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区里散步时,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在前面跑,家长在后面紧跟着,嘴里还时不时的叮嘱着“慢点,别跑那么快……”,生怕孩子不小心磕了碰了。

每当看到类似的场景,总会想起董宇辉曾说过的一句话——请不要太在意你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关心孩子,在乎孩子的安危很正常,但是如果过于干预和强调,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哥根廷大学精神病科神经生物学教授格拉德·许特指出:

“各种形式的不安全、害怕和压力都会在孩子脑中形成极易扩散的不安和刺激因子,这种刺激及其所导致的混乱会对大脑产生深刻的影响,导致孩子无法调用已经获得的知识,也无法学习新的能力。”

试想一下,当孩子刚学会骑自行车时,满心欢喜地想要探索小区的每一个角落,而父母则紧跟其后,不断重复着“慢点骑,小心别摔了”。

这样的叮咛虽然是出于关心,但无形中却给孩子传递了一种紧张的氛围,让孩子开始担心自己是否真的能够驾驭这辆自行车,甚至可能因此失去尝试新事物的勇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应该是充满乐趣和挑战的骑行体验,却因为父母的过度担忧而变得小心翼翼、畏手畏脚。

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变得对未知事物充满恐惧,缺乏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01 父母越在意,孩子越焦虑

类似上述家长与孩子的相处模式,其实就是我国亲子相处中很常见的一个问题——分离失败。

一般,分离失败多出现在孩子身上,比如在该断奶的阶段,孩子对母乳过于依恋;再比如在孩子刚步入学校的阶段,孩子对父母的过于依赖等。

但是,现如今,分离失败的现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父母身上,其主要原因就是父母常不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把他们当作自己的附属品或者工具,然后借助孩子来满足自身的需求,达成自己的目标和愿望,甚至添补自己曾经的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电视剧《小欢喜》中,乔英子的母亲宋倩英子说的那段话一样:

“妈妈最爱的就是你呀,自从你到妈妈的肚子里,妈妈就没跟你分开过,妈妈从来没有觉得你离开妈妈的身体了,英子,你是我的女儿,你是我最重要的人,咱俩的理想,应该是一样的呀。”

当父母把孩子当作实现自己愿望的工具,而忘了他们也是有生命、有思想的人时,就会希望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和学习。

一旦孩子做不到父母的要求,或者想要摆脱父母的控制,为自己而活,父母就会觉得事情超出了自己的掌控,因此感到焦虑。

而孩子呢,在父母的压制和自己想要独立的想法之间挣扎,既不想让父母失望,又不想违背自己的内心,所以也会感到焦虑。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父母越想控制孩子,就越焦虑;越焦虑,就越给孩子施加压力,而过重的压力又让孩子更加焦虑。

就像乔英子的妈妈,为了控制女儿,不惜篡改英子的志愿,而英子为了脱离妈妈的控制,也选择了跳河威胁妈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打破恶性循环的关键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抱着一只鸡,按着鸡的头让他吃米,结果鸡却一直反抗,不肯吃一粒米。

但当他松开手后,鸡却自由快乐的啄起米吃了起来。

陶行知说:“教育如同喂鸡,你强迫孩子去学习,把知识强行灌入,他是不情愿的。只有让他自由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效果才会很好。”

作为父母,我们若想让孩子像小鸡一样快乐的啄米,健康的长大,就该明白两件事。

首先,明白自己跟孩子是分开的、独立的两个人,孩子不是你的附属品,他是一个生命,一个独立的个体,以后还可能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而我们不可能陪伴他走完这一生。

其次,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历程,在对应的时期给予恰当的爱。

第一阶段(0-2岁):尽心呵护,尽量陪在孩子身边,逐渐安排识别物品、阅读等活动,培养排便、吃饭、自觉睡眠等习惯。1岁以后,孩子的模仿能力逐渐增强,我们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第二阶段(2-4岁):不要拒绝孩子的尝试,可以在他周围施以保护,但不要束缚他的手脚,更不能以消极或者体罚的方式批评他的主动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当孩子自己走路下台阶时,妈妈可以在孩子身边默默保护,不要吓唬他,更不要拒绝他,倘若孩子不小心摔倒了,你也无需过于担心和自责,尤其不要比孩子先哭出来。

第三阶段(4-7岁):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允许他在适当的范围内探索,尽量不要干预他与同龄孩子的社交,不要对他保护得太好,多尊重孩子的意愿,允许他自己做一些决定。

第四阶段(7-16岁):发现孩子的优点,尽力引导,不要对孩子的学习施加过大的压力,多关注孩子的心情,留给他足够的个人空间。

【最后写给父母】

网络上有一句特别流行的话——世间的爱都是为了团聚,唯有父母的爱是指向别离。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过度关注,加法做得越多,孩子的问题也就越多。

作为父母,我们要明白,育儿是一个渐渐放手的过程,我们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太在意孩子,就会违背这个规律,你的爱也会成为孩子的烦恼或者负担。

所以,为了孩子勇敢地走向他们自己的未来,请学会适时放手,让他们在爱与自由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