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6年,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在皇太极、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的逼迫下自尽,留下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个儿子,阿巴亥临死前曾嘱托皇太极好生善待他们。

就年龄来说,阿济格由于较为年长,所以很早就跟随皇太极一同征战,家中只留下多尔衮多铎兄弟相依为命。兄弟二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相互勉励扶持,很快便挤入了后金的核心决策圈层。皇太极眼看羽翼丰满的多尔衮、多铎形成了一个稳定的联盟,他会对二人之间的关系作何处理呢?

本文依照清代官方文献为论证蓝本,结合后金时期政治局势的迅速变化,来对二人间的真实关系一探究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尔衮画像

皇太极对多尔衮和多铎的分化

皇太极继位初期,由于需要利用多尔衮、多铎来制衡以代善为首的三大贝勒,所以暂时与其结成了短暂的同盟。这一时期,多尔衮与多铎的关系完全称得上是兄友弟恭,但等到三大贝勒在朝中的势力逐渐衰退时,皇太极就展开了对兄弟二人的分化。

与汉族的嫡长子继承制不同,由于满洲偏爱嫡幼子,即带有“嫡幼子守产”的传统,多铎在十三岁的时候,努尔哈赤就封他为贝勒,并将手下的正白旗交给他统领。对于皇太极来说,由于努尔哈赤驾崩时没有留有任何继位遗言,他担心多铎日后会利用嫡幼子的身份与他竞争皇位,所以对其严加防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太极画像

因此,在对两兄弟分而治之的策略中,皇太极对多尔衮选择笼络,对多铎则采取极度的压制,对此皇太极曾公开说过:

朕爱尔(多尔衮)过于诸子弟。(《清史稿校注》)

那么皇太极是如何偏爱多尔衮的呢?继位之初,皇太极就将阿济格手下的镶白旗直接转移到多尔衮名下,让他有了基础的政治资本,其后在后金与明朝的军事作战中,皇太极更是将那些重大战役都交由多尔衮统一指挥,使得多尔衮屡立军功。当多尔衮在锦州打了败仗,皇太极也只是对其进行象征性的惩罚,随后立马对其官复原职。

多尔衮叙功,复爵和硕睿亲王。(《清太宗实录》)

面对多铎,皇太极则完全区别对待。崇德三年十月(1638年),皇太极御驾亲征,命多铎在宁锦一带策应。多铎在策应的过程中,不慎造成了9名人员与33马匹的伤亡。战争过程中存在人员伤亡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何况只是区区9人,但皇太极却以此为切入点,对多铎实行严厉的政治打击。

多铎三分之一的牛录、财物被多尔衮、阿济格瓜分,爵位也被连降两级,降和硕亲王为多罗贝勒。《清太宗实录》

与多尔衮的成长环境不同,多铎是在父汗努尔哈赤与母后阿巴亥的宠爱下长大的,他的政治敏感性可能与普通人处于同一水准。所以在皇太极的“分而治之”下,他很快就沉不住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铎画像

崇德四年(1639),多铎莽撞的向皇太极讨要说法,并提及了努尔哈赤的遗产分配问题,认为哥哥多尔衮刮分了父汗遗留给他的牛录。对于竭力维持平衡的皇太极来说,这无异于直接触及到了他的死穴,当场对多铎呵斥道:

及太祖升遐,睿亲王言太祖十五牛录,我三人宜各分其五。朕以为太祖虽无遗命,理宜分与幼子,故不允其请,悉以与尔……由此言之。则武英郡王、睿亲王或宜怨朕。 尔独何心而亦怀怨耶?(《清太宗实录》)

皇太极在此施展了他高超的帝王心术:按照满洲风俗而言,父汗遗留的十五牛录应该全部分配给你多铎,但多尔衮却向我觐言表示反对,是我皇太极力排非议将牛录分配于你,你怎么能对我心存怨恨呢?

皇太极这招离间计成功的将矛盾转移到了多尔衮身上,使多铎认为多尔衮有意与他争夺政治资源,兄弟二人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出现裂痕。

多尔衮与多铎间的水火不容

皇太极通过“分而治之”的策略来挑起兄弟二人的纷争,这一招可谓是收获奇效。自崇德四年以后,就未曾见过多尔衮与多铎一同携手作战。但按照八旗左右翼的职能划分,多尔衮与多铎是处于同一阵营。按照《八旗通志》记载:

多尔衮和多铎所在的镶白旗和正白旗均在右翼。(《八旗通志》)

既然如此,在征战过程中,多尔衮与多铎理应同在右翼并肩作战才是,但事实却截然相反。这其中纵有皇太极的离间之意,但二人若想申请联合作战,皇太极也不可能每次都进行反对,否则天聪年间二人为何频繁合作?这证明兄弟二人之间已有嫌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尔衮影视形象

到了皇太极统治后期,二人的矛盾再也无法掩盖,多铎甚至派遣下属至多尔衮处进行恐吓。根据《清太宗实录》记载:

多铎曾令苏三、纳木往吓多尔衮属下多拜云,尔遣多人采蜜,我必首告。多拜欲白之多尔衮。令苏三、纳木少待。二人竟不相待而回……乃人扬言恐吓,藐视亲王。多铎应加倍坐以应得之罪。苏三、纳木谎称多拜未曾令其少待,是以竟还,应各鞭七十。又宜喇木擅以多尔衮牛用以祭神,应鞭一百,贯耳鼻。奏闻。上命多铎坐以应得之罪。(《清太宗实录》)

可以看出,在多铎对兄长的发难中,皇太极又一次对多尔衮进行了偏袒,将全部的过失全部推算到他多铎头上,这使得兄弟二人的关系再难修复。对此多铎曾经说过:

皇太极赏识谁,我就攻击谁;反之,皇太极讨厌谁,我就与谁结交、亲近(《清太宗实录》)

因此,多尔衮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多铎的排斥对象,这从多铎后面与豪格交好可以看得出来。而对于皇太极来说,这正是盼望已久的结果,因为多尔衮与多铎的联合将是对他皇权最大的威胁,皇太极选择拉拢多尔衮而打压多铎,既可以离间二人之间的关系,又可以平衡各方势力,使他们始终从属于皇权之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铎影视形象

兄弟二人因为皇位走向对立

1643年9月21日,皇太极驾崩于盛京的睡榻之上。由于没有留下传位遗诏,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与多尔衮展开了激烈的皇位角逐,两黄旗的主力大臣索尼、鳌拜纷纷表示支持豪格继位,而两白旗则策划扶持多尔衮上位,大战一触即发。

就在皇太极去世后的第五天,满清贵族召开了一场皇位继承人会议。在会议召开之前,多尔衮特意跑到索尼处征求意见,但索尼坚定地表示支持豪格。眼看两黄旗的支持无望,多尔衮就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两白旗的多铎,阿济格身上。

就在会议开始前,豪格便命两黄旗包围了会场,大有鱼死网破之势。在会议上,多铎首先进行发言,表示睿亲王多尔衮应继帝位,多尔衮就像事先演练好的一样,假惺惺的表示拒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豪格的影视形象

这一拒绝可不得了,直接引发了后面一系列连锁效应。多铎眼见此景,并没有按照准备的内容让阿济格继续进行劝谏,而是直接说道:既然你不当,那就由我来好了。多铎的这番话让多尔衮大吃一惊,他没想到多铎会临时向他发难。与此同时,豪格身边的两黄旗将领再也按捺不住了:

帝之手下将领之辈,佩剑而前曰:吾等属食于帝,衣于帝,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沈馆录》)

按照两黄旗将领的说法,只要不立豪格为帝,他们就要采用集体自杀的方式来效忠先帝。这种剑拔弩张的场景让多尔衮感觉称帝的阻力实在太大,在逐鹿中原之前,就造成两白旗与两黄旗之间的血拼,那岂不是得不偿失。

因此,为了大局着想,多尔衮提出以退为进,建议让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位(派系妥协),而此时的多铎竟一言不发。

十王(多铎)默无一言,九王(多尔衮)应之曰:无继统之意,当立帝之第九子。(《沈馆录》)

可以看出,多尔衮与多铎共处于两白旗阵营,本应集中势力推举一人继位,多尔衮自以为赢得了多铎对他的支持,未曾想到多铎在关键时刻却选择与他走向对立,这就造成了两白旗势力的临时分化,导致无法与意见统一的两黄旗相抗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父摄政王影视形象

多铎在关键时刻选择与多尔衮走向对立,既是在皇太极多年分化策略下的本能反应,也是身为嫡幼子的他想要拿回本就属于自己的皇位。而面对弟弟的突然发难,多尔衮的大局观念促使他只能选择隐忍,在拥立顺治继位后,他便开启了那令后世争议不断的皇父摄政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