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欠了我们家400块大洋,如今我们家有困难,可以先还给我们吗?”2015年孝感市人民政府,一位老人拿着一张泛黄的旧纸条说道。

杨明荣惴惴不安地看着政府工作人员,不知道这张欠条能抵多少钱。

杨明荣的爷爷临终前嘱咐他们好好保存这张欠条,不让他们找政府兑换。可是杨明荣生活实在过不下去了,只好拿着欠条来寻求帮助。

孝感市政府的工作人员看着纸条上仍旧清晰的“400银元”,让杨明荣坐在办公室里等着,这名工作人员则是急忙去找了上级领导说这件事。

杨明荣看着工作人员远去的背影,深深地叹了口气。其实,他家之前并不贫穷,从这张借给红军400银元的欠条便可见一斑。

杨明荣祖上就生活在孝感的一个村子里。当年,杨明荣的爷爷是村子里的大户,生活条件很好,手里有了余钱之后甚至把家里的院房翻新了。

1930年,红一军来到孝感休整军队。这些士兵白日里主动帮农民们下地干活,晚上便找一处能遮风避雨的地方休息。

百姓们被红军们丝毫不占他们一份便宜,一直坚持帮助他们的行为感动了,一时间军民和乐。

有些村民还会多做些吃食送给红军,可是红军坚持不拿百姓一针一线,靠自己的双手寻找野菜为食。

有一天,杨明荣的爷爷杨长银吃完饭后,看到在村口休息的红军士兵们正在吃饭。他不经意间看到了士兵们碗里的饭,忍不住心疼地皱起了眉头。

这些红军的碗里,是用树皮和草根熬煮成的清汤寡水,根本不能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

杨长银在这些红军来到村子之后,知道他们都是在为中国的广大百姓革命战斗的,见他们生活如此凄惨,心里万分不落忍。

杨长银赶忙回到家,急匆匆地翻出他的储蓄罐。杨长银的妻子见他刚出去片刻就回来了,心中还奇怪,就见他把钱全翻了出来。

“你这是干嘛?”杨长银的妻子见他一枚一枚地数钱,问道。

杨长银看了她一眼,继续看自己近些年来攒了多少钱:“我要把钱给红军战士。”

等杨长银数完之后,发现里面大约有300块银元。他去找亲朋好友借了钱,把钱凑够400枚银元,就找到了红一军的领导。

“同志,我想把钱捐给你们。”杨长银把钱交给了红军领导涂杏。

涂杏对杨长银的行为很是感激,写下一张欠条给他:“这张欠条您拿着,等革命胜利了,您一定要找红军兑换。”

杨长银推脱不掉,只得收下了欠条。但是他对家人说:“红军战士们是为了我们而战斗的,这张欠条我们留着,一定不能兑换。”

新中国成立后,我党想起了在困难时期借给他们钱财的人民群众,说百姓们可以拿着欠条去政府兑换。

但是杨长银始终没有拿着那400银元的欠条找政府兑换。当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很多地方的建设都需要钱,他不想给国家添麻烦。

没过几年,杨长银病重。在他临死之际,杨长银叮嘱儿子和孙子,要他们保管好欠条,不要兑换。

从那以后,这张欠条成了杨家的传家宝,一直收在柜子里,从来没有人想着去兑换这张欠条。

2015年,杨明荣的妻子病重,他们家根本承担不起巨额的医药费,杨明荣为了这件事一愁再愁。

他突然想到当年爷爷留下的那种欠条,又想到当地一些拿着欠条兑换了钱的百姓,便找到了孝感市政府

孝感市政府的工作人员看到欠条后,立刻找到上级领导申请。这种欠条虽然破旧,可是字迹清晰,能看出上面是红军向杨长银借了400银元,还有当时红军游击队长涂杏的证明印章。

于是,工作人员按照当年的物价,得出一枚银元可以买24斤大米的结论,最终给了杨明荣4万人民币。

杨明荣收到人民币后热泪纵横,向政府的工作人员道谢。

孝感市政府的领导摆了摆手,说最应该谢的是杨明荣的爷爷。正是像他那样的百姓当年对红军的慷慨解囊,才支持共产党走到了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