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Wilson Chapman

译者:易二三

校对:覃天

来源:IndieWire(2024年5月28日)

(按:以下文章于2019年5月首次发布。之后根据每年新的金棕榈奖颁奖情况进行了更新。)

当红毯在海滨大道上缓缓铺开时,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疑问:谁将摘得金棕榈奖?今年是第7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也是第76次颁发金棕榈奖。

2020年,由于疫情,戛纳取消了明星云集的庆典活动,取而代之的是一份电影节本应展映的片单,这些影片围绕一次性主题组织,没有评审团对其进行投票、颁奖。因此,金棕榈奖在这一年从缺,在其历史上留下了一个小小的遗憾。

今年,戛纳电影节将再次拉开帷幕,并以又一位金棕榈奖得主的诞生而告终。追踪电影节的历史——以及它所颂扬和抬高的作品类型——是一项有趣的工作,我们认为非常值得一做。当然,少不了排名榜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代表最高荣誉的「金棕榈叶」最初以「最高奖」为名颁发,在推动年轻电影人的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也经常被电影界的资深导演所获得,七十年余来,评审团认可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电影成就。但是,其中一些奖项的含金量更高。

以下是历年来所有金棕榈奖得主的名单,按我们认为最名副其实的顺序进行排名。从整体上看,这些获奖影片展现了过去四分之三个世纪以来国际电影的复杂面貌,任何不熟悉这些影片的人都应将以下片单视为必备的观影指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影片的介绍和评述分别由克里斯蒂安·布劳韦特、汤姆·布鲁格曼、裘德·德赖、戴维·埃利希、凯特·厄布兰德、坦贝·奥本森、克里斯·奥法特、安妮·汤普森等人撰写。

76《华氏9/11》(2004)

迈克尔·摩尔在2004年拍摄的这部纪录片获得了广泛的赞誉:据说在戛纳电影节上观众起立鼓掌长达20分钟,并且创下了纪录片的最高票房纪录,这是摩尔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获得金棕榈奖。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该片就不会受到批评,也不意味着它在首次亮相之后的15年内依然保有其良好的风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部影片既敷衍又草率,曾经看似紧贴时事而令人不安,如今却像煽动性的宣传片,没有太多的支撑点。影片在9/11事件的悲剧、小布什的军事记录和关于烧纸的长篇隐喻之间穿梭,显示出摩尔对直白隐喻的倾向,似乎毫无节制。摩尔本人也从这部影片中走了出来,创作出了更好、更紧凑、更精致的作品,包括去年的《华氏11/9》,这部影片对其前作起到了一定的修正作用。

75《沉默的世界》(1956)

这是第一部金棕榈奖作品,也是仅有的两部纪录片得主之一,雅克·科斯托在卡吕普索号上进行的海洋研究开创了水下彩色摄影的先河。该片由路易·马勒担任联合导演(这也是他后来拍摄纪录片的先声),虽然内容在现在看来司空见惯,但其视觉效果依然震撼。在当时,这部影片让观众大开眼界。

哥伦比亚影业在美国发行了这部影片,它还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然而,今天看来,这部纪录片多少有些过时:叙事带有一种天真无邪的特质,制作有时也带有一种令人不适的环境生猛感。

74《诺言》(1962)

弗朗索瓦·特吕弗是这部晦涩难懂的巴西宗教寓言作品获奖当年的评委之一。前一年,布努埃尔刚刚凭借异端喜剧《维莉蒂安娜》并列获奖。这部说教意味更浓厚的故事改编自一出戏剧,台词冗长(大部分在教堂台阶上拍摄,一个农民试图献上祭品)。冲突发生在忧心忡忡的神职阶层担心他的努力被巫毒玷污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历史上最奇怪的金棕榈奖得主。该片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提名,但即使有双重荣誉加持,它直到1964年才在美国上映,而且几乎没有多少影院给它排片。同一时期,「巴西新电影」诞生,这是60年代最重要的国家电影新浪潮之一。该片至今仍是巴西唯一的金棕榈影片,也是杜阿尔特唯一一部在国外获得重大关注的影片。

73《我是布莱克》(2016)

英国导演肯·洛奇凭借2016年的厨房水槽现实主义影片《我是布莱克》,继《风吹麦浪》之后再次问鼎金棕榈奖。影片以洛奇标志性的平实手法讲述了一位59岁的心脏病幸存者为获得英国福利制度的经济支持而斗争的故事。

影片的主题过于冷峻。洛奇的剧本坚持一种压抑的基调,对于那些愿意忍受其近乎惩罚的细节的观众来说,几乎没有轻松或惊喜的时刻。只有戴夫·琼斯和海莉·斯奎尔斯的精彩表演提升了影片的冷酷格调。尤其是斯奎尔斯,她饰演的落魄单身母亲与主人公结为好友,令人难忘。洛奇的剧本迫使这两位演员经历了情感的煎熬,而正是他们的人性得到了升华,使《我是布莱克》成为一部有影响力的戏剧,尽管它无法与戛纳最优秀的一批影片相媲美。

72《儿子的房间》(2001)

《儿子的房间》也许配得上金棕榈奖,但它绝对配不上2001年的金棕榈奖,当时南尼·莫莱蒂执导的这部阴郁的剧情片在《穆赫兰道》(Mulholland Drive)、《千禧曼波》(Millennium Mambo)和《缺席的人》(The Man Who Wasn't There)——这还只是片名以字母M开头的竞赛片——等众多经典影片中杀出重围。从那时起,这部令人心痛的电影就注定要永远排在像本文所列的这样的榜单的末尾。而这也许正是它的归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如此,获得了一个它(根本)不配的奖项是《儿子的房间》所犯的最严重的过错。莫莱蒂的这部作品是布莱恩·伊诺的电影式广告,披着温柔、沉思的外衣,描绘了一个破碎家庭试图重新组合的过程,影片简单得不能再简单:自编自导的莫莱蒂在影片中饰演心理医生乔瓦尼,当他17岁的儿子溺水身亡,他的生活也随之因悲伤而扭曲。

最终,在经历了家庭纷争和内心反思之后,乔瓦尼和妻子(劳拉·莫兰特饰)与亡子的女友取得了联系,并请她帮助他们走出失子之痛——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聆听伊诺的《河流》(By This River,这也许是有史以来最凄凉的歌曲)。

《儿子的房间》可能不是在戛纳首映的最具创新性或雄心壮志的影片(事实上,它可能是最不具创新性或雄心壮志的影片之一),但它理解悲痛的可怕冲击,并令人信服地抓住了失去某人意味着再也无法挽回的痛苦意识。

71《流浪的迪潘》(201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雅克·欧迪亚此前曾在戛纳获得两个重要奖项(《自制英雄》获得最佳剧本奖,《预言者》获得评审团大奖),《流浪的迪潘》的获奖被一些人视为他职业生涯的里程碑式成就。2015年,《索尔之子》《刺客聂隐娘》《卡罗尔》和《龙虾》等片也在主竞赛单元同台竞技,虽然它们都没有空手而归,但也很难不让人觉得它们被亏待了。《流浪的迪潘》当然有其精彩之处,从醒目的片头字幕到主演安东尼萨桑·杰苏萨桑的表演,但其暴力、动作片式的第三幕似乎是从其他更低档的电影中搬来的。

70《风吹麦浪》(2006)

在肯·洛奇的两次金棕榈之旅中,《风吹麦浪》是第一次,也是更当之无愧的一次,但它仍然不是洛奇的生涯最佳。基里安·墨菲和帕德莱克·德兰尼在片中饰演两兄弟,他们在1920年加入爱尔兰共和军,为爱尔兰的独立而战。剧本由洛奇的御用编剧保罗·拉弗蒂操刀;与这位导演近期的大多数作品一样,这部战时题材的影片制作精良,但缺乏《小孩与鹰》等作品引人入胜的灵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并不妨碍洛奇继续成为戛纳电影节的宠儿——他已经在戛纳首映了十几部影片,除了这两部金棕榈奖影片外,他还凭借《天使的一份》赢得了评审团奖——即使《风吹麦浪》不是他最出色的作品,但也很难吝啬给他这个荣誉。

69《铁皮鼓》(1979)

沃尔克·施隆多夫的《铁皮鼓》以某种方式成功地与《现代启示录》平分秋色,击败了《天堂之日》和《我的璀璨生涯》,赢得了电影界最崇高的荣誉(相较之下,《撞车》击败《断背山》问鼎奥斯卡都算不上耻辱了)。改编自君特·格拉斯的同名寓言小说,施隆多夫的这部寓言式史诗讲述了一个名叫奥斯卡(大卫·本奈特饰)的金发小男孩的故事,他长相酷似《权力的游戏》中的乔佛里·拜拉席恩,三岁生日时得到了一个铁皮鼓,然后发誓永不变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年是1927年,世界正试图在两次大战之间恢复某种节奏,而小奥斯卡对即将发生的暴行毫无兴趣;这个令人难以忍受的小捣蛋鬼——所有把头埋在沙子里的德国人的替身——只想敲打他的鼓,一有不满就大声尖叫(他尖锐的叫声能震碎玻璃)。拍摄时年仅12岁的本南特的表演铿锵有力,毫不拖泥带水,让人印象深刻,并一直持续了将近三个小时,但这一流浪汉式的叙事却没有找到稳定的节奏,即使是最令人不安的情节,也只是在格拉斯书中提出的观点的思想表面上滑行。奥斯卡可能永远不会衰老,但他的电影却会过时。

68《悲情三角》(2022)

近80年来,共有10位导演加入双金棕榈俱乐部,其中大多数都被认为是现存最伟大的导演——从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窃听大阴谋》和《现代启示录》)到达内兄弟(《罗塞塔》和《孩子》)、迈克尔·哈内克(《爱》和《白丝带》)和肯·洛奇(《风吹麦浪》和《我是布莱克》)。从这个意义上说,鲁本·奥斯特伦德作为当今崛起最快的欧洲导演之一,在2022年凭借犀利的讽刺影片《悲情三角》再次摘得金棕榈桂冠,这距离他首次凭借《方形》获奖仅过去了五年(两部影片均获得奥斯卡提名),他也顺理成章地成为这个俱乐部的最新成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形》巩固了奥斯特伦德以黑暗、颠覆性的喜剧嘲讽上流社会的潜力,其中侧重于描摹令人震惊的滑稽剧和对资本主义肤浅极端的病态迷恋,而《悲情三角》则将同样的敏感度提升到了路易斯·布努埃尔的高度。从一开始对时尚界的虚荣心冷嘲热讽,到对伍迪·哈里森饰演的调皮的马克思主义船长所掌舵的一艘出了大故障的游轮的荒谬刻画,《悲情三角》将它邪恶的幽默感像武器一样挥舞着。

虽然有时很直白,但它的冲击力很强,就连最后一幕的伤痕累累,都是对里娜·韦特缪勒的《踩过界》的公然模仿。让《悲情三角》在戛纳电影节上招到颇多非议的终极孤岛逃亡情节,部分原因是——老实说——许多观众都为之感到不安,因为它所针对的傲慢无礼的上流社会人士对此太熟悉了。对其他人来说,《悲情三角》是幸灾乐祸,这种双重性使其历久弥新。

67《孩子》(2005)

很少有导演像达内兄弟这样受到戛纳的青睐,2005年,他们凭借《孩子》加入了双金棕榈俱乐部。(在此之前,他们曾凭借1999年的《罗塞塔》获得金棕榈奖,之后又凭借《罗尔娜的沉默》获得最佳剧本奖,凭借《单车少年》获得评审团大奖)。

该片是他们低调现实主义风格的又一例证,聚焦于社会底层,讲述了一对不谙世事的年轻夫妇在生下儿子后,三心二意地试图维持生计的故事——父亲(由经常与达内兄弟合作的杰瑞米·雷乃饰演)以其小机灵式的智慧,将孩子卖给了黑市收养团伙。这对兄弟档导演的大部分电影都在这一领域内展开,但很少有作品如此动人,也很少有作品如此配得上戛纳桂冠。

66《君子好逑》(1955)

德尔伯特·曼的《君子好逑》是首届金棕榈奖得主,还斩获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但这部影片似乎并没有什么出彩之处,根本无法获得这两项大奖中的任何一个,更不用说同时获得这两项大奖了。影片聚焦于布朗克斯区甘于单身生活的肉店员工马蒂(欧内斯特·博格宁饰)——在那个年代,单身是一种可耻的状态——基本上讲述了自暴自弃的主人公寻找一个和他一样「可怜」的女孩,然后努力不让他找到的女孩(贝琪·布莱尔饰)从他的指缝中溜走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君子好逑》的故事既有小津式家庭剧的朴素,又有《明日之歌》的黯然神伤,是一个孤独的爱情故事,实际上比它表面看起来要宏大得多,尤其是当男主角的母亲(埃丝特·明乔蒂饰)出现在眼前时,你会意识到她所拥有的是多么的微薄。帕迪·查耶夫斯基剧本中的人物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其中有一个片段,马蒂为了一个晚安吻而刁难他的女伴,这对现代观众来说可能格外难以接受),但他们的欲望和渴求却有一种可感的永恒性,马蒂的高潮独白在短短几句话中传达了人类欲望的核心。换句话说,曼的这部影片不仅仅是某个问答节目中的一个决定答题者命运的答案,它还有更多的价值。

65《四海一家》(1957)

在威廉·惠勒1956年根据杰萨明·韦斯特1945年的小说改编的这部影片中,由加里·库珀领导的一个和谐的贵格会家庭的信仰与和平主义在内战期间经受了考验,主演阵容还包括多萝西·麦克吉尔和安东尼·博金斯。

绝妙的表演、优美的镜头以及迪米特里·迪奥姆金的精彩配乐为这个温馨可爱的故事增色不少,而说到家庭的核心,现在和150年前的差别其实并不大。在金棕榈奖得主的历史上,该片可能不是最有冒险精神的电影成就,但它还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男配角在内的六项奥斯卡奖提名。

64《善意的背叛》(1992)

瑞典导演比利·奥古斯特也是双金棕榈俱乐部的成员。另一位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从未因任何一部影片获得过金棕榈奖,不过在戛纳电影节50周年庆典上,他作为从未获奖的在世最佳导演获得了特别金棕榈奖。这部长达三小时的故事片由一部原计划更长的电视迷你剧改编而成(类似于伯格曼自己的《芬妮与亚历山大》,有两个版本),讲述了伯格曼的童年故事,并对他父母的关系进行了猜测。《善意的背叛》的剧本由伯格曼操刀(导演由他选定),比利的妻子潘妮拉(伯格曼合作过的演员)也凭借此片获得了最佳女演员奖。马克斯·冯·叙多夫也出演了该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善意的背叛》并未获得一致好评,当然也远不如《芬妮与亚历山大》或奥古斯特自己的作品《征服者佩尔》。该片在美国上映后,跻身1992年十大外语片之列,但票房仅为《芬妮与亚历山大》的一小部分,远远低于《征服者佩尔》。随后,奥古斯特拍摄了一系列越来越传统的精致影片(包括《金色豪门》和1998年非歌舞片版的《孤星泪》[《悲惨世界》],该片最近在瑞典以外的地区鲜少可见)。

63《征服者佩尔》(1988)

瑞典导演比利·奥古斯特与他人合作编剧并执导了这部背景设定在19世纪中叶的史诗巨作,该片与扬·特洛尔在70年代拍摄的著名影片《大移民》和《新大陆》有几分相似,这两部作品同样由马克斯·冯·叙多夫主演。这次,这位英格玛·伯格曼的老搭档在片中饰演一位穷困潦倒的瑞典老人,他移民到丹麦,许诺给小儿子佩尔(贝利·赫维内加拉德饰)更好的生活。然而,他们却被一个残暴的农场主(阿克塞尔·斯特罗拜饰)奴役,农场主将他们安置在鸡舍里。在经历了可怕的虐待之后,佩尔努力适应了环境,学会了丹麦语,并找到了自己的道路,而他年迈的父亲与一位孤独的妇女坠入了爱河,但这位妇女失踪的丈夫在海上漂泊多年后迟迟归来。

该片由丹麦和瑞典联合制作,摄影师约根·佩尔松掌镜,是当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投资最大的作品(450万美元),获得了1988年金棕榈奖、评论界的好评,并为丹麦捧回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征服者佩尔》后续在全球发行;由于米拉麦克斯公司有效的市场推广(该片在北美的总票房为200万美元),冯·叙多夫因其在片中饰演一个破碎的男人而首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在影片结尾,他无法面对再次移民,转而将儿子送往了美国。

62《阿黛尔的生活》(2013)

这部由阿布戴·柯西胥执导的长达三小时的浪漫爱情片,是本榜单中唯一一部与主演共享最高荣誉的影片,在获得金棕榈奖之前曾在戛纳电影节上引发了著名的离场风波——导演和两位女主角各向一方。影片改编自一本漫画小说,讲述了一位名叫阿黛尔(阿黛尔·艾克萨勒霍布洛斯饰)的年轻教师的性成长故事,她发现自己对蓝发女孩艾玛(蕾雅·赛杜饰)一见钟情。当她们在一个拥挤的俱乐部里对视时,房间里的一切都停止了,她们开始了一段欲火焚身的恋情,并上演了三场史诗级的性爱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床戏的时长(和技术动作)让人瞠目结舌,但令人惊讶的是,它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长。但漫长的不仅仅是性爱场面:阿黛尔吃意大利面、教小孩和洗澡的镜头也很长。不过,即使《阿黛尔的生活》饱受争议,我们也不会对它弃之床榻而不理。

61《教会》(1986)

在以《杀戮战场》一鸣惊人两年之后,罗兰·约菲又以本片一举夺得金棕榈奖,逃脱了第二部电影的低迷魔咒(不过不久后还是陷入了低迷)。罗伯特·德尼罗和杰瑞米·艾恩斯在影片中分别饰演18世纪南美洲的雇佣兵和耶稣会教士,他们传播福音的尝试并不完全受到潜在东道主的欢迎。(如果这听起来与马丁·斯科塞斯的《沉默》有几分相似,不必惊讶——这两部影片可以凑成相当不错的双片连映。)

他们的任务并不容易,并不令人振奋,甚至并不成功,但它确实提醒人们,如果处理得当,信仰和灵性是多么强大——而这正是近来大多数信仰题材的影视作品所严重缺乏的。通过这一切,他们努力记住《圣经》中的一个关键段落:「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

60《绅士现形记》(1966)

本片的意大利语原片名为「Signore e Signori」(先生们和女士们),但英文片名「The Birds, the Bees, the Italians」(华纳兄弟公司在美国上映时所使用)表达了这部由三部分互不相关的情节组成的喜剧片的基调。集锦片在五六十年代很常见,但通常是由一位制片人在一个主题相关的作品中启用多位导演。继《意大利式离婚》和《被诱惑被遗弃的女人》(皮亚托·杰米因前者而分享了奥斯卡最佳编剧奖)之后——在杰米是意大利导演中在美国受欢迎程度仅次于费里尼的时期,本片是他的又一次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片讲述了通奸、阳痿和一个未成年少女的诱惑故事,与克洛德·勒卢什的《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同获金棕榈奖。时隔半个世纪后再看这两部影片,可谓当时欧洲电影吸引美国国内观众的最佳范例。

59《墙壁之间》(2008)

劳伦·冈泰改编自弗朗索瓦·贝高多(本片主演)的半自传体小说,讲述了后者本人的教学经历,这部「校园电影」罕见地没有将中心教师角色塑造成自大的乐观主义者或疯狂的规矩主义者,而是在事物(和人)之间寻找阴影。也许这要感谢冈泰的父母——他们都是教师,也许要感谢大部分由非演员组成的演员阵容,也许要感谢冈泰自由发挥、即兴创作的剧本。显然,冈泰和贝高多都没有把原素材奉为珍宝,因此这部影片充满了生活气息,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和深厚的感情悄悄地重塑了这一亚类型(法国电影的主流类型)。

其他演员中的孩子们——真正的青少年,真是个好主意!——他们为自己开辟了独特的空间,就像他们的老师一样,从不屈服于传统或套路。正因如此,冈泰能够轻松地探讨更大的问题,努力将教育环境中经常显露出来的差异——从知识到经济——拍成一部电影,而不至于让任何人受到冲击。影片以一年的时间为维度,时而蜿蜒曲折,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追踪生活的变化,当学校放暑假时,很难不让人对过去的一切感到一丝怀念。

56《工人阶级上天堂》/《马蒂事件》(1972)

戛纳本年度也少见地颁出了金棕榈「双黄蛋」,同时它们也可以成为一部完美的双片连映。这两部影片都来自意大利,都由吉安·马里亚·沃隆特主演,都以左派为主题,是20世纪70年代早期欧洲电影的时间胶囊。这两部影片都出自著名导演之手——埃里奥·贝多利出身于主流/类型片,刚刚凭借《对一个不容怀疑的公民的调查》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而弗朗西斯科·罗西则在20世纪60年代初凭借《龙头之死》崭露头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蒂事件》是《龙头之死》作为传记片所帮助建立起来某种类型的典型例子。这些影片或直接取材于历史人物,或对其进行隐晦的描写,展现了一个与腐败现象(通常是政府腐败,但也包括商界和黑手党腐败)作斗争的人物。在此之前的《焦点新闻》,以及阿伦·雷乃的《史塔维斯基》都是英国电影学院在罗西电影回顾展中称之为「电影调查」的典型范例。《马蒂事件》讲述的是一位政府官员挑战意大利石油寡头的故事,他在一次神秘的空难中丧生——被指控是英国政府策划的。

如今,该片在罗西的顶级作品中排名靠后,这一列作品包括《龙头之死》和《城市上空的手》,以及后来的《基督停留在埃博利》和《三兄弟》。《马蒂事件》由派拉蒙公司在美国发行(那是不同的时代),收效甚微。(罗西的下一部影片《教父之祖》邀请到了罗德·斯泰格尔饰演传奇黑帮人物,因为《教父》的影响而得到了范围更广的发行)。

无论如何,《马蒂事件》的处境都比新近成立的、经常带有政治色彩的新线影业为《工人阶级上天堂》(美国片名:「Lulu the Tool」[工具人露露])提供的少得可怜的发行要好得多。露露是一家工厂的工人,因工作效率高、不随波逐流而深受老板喜爱。他的同事们都不喜欢他。当他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一根手指后,他的生活开始变得一团糟,他也开始变得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贝多利所谓的「神经症三部曲」(《对一个不容怀疑的公民的调查》是第一部)的中间一部。在这部影片中,不仅是老板,就连工友们也成为了嘲讽的对象,而重点则放在了一个令人同情的、迷失方向的男性角色身上(这部影片让人感觉像是之后里娜·韦特缪勒与吉安卡罗·吉安尼尼合作的政治色彩没那么浓烈的一系列影片的模板)。《马蒂事件》和《工人阶级上天堂》都像是过去时代的时间胶囊,具有很强的本土吸引力(两部影片都在意大利大受欢迎)——它们政治、前卫、愤怒,让人想起一种曾短暂繁荣但缺乏永恒品质的电影。

57《白丝带》(2009)

迈克尔·哈内克喜欢刺激观众的神经,这部暗指纳粹主义崛起的黑白年代片无疑再次体现了这一点。《白丝带》以1914年斐迪南大公遇刺前夕的德国北部小镇艾希瓦尔德为背景,聚焦于了几个不同家庭,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即将被永远打破。影片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孩子们的,他们是《魔童村》中那些惨无人道的孩子们的表亲——「恶童」(Bösekinder)。弦外之音?这就是纳粹一代的雏形;他们将长大成人,并引导随后发生的一切恐怖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戛纳评审团认为,这种对法西斯主义起源的解读是深刻的。这一点或许值得商榷;但毋庸置疑的是,本片的摄影令人叹服,就像德国表现主义的现代实践,风掠过树叶,投下不祥的阴影。恐惧从每一格画面中涌出,让哈内克的影片给人以深入肺腑的体验,尽管也有人希望它同样能够刺激人们的理智。

56《坠落的审判》(2023)

与大多数金棕榈奖得主相比,《坠落的审判》更具有趣味性。如果这听起来像是对一部法庭片的怪异描述,即一个女人因丈夫离奇死亡而受审,并被迫深究其婚姻的腐烂和衰败,那么不妨想想50美分乐队改版的《P.I.M.P》;想想斯万·阿劳德,他现在作为《坠落的审判》中的「性感律师」在互联网上风靡;再看狗狗梅西。

茹斯汀·特里耶的这部突破性影片低调中透着智慧,同时也是一部制作精良、令人过目难忘的法律题材影片,自社交媒体发明以来,没有任何一部金棕榈奖获奖影片能在推特上引起如此轰动。这并不难理解,《坠落的审判》的核心内容是对一段有毒关系的挖掘,是一部非常平易近人的故事,可以让人在更深层次上剖析它,但也很容易被简化为「她真行」的模式,而《消失的爱人》等影片正是在这种模式下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功。

纵观《坠落的审判》在当年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原因,它也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观众喜闻乐见、但又不至于过于喜闻乐见」的选择,其竞争对手相当强大,既有充满挑战的影片——《枯草》《五月十二月》《奇美拉》《奥勒法的女儿们》《怪物》和《利益区域》,也有高质量的娱乐佳作——《小行星城》《枯叶》和《完美的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坠落的审判》并不比它们中的任何一部更出色,它甚至不是同年法国的法庭片中的佼佼者——《圣奥梅尔》在讲述一个妻子受审的基本故事方面要复杂得多,内容也丰富得多。但《坠落的审判》仍然是一部严丝合缝的影片,特里耶和她的丈夫亚瑟·哈拉里联合撰写的剧本十分精巧,女主角桑德拉·惠勒的表演也很精彩。无论如何,如果该片算不上戛纳电影节的经典杰作,那么它也是进入金棕榈奖万神殿的守门砖。

55《霸王别姬》(1993)

1993年,陈凯歌这部华丽的史诗片击败了《赤裸裸》和《戏梦人生》等影片,一举摘得金棕榈奖,一时间,他似乎将成为所谓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可惜事与愿违,陈凯歌的后续作品《风月》因制作和审查等问题受到影响,而他本人至今仍未重拾水准。不过,即使陈凯歌能在其京剧题材的史诗作品之后取得更多的口碑和商业成功,《霸王别姬》仍有可能被视为其职业生涯中的皇冠上的明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许多第五代电影一样,《霸王别姬》也是以十年动乱为背景,但陈凯歌的这部杰作因其规模之宏大、故事之曲折、歌曲之寓意而与众不同。影片跨越50多年的时间,讲述了两个角色从童年到死亡的过程,他们在古老的戏曲传统中被分配到特定的角色,即使周围的世界发生了变化,他们也竭力恪守己道(张国荣和张丰毅扮演成年后的主角,而伟大的巩俐则饰演介于他们之间的悲剧性歌妓,尽管可能不是以部分观众所期望的方式)。

《霸王别姬》是一部华丽而引人入胜的作品,证明了政治动荡是十亿个人历史的总和,在美国上映时,它被哈维·韦恩斯坦删减,但171分钟的完整剪辑版——急需修复——扣人心弦。

54《鳗鱼》(1997)

日本电影大师今村昌平的《鳗鱼》与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的《樱桃的滋味》共同获得了本年度的金棕榈奖,这是一部关于人生第二次机会的极具张力的剧情片。故事围绕拓郎(役所广司饰)展开,他因杀害不忠妻子而入狱,出狱后被迫重建生活。在开了一家理发店后,他与绝望的桂子(清水美沙饰)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最终被卷入了她与当地高利贷者的感情纠葛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村已经是日本新浪潮的重要人物,他在这部影片中充分体现了日本现代身份表象下蕴藏的愤怒和脆弱,该片也是对他作品的最佳介绍——私密、充满道德模糊性、残酷至极,但同时又不失凄美,让人看到即使前景黯淡也要坚持下去的欲望。

53《稻草人》(1973)

杰瑞·沙茨伯格的《稻草人》与《爱心补情天》分享了1973年的金棕榈奖,这部影片是大制片厂制作的美国电影最辉煌十年的经典之作。在这部情节跌宕起伏的影片中,两个落魄的男人(阿尔·帕西诺和吉恩·哈克曼当时正处于他们电影魅力的巅峰时期)合伙创业,踏上了一段命运多舛的旅程,去与那些已经离开他们的老亲戚重新建立联系。在此过程中,他们锒铛入狱(哈克曼饰演的角色是第二次入狱),并试图让自己的生活再次回到正轨,但结果喜忧参半。但这些努力主要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伙伴电影的跳板,因为这对搭档建立起了独特的共同依赖关系,这是他们生活中的其他关系所无法提供的。

凭借1971年的《毒海鸳鸯》和这部扣人心弦的、严肃诙谐的人物研究电影,沙茨伯格证明了自己是这个令人仰望的十年中涌现出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美国导演之一,同时也是最被低估的导演之一。

52《爸爸去出差》(1985)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是塞尔维亚籍的南斯拉夫人,在这部1985年出人意料地获奖的影片问世之前,他只拍摄过一部长片。这是他两部金棕榈奖作品中的第一部(1995年的《地下》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该片虽然不是自传,但在再现50年代初的南斯拉夫以及复杂的政治(包括与莫斯科的决裂)如何影响一个六岁男孩的生活时,却带有自传的影子。男孩被告知,他的父亲实际上是一名政治犯,正在外出工作。

这个漫长的故事包括一系列丰富的大人物,对他们的斗争的朴实理解,应对的能力(类似于早期的捷克新浪潮电影;库斯图里卡曾在布拉格学习电影),以及在共产主义结束和陷入内战前不久对其复杂国家的挚爱。影片成功的关键在于以一个小男孩的视角所传达的情感。库斯图里卡本人经常出镜表演,同时也是一名音乐表演者。他在这两个领域的经验为本片增色不少。

51《方形》(2017)

瑞典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以黑色喜剧片《游客》在戛纳首次亮相,三年后,他带着新作《方形》回归,对另一个需要正义抨击的机构进行了剖析。如果说《游客》挑战的是家庭单位和男性概念,《方形》则瞄准了呆板的艺术界,甚至在这一过程中对现代女性气质提供了一些独特的视角。《方形》主要是对当代艺术市场和社交媒体病毒式传播的讽刺,克莱斯·邦和伊丽莎白·莫斯等主演的精彩表演为其放肆的幽默加分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真正推动影片发展的还是泰瑞·诺塔里马力十足的行为艺术作品。他在片中饰演奥列格,一个像猿猴一样行动的人,却能让观众——无论是在影片中还是在影院里——感受到各种可怕的情绪。这就是艺术——即使是最愚蠢的极端艺术——的意义所在,而这也正是奥斯特伦德不断找到自己的疯狂方式来超越自我的原因所在。

50《烽火岁月志》(1975)

吉洛·彭泰科沃的《阿尔及尔之战》是一部以局外人的视角讲述阿尔及尔独立战争的杰作,以城市为背景描绘了这场斗争。《烽火岁月志》则由阿尔及利亚导演拍摄,以阿拉伯人的视角讲述了1954年战争爆发前的15年。这部长达三小时的影片对人物的刻画细致入微,是对这一主题的深入历史介绍,但它缺乏埃及电影大师尤瑟夫·夏因所达到的电影规模。

该片在戛纳电影节上放映时曾遭到死亡威胁,当时阿尔及利亚还是法国的属地,而「黑脚人」(Pieds-Noirs,阿尔及利亚的欧洲公民)对该片的愤怒仍未平息。该片从未在美国传统影院上映,至今在美国仍鲜为人知。

49《罗塞塔》(1999)

比利时导演让-皮埃尔·达内和吕克·达内兄弟凭借这部开创性的社会现实主义作品赢得了他们两座金棕榈奖中的第一座。该片讲述了一个名叫罗塞塔的少女(由艾米莉·德奎恩饰演,她也获得了戛纳最佳女主角奖)与酗酒的母亲在拖车公园里挣扎的故事,充分体现了达内兄弟通过鲜明的个性和缓慢的悬念对底层生活进行引人入胜的描绘的能力。罗塞塔为了在当地一家华夫饼店找到一份工作,甚至不惜牺牲在店里工作的好心人的利益,引发了一系列令人不安的事件,故事有可能演变成一部噱头十足的犯罪传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达内兄弟显然比这更聪明,他们通过暗示罗塞塔对周围环境的不满可能导致的可怕情况,让观众沉浸其中,即使他们将剧情根植于她的心理不确定性。模棱两可的终场戏并不是一个大团圆式结局,但它成功地传达了试图修复一个破碎系统的虚荣心——罗塞塔所做的一切确实无法改变她的处境——同时暗示了通过陪伴多活一天的前景。这部影片表明,达内兄弟是多么有能力在当代比利时人关注的问题的基础上,创造出他们自己版本的新现实主义。最重要的是,《罗塞塔》展示了达内兄弟将沉闷的社会评论与一流的悬念相结合的偏好。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戏剧,出自擅长将闷闷不乐的自然主义转变为切入体肤的感官体验的导演之手。

48《爱心补情天》(1973)

约瑟夫·罗西的《幽情密使》在戛纳电影节上获金棕榈奖两年后,这是第二部改编自以英国乡村贵族为主角的私密爱情小说的影片,与《稻草人》共同分享了最高荣誉。这部影片由阿兰·布里吉斯执导,他之前以拍摄在BBC上播放的戏剧而闻名,罗伯特·肖在片中饰演一名司机,他与富有的雇主莎拉·米尔斯纠扯不清。

这不是一个「为黛西小姐开车」式的故事,而是一次关于阶级差异所导致的观点偏差如何造成伤害的批判性研究。这部影片的影响力远不如罗西的前一部影片,不过两部影片都通过哥伦比亚影业在美国发行。布里奇斯主要继续从事电视工作,不过他后来拍摄的《军士返乡》和《狩猎会》在随后的十年中也受到了一定的关注。

47《诀窍》(1965)

理查德·莱斯特继披头士经典影片《一夜狂欢》之后,又一部充满活力、滑稽有趣的献给摇摆的60年代的爱情喜剧。这部黑白浪漫礼仪喜剧由莱斯特和查尔斯·伍德根据安·杰利科的戏剧改编而成,以时髦的鼓手托伦(雷·布鲁克斯饰)为代表,通过一群形形色色的较年长的伦敦人来评论年轻人的性风尚。托伦有把妹的「诀窍」,而不那么圆滑老练的教师科林(迈克尔·克劳福德饰)却没有。为了向调情大师学习,科林搬到了托伦家,近距离学习他的勾搭技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购置更大的四人床时,科林遇到了南希,一个从乡下来寻找基督教女青年会的害羞、爱笑的女孩(丽塔·塔欣厄姆饰),南希帮他把床搬回了单身公寓,而科林不想让他的朋友认识南希。当南希以为自己晕倒后被托伦强奸时,误会随之而来。莱斯特不仅让演员面对镜头,还使用了不连贯的剪辑技巧、有趣的字幕和约翰·巴里爵士风格的配乐。(简·伯金、夏洛特·兰普林和杰奎琳·比塞特都以本片开启了漫长的演艺生涯)。该片在戛纳电影节意外获得金棕榈奖后,又获得了英国电影学院奖六项提名。

46《秘密与谎言》(1996)

在迈克·李这部情节错杂的经典家庭剧中,玛丽安娜·琼-巴普蒂斯特饰演一位年轻的黑人验光师,养父母去世后,她决定寻找自己的生母,最终发现生母是一位白人妇女(布兰达·布莱斯饰),随后生母的家庭生活中的混乱为影片提供了大量的戏剧素材。与迈克·李的每部作品一样,这部影片中的表演也是一流的,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导演的拍摄方法——他在与演员们长达数月的排练期间对剧本进行了反复推敲。

由于演员们帮助塑造了角色,因此他们的表演非常可信。而摄影师迪克·蒲波不拘一格的拍摄手法则凸显了影片的纪实美学。玛丽安娜·琼-巴普蒂斯特凭借这个角色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成为第一位获得奥斯卡提名的英国黑人女演员。

45《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1966)

导演克洛德·勒卢什于1966年执导了这部经典之作——一部温情脉脉、视觉冲击力极强的影片,讲述了一个寡妇和一个鳏夫之间重新焕发活力的爱情:赛车手(让-路易·特兰蒂尼昂饰)和场记员(阿努克·艾梅饰)在平衡事业和养育子女之间的需求时,分享了一段坦诚的恋情。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影片,讲述了一段正在萌芽的成人恋情,双方都被过去的悲剧所牵绊,使他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片还因弗朗西斯·莱的华丽、令人陶醉的配乐而闻名。该片还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和最佳原创剧本奖,可能是银幕上最甜蜜的爱情故事之一。影片的续集《男欢女爱续集》于1986年上映,勒卢什计划完成一个三部曲,收官之作(译者注:即《最美年华》)将于2019年在戛纳电影节首映。

44《长别离》(1961)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鉴于新浪潮运动在法国的深远影响,法国新浪潮导演却从未获得过金棕榈奖。尽管新浪潮运动在1961年达到了顶峰,但亨利·柯比(法国人)的首部长片(与布努埃尔的《维莉蒂安娜》同获金棕榈奖)却与新浪潮运动无甚关联。柯比是一名剪辑师(他剪辑了雷乃的《广岛之恋》,并在其职业生涯余下的时间里一直从事剪辑工作)。尽管获奖,但柯比和这部影片仍然鲜为人知,至少在法国以外是如此。今天看来,这部影片更像是特吕弗在1954年抨击过的法国电影中的「优质传统」。

自从丈夫未能从二战战俘营回来后,阿莉达·瓦利饰演的女主角独自经营着巴黎郊区的一家小酒馆。然而,一个与丈夫相似的失忆流浪汉出现了,但他的真实身份并不清楚。这部影片让人联想到三四十年代的法国戏剧,这群导演包括卡尔内、帕尼奥尔、杜维威尔等人,他们的作品代表了更传统的手法和叙事方式,而较少个人风格。(波斯利·克劳瑟在《纽约时报》的好评中一开始就称赞该片不同于近期的法国电影)。脱离背景来看,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其中不乏令人愉悦的片段。

43《木屐树》(1978)

《木屐树》是一部自然主义的胜利之作,在电影界几乎无片能出其右,它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终结——在埃曼诺·奥尔米的这部史诗巨作之后,这一脉络就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填充了。奥尔米在这部长达三小时的影片中讲述了20世纪初意大利贝加莫一个大型公共农场中四个家庭的生活和工作。影片完全由当地的非演员用贝加莫方言演绎,真切动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片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农场生活的小插曲:主人公们一边剥玉米一边唱歌、参加弥撒、处理送儿子上学而不是让他工作的后果、目睹杀猪的复杂过程(本片在制作过程中伤害了动物)。难怪这是迈克·李最喜欢的影片之一,在标准收藏公司出品的《木屐树》蓝光碟中,他谈到让熟悉农场生活的非专业演员做他们熟悉的事情,会增加很多乐趣。(李开玩笑说,让「生活在城市的专业演员」学习杀猪是多么愚蠢的想法。)

农场工人的生活与富裕地主的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们在某种现代封建制度中为地主付出了大量劳动。奥尔米从他们的劳作中发现了优雅,并将他们的工作场景配上了巴赫的音乐,而地主的孩子们则在他们的古钢琴上弹奏着花哨的莫扎特回旋曲。这就是影片通过弦外之音传达的政治意味。

42《爵士春秋》(1980)

40年前,鲍勃·福斯曾如此优雅地讲述了自己的一生,而FX电视台却在一部迷你剧(译者注:即《佛西与沃登》)中篡改了他的生平故事,这是何等的悲哀。该片是一部伟大的、如今已经很少能看到的原创歌舞片,它讲述了一个自大狂艺术家和围绕着他的女人的故事,或许会依稀让人联想到费德里科·费里尼的《八部半》。

影片中,罗伊·谢德饰演的福斯的化身乔·吉迪恩极具魅力,杰西卡·兰格和安·赖因肯斯也在片中大放异彩。福斯独树一帜的风格和独特的舞蹈编排在银幕上总能让人眼前一亮,而他作为这样一部令人痛心疾首的道德剧的联合编剧与导演所展示的功底,更是非同小可。

41《陆军野战医院》(1970)

现在仍然难以想象,当全国笼罩在越南战争的阴影中时,观看罗伯特·奥特曼这部不羁的、不按常理出牌的喜剧战争片是什么感觉。在某些方面,它是一部与《奇爱博士》一样的黑色喜剧,但其非政治化的荒诞性几乎更加危险。这部影片充满了喜剧桥段,比如片中人物「无痛」因阳痿而决定自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陆军野战医院的小队上演了一场「最后的晚餐」,给他服下了致命的药丸,并配上了后来成为热门衍生电视剧主题曲的歌曲《自杀是无痛的》,然而这其实是一个精心策划的计划,目的是让他得以享受一次床榻之欢。罗伯特·奥特曼尝试性地使用了长镜头,每个演员都单独佩戴麦克风,同时进行着各种对话,这对于一部由大制片厂发行的喜剧片来说,无疑是一次彻底的背离。这部出人意料的金棕榈奖得主后来成为了更轰动的惊喜热片和文化现象。

40《大象》(2003)

格斯·范·桑特的《大象》是最令人难以忘怀的金棕榈奖影片之一,它从1999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校园枪击案中汲取灵感,描绘了一幅美国梦游症的悲剧画卷。范·桑特的剧本中对白极少,演员们在走廊上的大部分逗乐段落都是即兴发挥。

这种效果给了《大象》一种纪录片的感觉,而哈里斯·萨维德斯流畅的镜头营造出一种无知觉的特质,而一旦枪击开始,这种无知觉的感觉就会变得更加强烈。《大象》是一个冷酷的美国悲剧故事,大多数美国人都不愿接受,所以难怪这部电影在美国国内很难产生它在戛纳电影节所造成的那种轰动。

39《大失踪》(1982)

有一段时间,没有人像科斯塔-加夫拉斯那样拍摄政治惊悚片。继1969年的《焦点新闻》获得评审团奖后,他时隔13年凭借《大失踪》终于获得金棕榈奖。杰克·莱蒙在片中饰演埃德蒙·霍尔曼——这是莱蒙最棒(也最严肃)的表演之一——他的儿子查尔斯在1973年智利政变期间失踪(被谋杀)。茜茜·斯派塞克在片中饰演霍尔曼的儿媳,影片越往后越呈现出一种绝望、近乎幽闭恐惧症的情绪。

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范吉利斯标志性的厚重配乐,更不用说《大失踪》所依据的真实故事了,科斯塔-加夫拉斯谴责了所有与这场悲剧有关的人,却从未提及他们的名字。由于他的努力,他不仅获得了金棕榈奖,还与联合编剧唐纳德·斯图尔特分享了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

38《阿诺拉》(2024)

阿诺拉——或阿妮,她更喜欢别人这样称呼她——是一个神经大条的23岁俄裔美国脱衣舞女,和她的姐姐在布莱顿海滩合租了一栋小房子。伊万——或万尼亚,他自己换着用这两个名字——是莫斯科一位亿万富翁的21岁儿子,只要他来纽约,他就会住在他父亲位于布鲁克林远郊的豪宅里,如果由他决定的话,那他就会一直住在那里。阿妮一周的每个晚上都在曼哈顿脱衣舞俱乐部工作,是那里唯一会说俄语的人。而伊万显然一辈子都没工作过。她是一个住在迈阿密的妈妈和一个不存在的爸爸所生的孩子,而他则是一个处于青春期的愣小子,似乎永远都不会成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个完全不搭调的少男少女在一次艳舞中相识,并且在伊万花了1.5 万美元请阿妮做他一周的「性感女友」之后,坠入爱河。这个故事也许可以拍成一部充满激情的爱情喜剧,幸运的是,在上帝创造的绿色地球上,肖恩·贝克(他的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通过《橘色》和《红色火箭》等生猛、狂热、极其令人兴奋的电影来消除关于性工作者的污名)绝对不会让这些角色满足于这样一个不真实的故事。一点也不会。

恰恰相反,贝克从这一前提中牵引出的冷酷的科尼岛喜剧,更接近于《原钻》而非《漂亮女人》。在影片令人难忘的最后一幕所揭示的现实到来之前,《阿诺拉》在两个多小时的片长里热闹非凡,几乎与浪漫无关,而是与现代好莱坞电影公司根本不会去尝试触及的那种劳工阶级的心酸息息相关。

37《钢琴课》(1993)

简·坎皮恩这部背景设定于1850年代的浪漫爱情电影在戛纳电影节首次进行媒体放映时,影评人们都为片中孤独、婚姻不幸的哑巴钢琴家(霍利·亨特凭借这个角色获得了奥斯卡影后)的故事流下了眼泪,比起她沉默寡言的丈夫(山姆·尼尔饰),她更钟情一位粗犷而温柔的新西兰拓荒者(哈威·凯特尔饰)。

23年后,坎皮恩在戛纳电影节70周年庆典上作为唯一的女导演,在众多男性金棕榈奖得主中独树一帜,赢得了一片欢呼(在当时,还没有其他女性导演拿过这个奖。)此外,坎皮恩也是寥寥八位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的女性之一;除了她的奥斯卡原创剧本奖,与亨特的最佳女主角奖,安娜·帕奎因也凭借小女儿一获得了最佳女配角奖。这部独特而私密的电影历久弥新,依然能给人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

36《如果》(1969)

在戛纳电影节因学生抗议活动而取消的第二年,一部讲述校园血腥暴动的影片似乎理所当然地获得了金棕榈奖。该片是一部敢于思考革命暴力的正面影响的愤怒戏剧(以一场理直气壮的校园枪击案结尾,学生们开始向自己的父母和老师开火),片名为《如果》,意思是「如果……今天有人敢拍这么一部电影,那么所有相关人员的职业生涯都将毁于一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林赛·安德森从不畏惧向英国的建制文化发出警告,主演马尔科姆·麦克道威尔也不例外,他在影片中饰演的六年级学生米克·特拉维斯是一个不服管教的人,他此后将在《幸运儿》和《大不列颠医院》中再次饰演这个角色,这也是他三年后在《发条橙》中饰演的角色的一次试水。

在当年的戛纳电影节上,还有《逍遥骑士》和《焦点新闻》等影片同台竞技,《如果》绝非唯一一部向现状投掷手榴弹的影片,但安德森的眼光是如此炯炯有神,如此具有煽动性,以至于它与众不同。很少有一部电影能将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直接威胁传达出来,而《如果》作为一个不可动摇的遗迹,在那个流行艺术不怕直接攻击当权者的时代引起了共鸣。

35《永恒和一日》(1998)

希腊作者导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早该获得金棕榈奖了,1998年,他从《洞》《白痴》和《天鹅绒金矿》等不算太强的竞赛阵容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略有遗憾的是,罗兰·艾默里奇的《哥斯拉》在非竞赛单元展映)。如果说《永恒和一日》还不能与《流浪艺人》和《鹳鸟踟蹰》等早期杰作相提并论的话,那么安哲罗普洛斯对死亡和意义的诗意沉思仍然是一位非同寻常的深思熟虑的电影艺术家的动人之作;在最后一个镜头之前,它优雅、蜿蜒地穿越记忆的迷雾,也穿越了导演最令人魂牵梦萦的一些意象,将深刻的真理和糖衣炮弹式的无稽之谈清晰地划分开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已故伟大的演员布鲁诺·冈茨(使用了希腊语配音)在片中饰演垂死的塞萨洛尼基作家亚历山德罗斯,当他与一个多次被贩卖易主的阿尔巴尼亚男孩混在一起时,他最后的日子突然变得迂回曲折。这条情节线与一个试图把握自己生命的老人的凄婉哀歌交织在一起,整部影片花了很长时间才接近尾声(事实证明,永恒和一日都是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如果说令人如坠梦境的节奏和精神上的繁盛让人想起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晚年作品,那么影片的松散情节中的道德责任感则让人想起黑泽明的《生之欲》,这是另一部讲述一位老者在即将离开人世时寻找意义的故事。但是,就像任何一部关于这个主题的伟大电影一样,安哲罗普洛斯的这部获奖作品也会让你去寻找自己的意义。

34《生命之树》(2011)

一首用光讲述的视觉诗。泰伦斯·马力克的作品中总是蕴含着一种灵性的元素,同时他也意识到人类的存在只是浩瀚宇宙中的一缕黄昏。在这部影片中,这个主题被公然探讨——包括切入宇宙创世的场景——但它在马力克排演和发现的短暂瞬间中得到了最好的表达,而摄影师艾曼努尔·卢贝兹基则追逐着光线,创造了一个在生与死、光明与黑暗、毁灭与优雅之间无尽挣扎的家庭的肖像。

《生命之树》展现了对生命、宇宙和万物的宏观视野:很少有导演敢从恐龙和宇宙大爆炸切入德克萨斯小镇的生活。但正是这种毫不妥协的视角,让《生命之树》成为一部有着不可动摇的体验的影片。一些影评人在戛纳电影节上对这部电影报以嘘声,但这并不妨碍评审团授予它最高荣誉。

33《自由之路》(1982)

这不是一部完美的影片,但如果说这份名单上有哪部影片值得更好地被观赏,那就是尤马兹·古尼的《自由之路》。光是影片幕后的制作故事就让它值得一看。古尼是一位持不同政见者,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他帮助土耳其电影提高了知名度,这在他之前的电影人中是绝无仅有的——他在1970年拍摄的电影《希望》还赢得了伊利亚·卡赞的赞誉。但在20世纪 70 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被关在监狱里,先是被指控窝藏学生激进分子,后又涉嫌枪杀一名检察官。在狱中,他继续撰写剧本,由他的合作者塞里夫·格仁担任实际的导演工作。1981年,他逃出监狱,流亡到巴黎——他再次让格仁实际执导了《自由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部影片以三段式的手法讲述了土耳其三名囚犯在一周的休假期间的故事。其中一条故事线讲述的是一名囚犯与妻子团聚——他曾因一起抢劫案入狱,导致了妻子的兄弟死亡,而妻子的家人现在希望他死,因为他诱使了这一切的发生。

另一条故事线讲述的是一名库尔德罪犯回到家人身边,发现了他们在土耳其军方的统治下所遭受的可怕压迫——《自由之路》在土耳其遭到禁映,原因仅仅是影片出现了「库尔德斯坦」的地名。最后一条也是最震撼人心的故事线讲述了第三个囚犯出狱后,家人发现他的妻子在他被关押期间与人通奸:他们要求他带着妻子回到她的老家,让他对她实施「荣誉处决」。他不想这么做,但又觉得别无选择。所发生的一切令人难忘。

32《黑暗中的舞者》(2000)

在导演拉斯·冯·提尔这部以1964年为背景的挑衅性歌舞片中,由比约克饰演在华盛顿州一家乡村工厂工作的捷克移民塞尔玛,她是一位因遗传病而逐渐丧失视力的单亲母亲。为了保护10岁的儿子免遭同样的命运,塞尔玛勤勤恳恳地积攒收入,以支付必要的手术费用。晚上,她逃进一个「没有可怕事情发生」的世界,和好友凯西(凯瑟琳·德纳芙饰)一起排练《音乐之声》。

但是,当邻居(大卫·摩斯饰)背叛了她的信任时,塞尔玛的生活开始崩溃,现实与幻想之间的界限也变得模糊起来。彼得·斯特曼和乔尔·格雷也出演了这部极具原创性的悲剧童话。本片是冯·提尔「良心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另外两部分别是《破浪》(1996)和《白痴》(1998)。该片配乐中的《我已见过这一切》——后来被收录为专辑《塞尔玛之歌》发行,主要由比约克创作——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提名。

31《冬眠》(201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些金棕榈奖得主似乎是平地一声惊雷般出现,而有些得主则是在登顶之前就获得了一些较小的奖项。努里·比格·锡兰就属于后者——《远方》获得了评审团大奖和最佳男演员奖,《三只猴子》获得了最佳导演奖,《小亚细亚往事》也获得了评审团大奖——但这并不意味着《冬眠》不值得获奖。该片以缓慢、华丽的镜头对土耳其及其他国家的阶级不平等现象进行了沉思,既有寓言的感觉,又没有明显的道德说教。锡兰的电影可能是一种需要后天习得的品味,但也是一种会令人深深满足的品味。

30《在撒旦的阳光下》(1987)

如果你从未看过莫里斯·皮亚拉根据乔治·贝尔纳诺斯的小说改编的这部电影,你的第一个问题可能就是这部电影是否名副其实。答案是肯定的:热拉尔·德帕迪约在片中饰演一位虔诚的牧师,他与一位年轻女杀手的暧昧关系实际上可能是一种撒旦诱惑。

这是法国电影时隔20年再次获得金棕榈奖,时任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给皮亚拉写了一封祝贺信,信中称该片「展现了法国电影能够也应该具有的活力。」如果你对德帕迪约的了解仅限于他最近的滑稽表演,那么请允许《在撒旦的阳光下》彻底改变你对他——或许还有神恩的概念——的看法。

29《铁人》(1981)

《铁人》是金棕榈奖得主中最接近续集的一部影片,它在格但斯克造船厂的背景和男主角——前一部影片主人公的儿子——的设定上紧随导演安杰伊·瓦伊达的《大理石人》。瓦伊达因其在20世纪50年代拍摄的以二战为背景的三部曲(《一代人》《下水道》和《灰烬与钻石》)而广为人知。

《铁人》是其作品中反政府色彩更浓的一部,在拍摄过程中,意识形态逐渐解冻,因此得以上映,但不久后即被禁映。影片的即时性是其最大的优点,但与瓦伊达早期历史题材影片的永恒性相比,影片对时事的快速描绘反而也使其大打折扣。戛纳电影节的颁奖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对波兰团结工会的鼓励。

28《地下》(1995)

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的视觉创造力和狂热节奏——经常让人感觉像是服用了治疗多动症药物的费里尼,身旁还伴随着喧闹的巴尔干铜管乐队——这一次延伸到了他所钟爱的南斯拉夫的动荡历史,当时南斯拉夫正处于漫长的解体时期。《地下》是一部雄心勃勃的三小时闹剧(有一个五小时的电视版本),讲述了一个国家的灵魂和它的人民在长达50年的持续战争状态下的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曲折的情节既荒诞又令人不安:马科是共产党中冉冉升起的新领袖,他让朋友们躲在地窖里,因为他确信盖世太保在战争结束15年后仍在挨家挨户地搜查。但是,没有什么能阻止库斯图里卡镜头中喧闹的人物喝酒、打架和做爱。

27《樱桃的滋味》(1997)

作为1997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得主,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的《樱桃的滋味》是该电影节最具争议的获奖作品之一。罗杰·伊伯特曾痛恨这部电影,称其「无聊至极」,但基亚罗斯塔米的耐心以及特写镜头和广阔风景镜头之间的交叉剪辑,给观众带来了不可否认的魔力。

影片中,赫玛永·厄沙迪饰演的男主角在德黑兰驾车寻找同意在他自杀后将他埋在樱桃树下的人。这种手法将基亚罗斯塔米镜头下的主角置于显微镜下,让观众通过他的一举一动来寻找答案。《樱桃的滋味》越是聚焦人物,就越能吸引观众进入基亚罗斯塔米的自我反思的迷宫。

26《楢山节考》(1993)

今村昌平导演一直不被重视,但戛纳电影节是个例外,他的两部晚期作品在戛纳获得了金棕榈奖。今村早期的电影往往充满了奔放和嬉闹,但在这部讲述19世纪日本上山弃老传统的影片中,他表现出了极大的克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镜头和叙事方式让表演的精妙之处与乡村风景的美相得益彰。坂本澄子在片中饰演一位接受命运安排,但需要在长子背她上山前为其找到妻子的老妇,她的表演云淡风轻,令人着迷。

25《性、谎言和 录像带》(1989)

史蒂文·索德伯格的出道作品可圈可点,他以幽默和感性的方式处理了影片中关于性和痴迷的主题。詹姆斯·斯派德饰演的格雷厄姆是一位杳无音讯多年的大学同学,他终于回到小镇,进入了自我陶醉的花花公子约翰(彼得·盖勒饰)、他圣洁的妻子安(安迪·麦克道威尔饰)和她厚脸皮的妹妹辛西娅(劳拉·圣吉亚科莫饰)的生活。每个人都逐渐被卷入格雷厄姆的性、谎言和录像带之网,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斯派德凭借其精妙绝伦、极具挑逗性的表演在戛纳电影节上斩获最佳男演员奖,该片制作精良,演员们的表演精彩纷呈。索德伯格也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的提名。

24《钛》(2021)

斯派克·李作为当年的评审团主席,将金棕榈奖授予了朱利亚·迪库诺的人体恐怖惊悚片,他对本片的热情显而易见——以至于在颁奖典礼刚开始时,他就不小心说漏了嘴,提到这部影片获得了最高奖项。「我看过很多电影,但这是有史以来第一部卡迪拉克让女人怀孕的电影,」李在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这让我大吃一惊!这是天才与疯狂的结合。而这两样东西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的,《钛》可能将永远以阿加莎·罗塞勒与一辆老式凯迪拉克埃尔多拉多发生性关系的电影而被记住。但这一切只发生在影片的前三分之一!之后迪库诺将观众带入的境界才真正令人惊讶:这是一部将惩罚与甜蜜完美融合的电影,几乎无片能及。罗塞勒的角色模糊了性别界限、物种界限,甚至是有生命体和无生命体之间的界限,她最终在消防队队长(文森特·林顿饰)身上发现了一个看护人的形象。这并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迪库诺对感官的强调可能会导致思想混乱,但这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本能体验。

23《雁南飞》(1958)

金棕榈奖的前三位获奖者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毫无挑战性可言:《君子好逑》《沉默的世界》和《四海一家》。但是,第四位金棕榈奖得主的作品却震撼人心,值得今天的电影爱好者更加了解它:《雁南飞》是一部令人眼花缭乱的主观性人物研究影片,讲述了二战期间苏联平民遭受城市破坏和贫困的生活。女主角被逃兵强奸的情节一度与德军的空袭并置,这种挑衅的表现主义的选择,将个人恐怖主义与炸弹袭击的恐怖主义对立起来,强调了两者造成的持久心理创伤。

苏联导演米哈伊尔·卡拉托佐夫和他的御用摄影师谢尔盖·乌鲁谢夫斯基拍摄了有史以来银幕上最炫目的黑白画面,这是一部让人感同身受的电影,其中的情感从未迷失。他们将在《雁南飞》的两部同样令人惊叹的后续作品——荒野求生题材的故事片《未寄出的信》和革命题材的史诗片《我是古巴》——中重复使用长镜头、复杂自然的遮挡、斜角镜头和极高对比度的灯光效果,尽管它们情感上没有那么充实。

22《黑人奥菲尔》(1959)

马塞尔·加缪于1959年创作的这部充满活力的经典影片(也是1960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得主)取材于希腊神话中的俄耳甫斯和欧律狄刻,以狂欢节期间的巴西里约热内卢为背景。在这部魔幻现实主义悲剧中,俄耳甫斯(布雷诺·梅洛饰)爱上了欧律狄刻(马尔佩萨·唐饰),两人必须躲避装扮成死神的杀手(阿德玛·达席尔瓦饰)和俄耳甫斯复仇心切的未婚妻米拉(洛德斯·德奥利韦拉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片采用了路易斯·邦法和安东尼奥·卡洛斯·约宾的一首桑巴舞曲。这首著名的配乐被认为是将波萨诺瓦介绍给全世界的功臣。这是一个清新、多彩、神秘、富有感染力的经典寓言故事。

21《幽情密使》(1971)

《幽情密使》是导演约瑟夫·罗西和编剧哈罗德·品特合作的多部伟大的回忆电影之一,改编自L·P·哈特利的同名畅销小说,其中有一句令人难忘的开场白:「往昔是一处异域外邦:那里的人做起事来是不一样的。」影片发生在1900年炎热的八月,以诺福克郡的一座乡间庄园为背景,在50年的时光中逡巡往复,讲述了一个关于纯真、爱与美的堕落的扣人心弦的成人礼故事。

可爱而富有想象力的里奥(多米尼克·格尔德饰)与寄宿学校的朋友马库斯(理查德·吉布森饰)一起度过暑假,玩游戏、变魔术,努力融入班级。后来,里奥被马库斯美丽的姐姐玛丽安(朱莉·克里斯蒂饰)迷住了,玛丽安引诱他成为她的私人信使,为她与她的秘密情人、佃农泰德(阿兰·贝茨饰)来回传递信件。然而,这场浪漫的游戏却成了里奥的诅咒(成年角色由迈克尔·雷德格瑞夫饰演)。由格里·费希尔掌镜的这部影片充满了奢华和衰颓的感觉,米歇尔·勒格朗的配乐令人魂牵梦萦,《幽情密使》作为对20世纪的苦涩注脚经久不衰。

20《巴顿·芬克》(1991)

在科恩兄弟这部歇斯底里的以20世纪40年代好莱坞为背景的讽刺片中,约翰·特托罗饰演的百老汇剧作家芬克不情愿地搬到好莱坞当编剧。芬克受托撰写一部关于摔跤的低成本剧本,但他却患上了严重的写作障碍……怪事接二连三地发生。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压力的增大,巴顿的生活进一步失控。

除了特托罗领衔主演,约翰·古德曼、朱迪·戴维斯、迈克尔·勒纳、约翰·马奥尼、托尼·夏尔赫布、乔·鲍里托和史蒂夫·布西密等实力派演员也倾情加盟。卡特·伯韦尔令人回味的配乐和罗杰·狄金斯绚丽的摄影,与好莱坞黄金时代正在逼近的超现实感相得益彰。影片获得了三项奥斯卡提名,包括勒纳的最佳男配角奖。在金棕榈奖之外,特托罗和乔尔·科恩还分别获得了最佳男演员奖和最佳导演奖。

19《钢琴家》(2002)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大屠杀题材电影之一(也许是最伟大的)。毕竟,有多少像罗曼·波兰斯基这样才华横溢的导演本身就是大屠杀的幸存者?尽管他在好莱坞仍是一个评价两极分化的人物,但《钢琴家》中的情感和人性足以让人暂缓对波兰斯基的审判——即使不是道德上的,至少也是艺术上的。在一个道德沦丧的社会里,这部影片是对艺术和艺术家的本质和价值的沉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部影片之所以如此震撼人心,并不仅仅是波兰斯基一个人的努力,《钢琴家》还引入了日后的奥斯卡影帝阿德里安·布罗迪的惊人才华,这位杰出的演员在片中饰演波兰犹太音乐家瓦迪斯瓦夫·席皮尔曼,为他的演艺事业树立了里程碑。当2002年奥斯卡宣布波兰斯基获得最佳导演奖时,他在缺席的情况下获得了全场起立鼓掌的致意。这就是《钢琴家》的力量。

18《爱》(2012)

奥地利作者导演迈克尔·哈内克向来以悲剧见长,但这部2012年获金棕榈奖的作品却为他那美丽而沉重的独特悲剧风格开辟了更多的空间。该片被恰当地称为「浪漫悲剧」,以一对老年伴侣中的一方死亡为开端,然后通过倒推的方式让我们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以及为什么这样的结局可能并不是一个彻底的悲剧)。

由电影界的传奇人物让-路易·特兰蒂尼昂和埃玛妞·丽娃(哈内克的御用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饰演他们的成年女儿)领衔主演的《爱》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特节奏的爱情故事,它从车轮碾过、玫瑰凋零、光彩不再时开始。那还剩下什么呢?哈内克和他的主演们为一个不可避免的、令人心碎的结局(嗯,也是影片的开端)而努力,并赋予了这段长达几十年的关系可能拥有的所有色彩。影片带来的刺痛是深刻的,但也是实实在在的,是一场非常私人化的悲剧。

17《放大》(1967)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的悬疑惊悚片《放大》在1967年第20届戛纳电影节上夺魁,并为科波拉的《窃听大阴谋》和德·帕尔玛的《凶线》等经典影片提供了灵感。戴维·海明斯在片中饰演一位伦敦时尚摄影师,他可能拍下了一起谋杀案,也可能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东尼奥尼的导演从影片的反文化背景和视觉效果的表面下挖掘出艺术家与艺术的关系,以及随之而来的满足感和孤独感的起伏。最终的结果是,这部伪装成谋杀悬疑惊悚片的电影成为了对艺术的伟大沉思。

16《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2010)

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是「对21世纪的电影保持兴奋并依然相信的理由」的典型代表。他的电影不仅能让人沉浸其中,而且还是极富共鸣的前卫慰藉食品:你可以在家中的电视屏幕上循环播放韦拉斯哈古的全部电影作品。实际上,他的任何一部影片都值得金棕榈奖,很难说为什么《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比《热带疾病》《恋爱症候群》或《幻梦墓园》更值得。当然,《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也有许多其他影片的特点,如身临其境的音效设计,仿佛能唤醒你的感官,对医疗的描述,高度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混合,以及刺激大脑中德尔塔波和西塔波活动的坚定努力。

最后一句话可不是开玩笑:韦拉斯哈古认为看电影类似于睡觉和做梦,因此他在路演剧院进行了实验,让人们在观看他的电影时躺在小床上,并鼓励他们进入梦乡。

《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可能是最像安全毯的一部影片,它描述了一个肾衰竭的老年男子被失去亲人的鬼魂重访的故事。即使是他在谈到透析时说的一句「这是报应,因为我杀了太多的共产党人……还有农场周围的许多虫子」,也无法减弱你对他的真挚感情。生活充满了恐怖。这是让生活更美好的电影之一。

15《德州巴黎》(1984)

哈利·戴恩·斯坦通在西得克萨斯州的沙漠中漫步。莱·库德猛击他的滑音吉他,每个音符之间都回荡着整个人生。一台超8摄影机拍摄着一生的家庭录像。娜斯莎·金斯基凝视着单面镜中的倒影,听着镜中熟悉的声音向她讲述他曾经认识的「这两个人」的故事。

维姆·文德斯的《德州巴黎》在1984年的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中独占鳌头,它是那种同时从多个方向钻进你身体的电影,然后像沙漏中的沙子一样缓缓在你的心底堆积。这部半神秘的剧情片(或者说是一部彻头彻尾的现代西部片?)的故事开始于一个男人走出过去,与他留下的年幼的儿子团聚,然后追寻他曾经与之生活在「一个没有语言和街道的地方」的美丽女人,并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天堂,但这个天堂从未像埋藏在废墟中的记忆那样坚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个关于躁动不安、漂泊流浪、内心恶魔和共同梦想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美国广袤土地上的承诺和背叛的故事,这部荣获金棕榈奖的作品是对我们失去但又无法割舍的一切的独特颂歌。从文德斯超凡脱俗的导演到罗比·穆勒孤廖的摄影,从L·M·基特·卡森和山姆·夏普德闲适而富有诗意的剧本,到斯坦顿似乎生来就该扮演的角色,这部影片也是几位重要艺术家相得益彰的记录。如果在20世纪最伟大的电影地图上没有《德州巴黎》的一席之地,那么这张地图就是不完整的。

14《我心狂野》(1990)

在1990年的戛纳电影节首映礼上,极度反常而又令人兴奋的《我心狂野》既受到追捧又遭到嘘声,这是大卫·林奇职业生涯中迄今为止唯一一次获得金棕榈奖。故事中,性欲亢奋的尼古拉斯·凯奇和欲火焚身的劳拉·邓恩饰演一对恋人,他们为了摆脱过去的阴影,开始了一段扭曲的公路之旅,穿越了变成地狱的美国中心地带。

林奇在该片中证明了自己是一位风格转换大师,他毫不费力地在过火的欢闹和性心理刺激之间取得了平衡,成功地颠覆了「亡命鸳鸯」的亚类型,并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处于自由落体状态的美国。《我心狂野》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无所畏惧的电影。

13《四月三周两天》(2007)

在《老无所依》《十二宫》《密阳》《寂静之光》和《潜水钟与蝴蝶》齐聚主竞赛单元的同一年,《四月三周两天》突出重围,斩获金棕榈奖,而且没有异议,这就说明了很多问题。克里斯蒂安·蒙吉对其祖国的堕胎问题的深刻剖析,向世人宣示了罗马尼亚新浪潮的风采,此前的《无医可靠》和《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都未能做到这一点,这部影片展现了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的压迫独裁统治在他去世近二十年后仍在以多种方式回响着。该片在戛纳电影节上的成功尤为重要,因为它在奥斯卡颁奖礼上遭到了冷落,这在十多年后的今天依然让人惋惜。

12《寄生虫》(2019)

想想两年前,奉俊昊还在戛纳电影节上被嘘过!但这就是和网飞合作的后果,《玉子》在戛纳电影节上的反馈只能说不太出人意料。而《寄生虫》成为了有史以来第一部获得金棕榈奖的韩国电影,以及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非英语电影,让奉俊昊实现了反弹。《寄生虫》充满了活力和娱乐价值,叙事曲折,充满刺激,所有这些都有力地证明了这样一个论点,即在百分之一的富人之外,许多人只是苟延残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康昊在片中饰演一个天才骗子家族的大家长,他们一个接一个地潜入一个富裕家庭。但谁才是真正的被剥削者?接下来的剧情是大银幕上有史以来最清晰、最引人入胜的关于下渗经济学的戏剧化呈现。

11《窃听大阴谋》(1974)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从未想过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轻松。《教父》打破了票房纪录,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并一举成为有史以来最受喜爱的电影之一,这是他职业生涯中最大的成功。在这之后,他本可以安于现状,为《教父2》做准备。相反,他以自己职业生涯中最具挑战性的电影成就之一赢得了另一项桂冠——金棕榈奖,这也是挑战美国电影尝试新事物的一种令人兴奋的方式。

《窃听大阴谋》是一部深度探讨了对意义的执着追求的自觉的艺术作品,影片主角是私家侦探哈利·考尔(吉恩·哈克曼饰),他认为一个富商(哈里森·福特饰)计划谋杀妻子(辛迪·威廉姆斯饰)和她的情人,因为他录下了他们的一段对话:「如果有机会,他会杀了我们。」但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意思又会随着语调和上下文语境发生怎样的变化?想想《放大》,但它也被渲染成一幅无情的孤独画卷:这是哈克曼最疏离、最不为人知的角色之一。与「哈利·考尔」相比,「大力水手」显得温暖而亲切。

10《小偷家族》(201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两个小时的片长里,《小偷家族》时而令人愉悦,时而令人心碎,让人感觉就像融入了一个对大多数人来说完全陌生的家庭,这不仅仅是因为影片中人物的温情和是枝裕和电影制作的亲切感,更多的是让人有一种熟悉的感觉。这部金棕榈奖作品从第一格到最后一格都引人入胜,是枝裕和巧妙地编织了一个感人至深的家庭故事,然后又狡猾地抽丝剥茧,直到地毯从你脚下被掀开——让一切完全瓦解。

每个成人角色都充满了矛盾,而他们的魅力让他们即使在揭露了不体面的真相后,仍具有无穷的吸引力。演员们,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相互之间的配合更像是戏剧卡司,而不是电影演员,他们的自然轻松和化学反应为这个离奇的故事夯实了基础。就像它的角色一样,《小偷家族》也可以说是一部宏大的电影——无论在范围、野心还是内涵上——它都擅长呈现难以言喻的微小瞬间,只有伟大的艺术作品才能做到这一点。

9《我父我主》(197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可能是另一则关于一个年轻人可怕的童年以及他在成年后成功摆脱童年的悲惨故事:《我父我主》根据著名语言学家加维诺·莱达的故事改编,讲述了他作为撒丁岛上的一个牧羊少年,在暴虐的父亲手中所遭受的可怕待遇——莱达甚至直到将近20岁都还是文盲,之后才开始了他举世闻名的学术生涯。

但在保罗·塔维亚尼和维托里奥·塔维亚尼的手中,这个故事变得更加精彩:《我父我主》不仅仅是一个沉湎于悲惨生活的故事,它还成为了有史以来最超现实、最奇特的成长故事之一——有一次,小加维诺一直试图挤奶的一只山羊居然在旁白中直接对他说话。

没错,这只山羊就是一个叙述者——在这个多棱镜式的故事中,它是众多叙述者中的一个,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元叙事的色彩,最终呈现了关于故事的本质。小加维诺刚刚从学校退学,与父亲的羊群一起长时间逗留的早期场景让人感觉像是发生在另一个星球上。这是除佐杜洛夫斯基本人之外,最具有佐杜洛夫斯基风格的作品之一。

8《瑟堡的雨伞》(196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有史以来最优秀、最具影响力的歌舞片之一,雅克·德米的这部作品不仅在戛纳电影节上大获成功,还获得了五项奥斯卡提名,其中三项与音乐有关。著名作曲家米歇尔·勒格朗为凯瑟琳·德纳芙和尼诺·卡斯泰尔诺沃饰演的角色谱写了多首经典歌曲,让他们尽情高歌,不过尽管《我会等你》仍然是最著名的歌曲,但它或许已经不能余音绕梁了。《瑟堡的雨伞》是一部经久不衰的浪漫爱情电影,也是一部难得兼具视觉与音乐享受的歌舞片。

7《低俗小说》(199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么多年过去了,即使是昆汀·塔伦蒂诺最挑剔的影迷,也无法否认这部金棕榈奖作品是他的最佳影片。无论如何,这份榜单上很少有电影具有《低俗小说》这样的文化影响力——插曲《泽德已死》的回声和那段著名的舞蹈场面将永远荡漾在流行文化中。在《落水狗》和《危险关系》之间,《低俗小说》确立了塔伦蒂诺作为重要后现代电影导演的地位,他能够将一部充斥着无数电影典故的令人眼花缭乱的致敬之作,转变成一部极具原创性的焦点作品,并将永远改变独立电影的面貌。想想塔伦蒂诺为了拍摄《低俗小说》打破了多少规则,这部影片能赢得戛纳电影节的青睐,实在是个奇迹。

6《影武者》(198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黑泽明在其职业生涯的晚期完成了其最伟大的电影作品之二,这两部作品都是耗资巨大、雄心勃勃的时代史诗,是许多电影人毕生奋斗的目标。《影武者》和《乱》都是历史巨作,讲述了日本战国时代和群雄激情澎湃的血腥历史。1980年,黑泽明凭借《影武者》首次获得金棕榈奖,而当时许多与他同辈的电影人可能已经开始获颁终身成就奖了(10年后,他也获得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其成功(部分要归功于黑泽明的超级粉丝乔治·卢卡斯,他帮助该片获得了美国制片厂的支持)足以使这部影片留名青史。

随着时间的推移,《影武者》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黑泽明在这部生动的影片中讲述了一个落魄的盗贼不得不去充当一个力图掩盖自己病情的领主(仲代达矢饰)的替身;当领主去世后,这个替身又不得不为家族和交战派系维持形象。最终,「影武者」陷入了他的权力幻觉,造成了毁灭性的后果。这部电影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沉思片,讲述了日本在战场上巩固国力的同时,一个逐渐衰落的民族为维持表面现象而进行的绝望斗争。

高潮部分的对决——长筱之战的宏大再现,成千上万人血流成河——是叙事技巧的大师级作品:黑泽明在与战争的恐怖和战败带来的意识形态刺痛搏斗时,将庞大军队的行动与一个困惑的旁观者的反应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是一部极具个人风格的电影,也是一位将几十年成就融入每一格画面的导演的远见卓识。

5《现代启示录》(197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火光照亮越南的一排排树木时,大门乐队的吉姆·莫里森吟唱道:「这是终结。」满脸汗珠的陆军特种作战军官威拉德上尉(马丁·辛饰)躺在床上抽烟,盯着吊扇,然后开始了一段超现实的、充满毒品的乘船之旅,从越南南部沿河前往柬埔寨,寻找叛徒库尔茨上校(马龙·白兰度饰)。由科波拉和约翰·米利厄斯根据约瑟夫·康拉德的《黑暗之心》改编的《现代启示录》拥有众多经典时刻,让人很难回想起它曾被认为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

「我喜欢清晨凝固汽油弹的味道,」赤膊的冲浪者基尔戈中校(罗伯特·杜瓦尔饰)这样说道。伴随着瓦格纳的《女武神的骑行》,直升机在海面上编队飞行。影片在菲律宾拍摄延误多年,包括马丁·辛心脏病发作和布景被台风摧毁(埃莉诺·科波拉在纪录片《黑暗之心》中对此进行了记录),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在戛纳电影节上放映了片长三小时版本的《现代启示录》,并受到了热烈欢迎,这给了这位陷入困境的导演一些信心来完成他的剪辑,以便联艺公司能在八月发行这部影片——并配备最先进的环绕声——当时它大受欢迎。(科波拉最新的「终极」4K 杜比全景声版本刚刚在翠贝卡电影节上放映。)

该片与《铁皮鼓》并列金棕榈奖,击败了《诺玛·蕾》和《天堂之日》。它现在被广泛认为是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

4《维莉蒂安娜》(196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一部电影赢得金棕榈奖,却在本国遭到禁映,并遭到梵蒂冈的谴责时,它一定是做对了什么。路易斯·布努埃尔1961年的这部杰作就是如此,如今看来,它的大胆程度也丝毫不亚于60年前。这位超现实主义大师在这部影片中将目光转向了一位见习修女,她的宣誓计划因为被邀请去拜访她的叔叔而变得复杂起来——这位叔叔在侄女身上看到了与他逝去妻子的相似之处。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当然是丑闻,而布努埃尔以他赖以成名的机智和精湛的技艺完成了这个故事。至于他的意图,只有布努埃尔本人说得清楚:「我不是故意要亵渎神明,但教皇圣若望二十三世比我更能清楚这种事。」

3《甜蜜的生活》(196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费德里科·费里尼的这部巨作或许是戛纳电影节上最受欢迎的影片,它讲述了一个在罗马的短短七天里寻找甜蜜生活的故事。费里尼的这部电影不仅大获成功,更奠定了他作为电影界最伟大导演之一的地位,还为世界带来了大胆的时尚、新奇的口头禅和词汇(你好,「狗仔队」!),以及一些值得咀嚼的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