一,但北边的和西边的都被死死压制住。

东南的孙吴平定闽越土著,继续推进当地的汉化。

西南的蜀汉则南征孟获,将蛮族纳入华夏体系。

都没怎么闲着。

瞧,所以西晋统一以后的版图是这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里需要说一个客观历史因素,也不算是给司马家洗白。

自东汉开始,北边各少数民族在大汉的铁蹄下要么远走他乡,要么举手投降。不过由于西汉时投降的南匈奴后来重返大漠,重新控制漠北并成为东汉的北方外患,所以后来东汉对这些投降的部落均采用内迁安置策略。

简单来说就是把他们迁到边塞内安置,使其逐渐汉化,避免重新失控的可能。

后来的曹老板在位时期大规模执行内迁政策,比如将匈奴迁置并州中南,将氐羌迁置关中平原,甚至将这些部落的首领家人安置到更加内地的邺城,用来牵制其作乱的意图。

这个政策在当时没有太大的毛病,毕竟,轮武力值,中原王朝不在任何少数民族之下,轮人口,随便一个中原州的人口拿出来都超过少数民族,论文化先进性,中原汉文化也完全可以碾压胡人。

所以即便有人不服,中原政权也有足够的把握剿灭之。

假以时日,只要咱内部足够稳定,这些内迁的民族汉化是早晚的事。

只是谁都没想到,变化来的太快,而且是朝着另一个相反的方向发展。

八王之乱前后历时十六年,第二阶段从公元299年到公元306年连续混战七年之久,战争犹如一台绞肉机,将中央军和地方军的汉人军队纷纷搅碎消耗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军没了,地方军也打没了,咋办,招募雇佣军!

公元304年七月,东海王司马越传檄四方,组织十万大军前往邺城攻打皇太弟司马颖,司马颖惶恐不安,只能派出五万人迎战,要知道,就在一年前,这哥们还豪横的出动二十万大军和司马颙一共攻打司马乂,仅仅一年过去,居然只能勉强凑出五万人迎敌。

不过,司马越更菜,十万人还没跑到邺城,就在荡阴(今河南汤阴)被击败,然后一路狂奔跑回东海国。

这事还没完。

他的亲弟弟司马腾在幽州发动政变,杀掉司马颖任命的幽州刺史和演,准备起兵替哥哥报仇。

在这次战役中,乌桓人和鲜卑人第一次出现在司马腾的军队中,也是胡人第一次以雇佣兵的形式参与到八王之乱中。

司马颖战败,被迫从河北邺城跑到洛阳,从此一蹶不振。

就在司马腾联军浩浩荡荡杀过来的时候,司马颖终于赶到害怕了,于是跟手下人讨论要不要撤退到洛阳。这时候的刘渊站出来对司马颖表示:

“东胡之悍不逾五部,愿殿下勉抚士众,靖以镇之,当为殿下以二部摧东嬴(司马腾封号),三部枭王浚(司马腾合伙人),二竖之首可指日而悬矣。"

当时内迁到河套一带匈奴为五部,刘渊的意思就是,别看他们跳的欢,只要让我回去替您募兵,分分钟把他们头砍下来送给您。

司马颖表示可行。

颖悦,拜元海为北单于、参丞相军事。

刘渊回去短短二十天,就招募了五万军队,此时司马颖已经战败,在这个时候,刘渊一开始还打算完成承诺去救援司马颖。但他的堂祖父刘宣早已看透了西晋此时的空虚,于是再三劝谏他自立。

"晋为无道,奴隶御我,……今司马氏父子兄弟自相鱼肉,此天厌晋德,授之于我。……今天假手于我,不可违也。违天不祥,逆众不济;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愿单于勿疑。"

结果原本打算回去搬救兵的刘渊,四处一看才发现西晋确实没啥人了,于是公开打出反晋旗号,以大汉继承人自居,国号汉,史称汉赵(也叫前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渊自立不久,就跟司马腾发生冲突,双方在北方一带连续交战,司马腾不敌,于是也开始摇人摇人,这次被摇来的人名头更大,叫拓跋猗迤,是鲜卑三大部之以的中部鲜卑的首领。

鲜卑拓跋氏自此开始介入中原争端,并且在八十多年以后一统中原建立了北魏。

那个引狼入室的司马腾,在后边也失去了对北方的控制,最终死于邺城。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北方的胡人部落纷纷从幕后转向前台,而八王之乱也进入尾声,最后取胜的司马越也失去对北方控制,仅仅控制洛阳周边一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311年,司马越病死,不久汉赵攻破洛阳,晋怀帝被匈奴人掳走。实际上统一的西晋政权到此已经名存实亡,最后即位的晋愍帝司马邺只拥有长安,五年以后也被汉赵攻灭。

接下来的剧情大家就比较熟悉,就不一一展开了。

司马家在他们有限的执政生涯中犯过很多种错误,诸如封赏世族,奢靡享受,继承人选择错误,分封诸王等,这些都在无形中将隐患像柴火一样堆积在一起。

然而最终点燃这一切的,终究还是来自那短视且贪得无厌的野心。

接下来的三百年中,北方中原文明几乎停滞不前,社会进入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上千万生灵被屠杀,整个文明进程被打断。这一切,都来自于那个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