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由吉林省博物院与浙江美术馆联合举办的“我负丹青——吴冠中艺术展”在吉林省博物院一楼C区开展,展出了我国当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的68件精品画作。

“我负丹青!丹青负我!”

“我负丹青”源自吴冠中的自传《我负丹青》。他曾说过,“越到晚年我越觉得绘画技术并不重要,内涵最重要。绘画艺术毕竟是用眼睛看的,具有平面局限性,许多感情都无法表现出来,不能像文学那样具有社会性。”他还说,“我不该学丹青,我该学文学,成为鲁迅那样的文学家。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丹青负我。”虽然吴冠中这样评价自己与丹青的关系,但这位以身入画的老先生,早已将他一生的情感都付于丹青,为中国美术史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负丹青的吴冠中,用一生做了两件事:一是油画的民族化,二是中国画的现代化。“我想造一座桥,是东方和西方、人民和专家、具象和抽象之间的桥。”吴冠中在油画、水墨画领域中不断求索、出新,其艺术作品融合了中国绘画的传统美学和西方绘画的现代技法,他的艺术主张和绘画实践成果,推动了20世纪晚期的中国美术走向现代的步伐。在吉林省博物院的这个展览中,观众或许能透过作品对这位充满艺术活力的画家有更多的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在展馆中,一幅幅作品令人赞叹,有的作品颜色鲜明、抓人眼球,有的作品以线写景、富于变化,有的作品恣意自由、气韵流变。据吉林省博物院院长韩戾军介绍,这是东北地区首次引进该展览,“展览展出了吴冠中先生的油画、水墨画和速写作品,通过这些作品,观众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他的艺术特色,从中感受这位画坛巨匠毕生的艺术追求。”韩戾军还告诉记者,这次展览是吉林省博物院拓展博物馆职能的一次探索,也是该院今年的又一个交流展览,“今年我们也将把院藏的张大千作品送往浙江美术馆进行展出,进一步促进两地的文化交流。”

“想念我,就去看我的画吧!”

吴冠中心胸豁达、性格坦诚,他一生画过许多令人难忘的画,也写下过许多令人动容的文字。吴冠中的长子吴可雨在回忆父亲时说:“父亲一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因各种原因不能创作;最大的快乐,就是能创作出满意的作品。所以,父亲多次嘱托,身后不要搞任何形式的悼念活动,‘想念我,就去看我的画吧’。”这句话就像是一个约定,让许多喜爱吴冠中作品的人带着这份思念来到了吉林省博物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展馆中,记者注意到一位女士,她静静注视着每一幅画,沉浸其中的样子令人不忍打扰。她是来自白城市通榆县的美术教研员施彦秋,为了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她曾专程到北京、浙江等地看展。她说这里的每一幅画她都很喜欢,尤其是速写作品,“细细看着画中的人物、动物和风景,想象着老先生在面对这些景致时的不同情绪,我的情绪也会跟着波动,有孤寂、有惬意,仿佛我就身处在他笔下的湖水旁、花朵前,与他对话。”看到投入时,她的眼泪不禁从脸上滑落。施彦秋告诉记者,虽然自己曾经多次看过吴冠中的作品,但都没有这次感触这么深,“因为这个展览是在我的家乡吉林省展出,在这片黑土地上,我得到了另一种情感的共鸣,我带着思念去看画,这些画也承载着老先生的艺术精神看见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吸引来的不仅有施彦秋这样带着深厚情感而来的观众,也有第一次接触吴冠中作品的年轻人。大学生李亦表示自己其实是被本次展览的专属套色印章吸引来的,“这次展览的印章是一只小猫,我非常喜欢猫,还喜欢盖章,就来打卡了。”到了现场的李亦发现原来这枚印章来自吴冠中的作品《眼》,“画中这只猫的眼睛好像能够看透一切,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目光,再仔细看去,小猫身上精细的毛发,以及它与背景的搭配,都十分和谐。”通过展览,李亦对吴冠中的作品产生了兴趣,他说自己回去想要继续查阅更多相关的资料,“这大概是盖章这个爱好给我带来的与艺术的缘分。”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18日,免费面向公众。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裴雨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