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

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总台

光明日报、经济日报

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

科技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

中国妇女报、农民日报、法治日报

安徽日报、安徽新闻联播等

央媒省媒多平台、高频次聚焦淮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央视总台

6月5日,央视总台

“麦收时节——田野一线观察”栏目

聚焦我市午收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推出《麦收时节田野一线观察》融合传播行动,派出多路记者前往农业生产一线,充分展现夏粮主产区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保障夏粮颗粒归仓的创新与实践。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安徽总站记者走进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柳丰农场,以直播连线的方式展示淮北新型机械助力、良种良法给力,共绘丰收美景的生动实践。

扫码回看央视直播节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民日报

6月23日,《人民日报》7版刊发

大运河考古展现多彩历史画卷

图文综合报道淮北大运河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大运河遗产分布示意图

10年前的6月22日,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目前,全球共有500余条运河,其中6条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些运河基本上都是在工业革命前后开凿的,唯有中国大运河是农业时代开凿的,是起源最早、规模最大、长度最长的运河。

中国大运河是古老中国的工程之河、交通之河,也是中华民族的文明长河、精神长河。自7世纪以来,经历中国各个朝代,直到现代中国,大运河一直是维系经济政治统一的强大因素,也是重要的文化交流场所。它创造并维持了居住在运河沿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在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影响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和人口。

大运河是一部工程技术、地理水文、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考古,则是打开这部书的方式之一。通过考古学的视角,可以看到一条历史与现实交融的深沉博大的运河,一条历经沧海桑田真实生动的运河。

据统计,我国大运河考古的文物点有400余个。新时代以来,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河南、陕西等运河九省(市)共开展200余项运河考古工作,60余项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7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2处、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6处。目前,由运河沿线省(市)24家考古文博单位联袂推出的“运载千秋——新时代大运河重要考古成果展”正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出,以庆祝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

运河考古展现了一幅幅绚烂的历史画卷,充分揭示了中国大运河作为世界遗产所具有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对大运河的价值阐释发挥了关键作用。对于当下正在推进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考古也凸显出举足轻重的作用。

水道、水工遗存展现运河体系形成

运河河道本体与相关水工设施是运河遗产的核心内容和价值所在。河北永济渠调查,安徽、河南通济渠考古与调查,陕西漕渠考古,江苏淮安清口水利枢纽遗址和板闸遗址、镇江铁瓮城西侧孙吴水道遗迹和京口闸遗址、仪征拦潮闸遗址、如皋隋唐掘沟遗址等实证了大运河遗产价值的科学性与真实性。

漕渠是汉武帝为解决长安粮食问题在元光六年开凿的运河。隋开皇四年(公元584年),隋文帝命宇文恺率水工凿渠引渭水,在漕渠基础上凿修成广通渠,“自大兴城东至潼关三百余里”。10余年来的汉唐漕渠与昆明池遗址考古,确定了汉唐昆明池的池岸线,进、出水口,发现了与文献记载一致的漕渠与昆明池间的沟渠联系,清晰而明确地揭示出汉唐时期国家水利工程的宏伟面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北长期对峙。曹操为统一北方,开凿睢阳渠、白沟、利漕渠、平虏渠等运河,构成了黄河两岸重要的水路交通网;孙权开破岗渎,沟通秦淮河与太湖水系,占据江东;梁武帝凿上容渎,西晋惠帝开西兴运河。魏晋南北朝早期运河的开凿,为隋唐大运河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成为隋唐大运河的先导工程。扬州隋炀帝墓、南京建康城运渎遗址、长干里梁代国门遗址、镇江破岗渎等的考古调查与发掘成果表明:江苏六朝至隋的早期运河体系为全国最早形成的较为完备的运河体系。

安徽省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通济渠宿州段、淮北段、商丘段、郑州段的考古调查与发掘,成果丰硕,对隋唐运河不同河段结构、河道演变以及文化遗存埋藏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灵璧凤山大道隋唐运河遗址,首次在运河考古中发现利用自然河道拓宽通济渠的证据,实证了《隋书》中关于通济渠开通的记载,完整地揭露河段并呈现运河开挖、使用、淤塞、清淤及废弃的全过程,确认了主、副航道的漕运模式以及“木岸狭河”河道工程设施。2023年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永济渠(河北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古调查与勘探,开展永济渠(衡水段、邯郸段)考古勘探,确定了故城县永济渠故道唐宋武城遗址,进一步明晰了永济渠相关遗迹及故道在衡水、邯郸境内的保存及流经情况。

淮安板闸是大运河清江浦段上的五闸之一,为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平江伯陈瑄所设,以节制水流,便利通航。板闸自此开启繁华盛景,发展成为运河上的新兴城镇。板闸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总面积约5500平方米。此次发掘发现了水闸、古河道和建筑基址等遗迹,出土了3000余件器物,对于研究明清水利史、税收史及古代水利工程学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聚落、城镇考古见证运河沿线繁华

运河聚落、市镇、城市考古取得重大进展。无锡泰伯渎梅里遗址、淮安盱眙泗州城遗址和新路遗址、常州溧阳古县遗址、徐州地下古城遗址和下邳故城遗址的考古,见证了运河繁华,反映了运河主干线和支线交织的网络结构对古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吴越地区是最早开凿运河的区域。江苏无锡发现的商周时期的梅里遗址,与泰伯渎和吴故水道关系密切。浙江绍兴亭山遗址群显示出越国山阴故水道的聚落景观,《越绝书》载:“山阴故水道,出东郭,从郡阳春亭,去县五十里。”山阴故水道的开凿,便利了越国都城区域的东西水运交通,推动了越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为浙东运河的开凿奠定了基础。

溧阳古县遗址考古发现了城内干道和城外环城路网,揭露了南城门、东城门、西城门和城外的排水系统,周边发现水渰与水坝遗存,显示出“开渎筑埭,垦种农桑”生产方式,确认为六朝“永平”“永世”县治所在,是与六朝早期运河系统具有密切关联的一座县城遗址。

泗州城地处淮河下游、汴河之口,遗址总面积249万平方米,康熙年间沉没于洪泽湖水下。南京博物院主持的泗州城考古,发掘清理面积2.85万平方米,对研究我国古代州城制度、城市格局、城市建筑具有重要价值。

盐业、手工业考古揭示运河成为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脉络

盐业考古、手工业考古展现出大运河沿线的手工业与盐业经济对中华文明兴盛发展的突出贡献。

盐业考古是大运河考古的重要内容。西汉前期,吴王刘濞建都广陵(今扬州),炼铜铸钱,伐木造船,煮海为盐,开凿了西通扬泰、东达海滨的运盐河。运盐河初期西接吴国的邗沟,东至海陵仓,被称为茱萸沟。2023年,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连云港、盐城发现了春秋、晚唐五代至宋元明清时期盐业遗址90余处,发现与盐业生产中引蓄水、晒灰制卤、淋卤等相关的遗迹,印证了文献中“团煎法”的记载,填补了两淮盐业考古的空白,揭示了两淮盐业为推动中华文明兴盛发展与繁荣作出的突出贡献。

大运河的开凿与贯通带来了运河沿线手工业、陶瓷业、造船业为主要产业的经济发展和繁荣。河北邢窑、浙江越窑及龙泉窑、安徽淮北烈山窑遗址、江苏苏州陆慕元和塘古窑址群考古,见证运河沿线手工业经济取得的辉煌成就。烈山窑烧造于宋元时期,或为文献中记载的“宿州窑”,其产品受到北方定窑、磁州窑和巩县窑的技术影响,为古代瓷业“北瓷南传”传播路线提供了重要证据。其生产的宋三彩和大型琉璃建筑构件或通过运河直接供应北宋皇宫,规模较大的宋金时期馒头窑炉亦为国内窑址所罕见。明清时期,苏州陆慕地区专为宫廷烧制建筑用砖,因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之作金石之声,被称为“御窑金砖”。2021年至今,苏州考古研究所发现了窑炉、晾坯区、沉淀池相关遗迹与明清“金砖”实物,确认元和塘古窑址群是苏州已发现的分布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等级最高的窑业遗存。

遗址公园展示运河遗产保护利用成果

大运河考古发现的重要遗存与遗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护和利用。

大运河南旺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北京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淮安大运河板闸遗址公园、宿州大运河遗址公园、洛阳回洛仓遗址公园、宁波明州罗城望京门遗址公园、扬州隋炀帝陵遗址公园等都已经建成开放。

大运河沿线的港口码头考古见证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张家港黄泗浦遗址是唐宋时期长江入海口南岸的港口集镇,是隋唐时期遣唐使船停泊的港口。黄泗浦遗址考古历时10年,发现了唐宋河道、房址、水井等遗迹,出土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窑口的瓷器,见证了千年前黄泗浦“出江大口”的盛况,为研究中外文化交流、陆路和海运交通等提供了新的考古学资料。南通如东县国清寺遗址,始建于唐元和年间,是最后一批遣唐使、日本佛教天台宗僧人圆仁入唐求法的起点。目前,国清寺遗址与黄泗浦遗址公园都已初步建成开放。

开封州桥是北宋东京城御街与汴河段交叉点上的标志性建筑。州桥遗址掘探坑的深度达17米,地下水位高,发掘难度大。从一开始,考古发掘、文物保护、遗址展示三方面就同步推进,市民可通过预约参观发掘现场,其边发掘边保护边展示的方式值得借鉴。

大运河考古是中国考古年轻的分支。用考古的方式阅读运河,可以让更多古老的运河遗产焕发出新的光彩。

6月28日

《人民日报》第18版头条刊发

一粒小麦的“产业链之旅”

以图片综合报道淮北夏粮收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淮北国家粮食储备库有限责任公司夏粮收购库点,工作人员在查看小麦品质。万善朝摄(人民视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民日报海外版

6月7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摄影报道

“跨省通办”便民惠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淮北市政务中心不动产登记部门工作人员利用长三角一体化跨省通办政务“虚拟窗口”,为异地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李鑫摄(人民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2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2版图片报道

聚焦相山区油葵种植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仲夏时节,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渠沟镇张楼村油葵竞相开放,盛开的葵花像一张张金色“笑脸”迎风摇曳,成为当地乡村旅游新亮点。图为游客在张楼村油葵种植基地拍照。李鑫 摄(人民视觉)

光明日报

6月5日,《光明日报》2版刊发

安徽淮北:跨村“联营”为“共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榴园社区党总支原书记宋兴宝想破了脑袋也没想明白,自己待了一辈子的荒山,咋就一夜之间成了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的景区?

退休后,趁着“旅游热”,宋兴宝包下30亩地搞石榴种植采摘。他说:“没想到,老了老了还吃上了‘旅游饭’。别看俺们这地方名字里带个‘榴’字,当年种石榴那是没法子,地薄,种别的也不长。好不容易有了收成,吃又吃不完,卖又卖不掉,石榴全烂在山上,石榴树都被老百姓砍回家当柴烧。”

没想到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塔山石榴”,竟有着一段被当成“赔钱货”的往事。坡地无良田,旱涝没保障,久而久之,“好女不嫁榴园村”的顺口溜越传越广。

“何以改变?你们跟我上一趟山,进一个馆就明白了。”烈山镇党建办主任赵雅倩带着记者沿“皖北川藏线”蜿蜒向上。沿途,满目尽是苍翠,众多“摩友”呼啸而过,观景平台上人头攒动,行至山顶“云端露营”,负责四季榴园景区运维的淮北市禾佳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平正忙着迎来送往。

“这里的‘云端露营’非常受欢迎,一周前所有帐篷已全部预订出去。”宋平说,去年5月以来,逾200万人次游客为景区带来超1000万元营收,仅滑雪场一项,3个月时间内营收便达到600万元,“算上直接、间接带动村民增收,整个景区年创造产值达3000万元,真是没想到!”

“你的没想到,我们有预料。”烈山镇党委委员朱勇接过话茬,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公司14个股东,就是全镇14个村(社区),14个村(社区)成立党建联盟,每个村(社区)拿出4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成立公司。挣钱后,拿出20%按照‘415’模式进行抽成,即40%用于保障公司运转、10%作为困难救助等公益项目、50%用于各村(社区)股东分红。”党委牵头、政府推动,社会投资纷至沓来,景区累计吸引社会投资8000余万元,先后建成亲子乐园、高空秋千、云端露营、滑雪场等10个游乐项目。

“党建链”串起“共富链”。今年3月,烈山镇“跨村联营”分红大会上,14个入股村(社区)股东共分红70万元,每个村(社区)5万元。“俺们村算是‘跨村联营’最直接的受益者之一,仅售货亭和停车场两项,去年就挣了30多万块,村民们开的地锅鸡饭店更是天天爆满,大家伙儿的腰包越来越鼓。”烈山镇蒋疃社区党总支书记皇孝奎告诉记者。

“走,下山!”山下,游客临行前纷纷走进“石榴红了”乡村振兴馆,馆长周磊正忙着向游客推销石榴酒、石榴汁、石榴茶等各类石榴制品,“大家往里走走,全镇各村(社区)特产应有尽有。”周磊介绍,“乡村振兴馆相当于为全镇各村(社区)打造了一个展示平台,你看,除了俺们本地的地锅鸡预制菜等,还有隔壁宋疃镇的灵枣、古饶镇的艾草等等。”

“烈山镇‘跨村联营’打破了村集体‘单兵作战’局面,以强带弱、抱团共赢,盘活了资源、发展了经济、带动了增收,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组织联建、人才联用、产业联兴、资源联享’,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烈山镇党委书记张琼说。

(记者 丁一鸣 常河)

经济日报

6月7日,《经济日报》

“视觉”专题刊发摄影报道

聚焦淮北市杜集区的上海电气(淮北)

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秸秆能源化利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5日,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的上海电气(淮北)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村民将秸秆送到电厂进行秸秆能源化利用。该区建立秸秆收储转运体系,避免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李鑫 摄(中经视觉)

多媒体聚焦

6月25日,新华每日电讯第3版、光明日报第2版、经济日报第2版、科技日报第2版、中国青年报第4版头条、农民日报第2版头条、工人日报第2版综合刊发新华社通稿《把科技强国战略目标变为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鼓舞与会代表奋勇前行》,综合报道我市全球规模最大的乙醇生产装置,年产量可达60万吨,开创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新路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图片

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24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总结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为做好新时代科技工作指明前进方向。

与会代表表示,新征程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科技强国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指出“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让与会代表倍感振奋。

“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的充分发挥,是我国科技事业实现跨越发展的根本保障。”在遥感领域潜心研究大半辈子,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深感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战略的擘画更长远、视野更开阔、方向更明确、目标更清晰。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正东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又一次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冲锋号,更加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有感于习近平总书记长期以来对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视和强调,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院长彭寿院士表示,还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力争攻克更多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的关键技术。

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总书记说的‘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十分关键!”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的重要论断深表赞同。

首次实验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首次发现异质结界面高温超导电性……薛其坤带领团队在量子科学研究领域取得多项引领性的重要科学突破。

“中国的基础研究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阶段。”薛其坤说,“在人类尚未开拓的科学疆域中,中国科学家大有可为。我们要不断抢抓重大科研机遇,聚焦量子科技重大前沿问题持续攻关。”

“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习近平总书记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清醒研判,对国际战略博弈的敏锐洞悉,让代表们认识到形势逼人、使命重大。

安徽淮北,坐落着全球规模最大的乙醇生产装置,年产量可达60万吨,开创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新路线。

“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保障高水平安全,是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不断积累的重要经验,也是不断丰富的科学实践。”该装置技术带头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院士说,未来还要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持续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助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目标的实现。

“鱼类等水产品是生活中重要的动物蛋白来源。目前我国水产养殖领域还存在良种率低、饲料粮进口比例高等瓶颈问题亟待破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桂建芳院士说,接下来将抢占优质蛋白高效供给科技制高点,为振兴水产种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技术支撑。

以深化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王茤祥带来新的启示。

作为我国首个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成立3年多来,聚焦最具“引擎”效应的颠覆性技术,发现和培育了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

“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不断完善科技攻关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为开辟制胜新赛道、抢占科技战略制高点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示范。”王茤祥说。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才能加快汇聚创新资源。”湖北省科技厅厅长冯艳飞说,通过完善区域科技创新布局,多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相继落户湖北,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加快建设,充分激发支撑中部地区崛起的创新活力。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既有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又有改革攻坚的‘路线图’‘任务书’。”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主任张继红说,我们要一体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持续开展有组织、成体系的科技成果转化,积极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力争早日把北京打造成为世界科学前沿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全球创新要素汇聚地。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院长吴一戎院士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认真记了下来。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吴一戎说,“通过实施青年人才培养计划、设立青年人才专项补贴等措施,我们不断强化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储备,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一代代人铸就的科学家精神,正指引着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们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矢志创新。

扎根边疆39年,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院长路战远带领团队持续攻关农牧交错区耕地保护与科学利用,摘取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农业科研离不开心系国家的情怀、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勇于奉献的精神。”路战远说,“我们一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记者吴晶、张泉、顾天成、温竞华)

人民网

6月13日人民网登载

安徽淮北:

为企解忧有实招 高效服务促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淮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深入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装备分公司,开展送政策、问需求走访活动,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获得企业职工的广泛好评。

走访期间,税务部门不仅给企业带来了最新的税收政策,还积极了解企业和职工面临的现实问题。听到职工反映“公司离公交车站较远,上下班出行不方便”的问题后,高新区税务局立即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协商解决职工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在地方政府、公交公司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和通力协作下,仅一个月的时间,就将103公交线路延长至该公司门口,并作为该线路的起始站。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该公司1000多名职工上下班问题,还方便了附近企业、居民的出行,提升了该区域的交通便利性。

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装备分公司负责人赵玉明对此高度赞赏,他竖起大拇指说:“高新区税务局为企业提供暖心式、贴心式的服务,不仅帮助我们享受税收优惠300多万元,还时刻用心为企业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体现了政府部门为企业排忧解难、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王忠、杜枫)

新华网

6月13日,新华网刊发

安徽淮北:夏粮收购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2日,在安徽淮北国家粮食储备库有限责任公司夏粮收购现场,工作人员对夏粮质量进行抽查检验。

眼下正是夏粮收购季节,安徽省淮北市各粮食收购库点严格执行夏粮收购政策,细化服务举措,优化收购流程,积极开仓收粮,夏粮收购全面展开。

新华社发(万善朝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2日,在安徽淮北国家粮食储备库有限责任公司夏粮收购现场,工人在自动化传输线旁作业。

眼下正是夏粮收购季节,安徽省淮北市各粮食收购库点严格执行夏粮收购政策,细化服务举措,优化收购流程,积极开仓收粮,夏粮收购全面展开。

新华社发(万善朝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2日,在安徽淮北国家粮食储备库有限责任公司夏粮收购现场,运输车辆排队售粮(无人机照片)。

眼下正是夏粮收购季节,安徽省淮北市各粮食收购库点严格执行夏粮收购政策,细化服务举措,优化收购流程,积极开仓收粮,夏粮收购全面展开。

新华社发(万善朝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2日,在安徽淮北国家粮食储备库有限责任公司夏粮收购现场,工人在进行卸粮作业。

眼下正是夏粮收购季节,安徽省淮北市各粮食收购库点严格执行夏粮收购政策,细化服务举措,优化收购流程,积极开仓收粮,夏粮收购全面展开。

新华社发(万善朝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2日,在安徽淮北国家粮食储备库有限责任公司夏粮收购现场,工人在自动化传输线旁作业。

眼下正是夏粮收购季节,安徽省淮北市各粮食收购库点严格执行夏粮收购政策,细化服务举措,优化收购流程,积极开仓收粮,夏粮收购全面展开。

新华社发(万善朝 摄)

央广网

6月22日央广网刊发

运河相连 不如一见

点击观看视频

农民日报

6月12日

《农民日报》2版图片报道

夏日鲜桃抢“鲜”上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青谷社区采取“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生产模式,引进水果新品种,实施科学管理,绿色无公害生产,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种植。同时,通过农超对接、电商销售,果品市场供销两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眼下,合作社300余亩桃园进入成熟收获期,图为工人采摘鲜桃供应市场。(李鑫 摄)

法治日报

6月11日

《法治日版》8版刊发

淮北杜集社区推动信访法治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以来,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矿山集街道杜集社区坚持党建工作引领,大力推动基层信访工作法治化。

杜集社区以“红板凳议事会”为抓手,选择网格内群众反映强烈的事项作为议事主题,党员代表、居民代表、群众各抒己见,问题当面说、意见现场提,通过居民自治解决群众关心的公共问题;以“说事室”为平台,坚持法治思维化解矛盾纠纷和群众信访事项,做到处理问题帮理不帮亲,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现了群众意见听得清、社区工作看得见的良好效果,受到群众一致好评。(记者李光明 通讯员徐珂)

中国文化报

6月11日

《中国文化报》4版刊发

安徽淮北烈山区:跨村联营激活乡村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淮北市烈山区四季榴园景区 淮北市烈山区文化旅游体育局供图

“五一”假期,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各景区景点游人如织,全区共接待游客23.5万人次,文旅市场热度再创新高。热度带来了实打实的收益,在四季榴园景区附近经营小吃店的村民宋基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单纯种植石榴,一年也就4万元左右的收入,如今游客涌来,小吃店一天最高营业额能达到5000元。”

淮北市烈山区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富集,是全国六大石榴基地之一。当地在发展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道路上,通过“跨村联营、托管运营”模式,对自然资源及闲置资产进行重组优化,引入运营公司,提升了产业发展质量。

2022年,淮北市禾佳景区管理公司成立,这是一家由14个村(社区)入股联营成立的一家公司,用于管理运营四季榴园景区。烈山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采取“公司联建、项目带动、联营共享”的模式,打破村域限制,整合景区资源,拉动社会投资,获取联营收益。

联营公司的成立,实现了“一个漏斗向下”管理,有效解决了过去投入资金零星分散、建设效果不明显的问题。目前,公司已整合文旅、农业、财政等部门各类资金,用于四季榴园景区文旅项目建设。烈山镇榴园社区党总支书记宋兴珍介绍,村里改造升级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围绕四眼井纪念馆,配套建成党建广场,丰富了展陈,让村民和游客在观赏风景时还能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2023年12月28日,四季榴园滑雪场开园,这是目前皖北地区最大的滑雪场。来自福建的投资公司负责人胡宗善没想到,经过景区专业运营公司的服务,项目从开建到开业相距不到半年时间,营业2个月收入达300万。

今年3月10日,烈山区烈山镇召开了“跨村联营”分红大会,14个入股村(社区)股东分红70万元,晒出了共富成绩单。烈山区旅游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恒奎介绍,2023年底,禾佳景区管理公司进行初始收益核算后,抽成营业收入的20%,其中40%用于保障公司运转、10%作为困难救助等公益项目、50%用于股东分红的分配收益,实现共促共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村民的获得感实实在在。“4月份,我成为景区里的一名物业经理。”53岁的王健欣喜地告诉记者,“我管理的团队有40多人,全是村里的乡亲。”据了解,2023年,四季榴园景区接待游客18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770余万元,间接带动周边餐饮零售收入3000万元,为300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记者 孔令晖)

安徽日报

6月11日

《安徽日报》头版刊发

“链”就两百亿级产业集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废气、废渣、废水、余热……在一块煤炼成焦炭的过程中,会有许多副产品,传统的处置法是烧掉、废弃,不仅浪费能源,而且污染环境。

“‘十四五’以来,按照‘以焦为基、以气补焦、以化强焦’的发展思路,我们坚定不移做深精细化工、优化产业布局,累计投入近20亿元,建设弛放气制备高纯氢、碳酸二甲酯、焦炉煤气分质深度利用、碳酸酯等4个重点项目。”6月7日,临涣焦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青龙对记者说,在4个重点项目中,弛放气制备高纯氢项目采用PSA变压吸附法,生产纯度达99.999%的高纯氢气,自去年7月投产至今已生产氢气约800万标准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3.6吨。

2006年12月,临涣焦化一期工程投产出焦。彼时,正值焦炭市场红火,对于已开采近50年的淮北矿业集团来说,如何将炼焦产生的副产品“吃干榨净”,是该集团开辟煤化工赛道伊始就高度关注的问题。

“临涣焦化是淮北矿业集团‘煤化-盐化一体化’首期龙头项目,也是省‘861’重点建设项目、振兴皖北经济的一号工程,为临涣化工园区后续招引的10余家企业提供了原料产品。”郭青龙说。

2013年,省政府将临涣工业园批准为省级特色化工园区时,园区内仅有临涣焦化、中利发电、临涣水务、新宇建材等4家规上企业。补齐煤焦化产业链短板,临涣化工园区向“新”而行,“链”上发力,全面推行产业链招商。

落户临涣化工园区的安徽瑞柏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来自江苏泰州的内资企业。该公司总经理王辉说,企业生产的醋酸酯溶剂产品要用到园区企业的蒸汽和甲醇,其中甲醇就来自临涣焦化,这种产业配套,促使企业扎根园区快速成长。2023年,瑞柏新材料实现产值16.5亿元,今年有望突破25亿元。

“园区的经济,兴于煤;园区的发展,绕不开煤。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依然要抓住煤炭这一资源,以煤为轴,延伸链条、多元发展。”淮北临涣化工园区党工委委员王程俊说,园区坚持强链、补链、延链,通过培育壮大先进高分子结构和精细化工材料产业集群,不断延伸煤焦化产业链,形成有机基础原料、高端专用化学品、化工新材料三大板块,具备年产90万吨甲醇、60万吨乙醇、20万吨纯苯、6.23亿立方米氢气等基础原材料以及丁腈胶乳、醋酸酯等20余类化工产品生产能力。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皖北振兴等重大机遇面前,临涣化工园区将资源禀赋更好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路愈加清晰:加大煤焦化下游优质项目引进力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具体实践中,园区以“双招双引”为重点,招引江苏中旗、英科医疗、江苏瑞柏等龙头企业入园,累计签约协议总投资近500亿元,入驻德国优耐德、法国威立雅、挪威雅苒等外资企业6家。

2023年,临涣化工园区入驻企业达57家,实现总产值209亿元。今年一季度,园区新签约招商项目7个,协议总投资45.2亿元;重点在谈项目5个,协议总投资72.3亿元。

“项目不求大而求精,并且不像以前简单地承接产业转移,而是要求企业能够将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带到这里。”王程俊说,临涣化工园区向“新”而行,疾驰在从燃料到原料、材料转型升级的大道上。

·记者手记·

淮北临涣化工园区坚定走煤焦化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之路,产业优势与技术优势正在叠加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蹚出了一条新路。

6月5日

《安徽日报》聚焦我市

招商引资量质齐升、重点项目

高效推进、深度融入长三角等

推出专版报道

淮北拔节生长向“新”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淮北城市新貌。黄鹤鸣 摄

1—4月份,淮北市省级重点项目开工率83.3%,其中A类项目开工率100%,均居全省第1位;

一季度,淮北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超序时进度13.4个百分点;开工亿元以上项目同比增长104%;

一季度,沪苏浙在淮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50个,占全市吸纳省外资金项目的76.92%;

2024年以来,淮北市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不动摇,按照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支持淮北“建设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国家重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定位,加快构建“五群十链”现代产业体系,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全力攻坚突破,高质量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招商引资量质齐升

主导产业加快培育

濉溪县一季度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8个,完成全年任务的43%;杜集区总投资5.5亿元的华企高性能铝合金复合材料项目加紧建设;烈山区总投资3.6亿元的嘉和汽车热管理项目即将投产……今年1至3月份,淮北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3个,超序时进度13.4个百分点;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5个,同比增长104%;全市新开工制造业投资增长149.4%,居全省第2位,招商引资工作实现“开门红”。

淮北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和皖北全面振兴政策机遇,围绕省委、省政府支持皖北发展的四大重点产业,有限聚焦、久久为功,加快主导产业培育,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提高招商项目质量。各载体单位加强招商信息研判和项目尽调,重大项目及时委托有关机构作出专业分析,对市级研判专班推送项目快速响应、加紧跟进、及时反馈。载体单位研判专班主动对接市级研判专班,重大项目信息一同研判。围绕“四大产业”精准对接专项基金,变基金公司“推项目”的被动式合作,为结合产业需要向基金公司“要项目”的主动式合作,精准导入更多高质量项目。

加强招商分层分级调度。各载体单位一线调度二季度拟签约、开工项目,明确时间节点和推进计划,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淮北市投资促进中心加强统筹,及时提请市政府分管领导每月调度5亿元至10亿元项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季度调度10亿元以上项目。

完善招商要素保障机制。市、县两级要素保障部门立足工作职责,围绕做好项目要素前置、跟进服务,提前介入项目洽谈等环节,全力保障、高效配置土地、用能、环评等要素资源,尤其是统筹重点指标支持重大项目落地,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早纳统,推动投产企业加强培育早入规。

加强招商协同联动。各县区、开发园区和要素保障部门强化系统思维、大局观念,相互配合,协同发力,强化全生命周期服务,做好项目洽谈、签约、建设等各环节的衔接工作,尤其是强化招商部门与项目推进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合力推动项目签约落地。

重点项目高效推进

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5月10日,淮北市5月份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暨泰屹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开工活动在相山区举行。该市锚定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聚焦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谋划一批战略性、支撑性、引领性重大工程,招引一批能级高、牵引强、档次高的重大项目,持续增强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动能。

1—4月份,淮北市省级重点项目开工率83.3%,其中A类项目开工率100%,均居全省第1位;省级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33.8%,居全省第7位,其中A类项目投资完成率30.1%,居全省第10位。

依托平台抓项目调度。依托“淮北市重点项目闭环管理系统”平台,淮北市对省级重点项目、市本级政府性投资项目、省市集中开工项目实行“红黄绿”三灯预警亮牌机制。依托“安徽省有效投资E服通线上调度平台”,对需省级层面、市本级协调调度问题事项进行上报、交办,持续跟踪落实,目前已协调解决省级层面协调调度问题事项2个、市本级协调调度问题事项33个。

完善调度抓项目建设。淮北市完善分层分级调度、问题闭环管理、重大项目要素保障专班等工作机制,坚持分县区月度集中开工、观摩、季度集中调度的项目推进机制,现场调度解决项目存在问题,累计组织实施省、市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5次,市领导集中调度、观摩重点项目活动16次。

创新模式抓项目储备。实施《淮北市2024年重大项目建设突破工程实施方案》,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把握国家鼓励和扶持的关键领域,高质量谋划一批打基础、立长远、调结构、补短板的重大项目,做好做实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特别国债等上级补助资金,助推项目转化实施,努力形成“竣工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项目推进格局。

深度融入长三角

更高质量一体化

“原来以为需要往返上海、淮北耽误几天才能办理的不动产权证,现在不到半个小时就在上海家门口办好了,淮沪两地不动产‘跨省通办’真是太方便了。”5月31日,刚办完不动产登记业务的上海市民吕先生高兴地说。这是淮北市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淮北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全面落实全省扎实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大会部署要求,对标学习先进,全面接轨融入,借长三角“东风”,搭一体化“快车”,全力开创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

一季度,沪苏浙在淮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50个,占全市吸纳省外资金项目的76.92%;吸纳沪苏浙高校院所技术合同成交额1683.65万元,是2023年合同成交总额的43.17%。

列清单抓项目。淮北市积极参与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淮海经济区座谈会等区域经济合作会议,以及沪苏浙重大合作交流活动,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推动淮北以“上进生”的奋斗姿态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频率赴沪苏浙招商考察,江苏中清新能源、徐州金派克、无锡银邦等一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相继落户淮北。编制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年度工作要点,明确7个领域、70项工作任务,聚焦重点项目,细化工作举措,挂图作战推进落实。

建机制促协作。淮北市抢抓沪苏浙城市与皖北城市结对合作机遇,签订两地结对合作帮扶协议,出台两市结对合作帮扶工作方案,印发两市结对合作帮扶工作计划,围绕10个方面37条具体任务深入交流、拓展合作。建立健全徐淮结对合作帮扶工作机制,设立产业、医疗、交通等6个专题合作组,完善协作运行机制,高频调度段园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全力推动合作事项加快落地。

强载体见实效。淮北市用足用好国家、省扶持政策措施,高质量建设产业承接平台,去年获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6+2”试验区补助资金4350万元。相山区与上海莘庄共建沪皖相莘产业园,相山区与浙江长兴县、徐州市云龙区,杜集区与徐州市铜山区,烈山区与徐州经开区,杜集经开区与徐州贾汪高新区等分别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杜集区和徐州经开区共建徐淮产业合作园区启动实体化运行。(王守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徽新闻联播

6月8日

《安徽新闻联播》

关注我市用传统的非遗技艺

诠释端午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识别二维码观看视频

6月16日

《安徽新闻联播》

关注我市全力抗旱保夏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识别二维码观看视频

关于淮北的发展新气象

你还有哪些想说的

在留言区告诉大家吧

初审:陈艺星

审核:王伟

审签:刘永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赞+在看告诉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