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漫长的战争历史当中,经常会出现能征善战、所向披靡的天才人物。他们的斗志跟勇气就像是与生俱来一般,还具备优秀的指挥才能,令他们在广阔的疆场上建立不朽的功勋。美国陆军上将乔治·史密斯·巴顿便是其中一位。

1885年11月,巴顿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军人世家。他的曾祖父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一位准将,祖父和父亲都毕业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1904年,巴顿岁进入西点军校学习。在那里学习的第一年,便由于数学成绩不好而留级,但其在橄榄球、田径、剑术等方面都十分擅长,尤其是剑术方面颇有造诣。巴顿雄心勃勃,相信自己是命中注定的伟大人物,他奋发努力,从不懈怠。他曾在写给父母的信中说:“只要今天我能伟大,则明天受苦而死我也甘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步入军界起,巴顿便将杰克逊的一句名言作为他的基本格言,那就是“不让恐惧左右自己”在他看来,这是军人可以勇猛无畏的根本所在。后来,巴顿发现他尽管勇敢,但在危险的面前也不是毫无顾虑的。因此,他决心对此进行锻炼,以克服内心的恐惧心理。在骑术练习跟比赛的时候,他总是选择最难越过的障碍跟最高的跨栏;在西点军校的最后一年,有几次狙击训练的时候,巴顿突然站起来将头伸进火线区之内,他的父亲为此责备了他。不过巴顿满不在乎地表示:“我只是想看看我会多么害怕,我想锻炼自己,使自己不胆怯。”

从军校毕业后,巴顿被调往美国第一集团军任骑兵少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巴顿随约翰·潘兴将军深入墨西哥镇压农民起义军,这是巴顿军旅生涯的第一战。1917年初以中尉的身份凯旋。当美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被派往法国,在圣米歇尔会战中表现非凡,被提升为上校,同时因为作战英勇和训练坦克部队有功获得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战结束后,参战国人民同庆和平的降临,而将自身跟战争融为一体的巴顿则是觉得生活失去了意义。二战爆发时,年过半百的巴顿感觉自己好像又回到了年轻时代,他那好战的心被欧洲的炮火激荡起来,密切注视着战局。1940年他实现了多年的梦想,奉命到本宁堡组建一个坦克旅,不久晋升为准将,并很快成为美军的战车专家,后又升为少将。

1942年11月,在突尼斯境内的美军被纳粹德军打得节节败退,士气低落。为鼓舞士气,艾森豪威尔将巴顿调去接管军队。在短短十几天时间里,巴顿便令美军的精神面貌振奋起来。在他的指挥下,美军开始收复失地,且每战必捷。令巴顿声名大震的是攻占西西里的战役,他指挥部队沿西西里北岸向麦西纳前进,以惊人的速度先于蒙哥马利进入麦西纳并赢得了战役的胜利。这一战役使同盟国和德军对美军刮目相看。

不过,在巴顿事业正如日中天的时候,两次殴打士兵引起了美国军内和国内的舆论反对,在马歇尔、艾森豪威尔等人的操作下幸免撤职。1944年1月,巴顿前往英国参加诺曼底登陆。盟军登陆后,为了结束缓慢迟滞的推进情况,决定展开“眼镜蛇”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顿又以惊人的进军速度跟勇气将局部性的突破变成了全面的运动战,使盟军终于冲出诺曼底,迫使德军全面撤退。接着,巴顿又率领部队转战欧洲大陆,于1945年3月22日到达莱茵河畔,他当夜就强行渡河,直捣希特勒老巢。

在二战的将军中,巴顿是少有的战争狂热分子,他简直就是为战争而活的。他曾说过一段著名的话:“与战争相比,人类的一切奋斗都相形见绌!上帝啊!我是多么热爱战争!”另一句著名的话是:“一个职业军人的适当归宿是在最后一战被最后一颗子弹击中而干净利索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