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

通讯员 熊婉婷 李力

5岁女孩外出游玩遭毒虫蜇伤,毒素进入体内引发脓毒性休克,生命垂危。万幸的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专家团队通过血液净化治疗,成功“洗掉”女孩体内的毒素。

夏季天气炎热,虫类活跃,是被毒虫咬伤的高发季节。7月3日,武汉协和医院专家提醒,带孩子户外活动时最好穿浅色、紧口的长袖上衣、长裤。一旦出现皮疹、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岁女童被毒虫蜇伤导致休克

依依(化名)今年5岁,家住河南信阳。6月24日凌晨1时,她被紧急转至武汉协和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生命垂危。

依依父母回忆,事发前的一周,夫妻俩和朋友相约去农家乐玩儿,依依和小伙伴在灌木丛里跑来跑去,玩得不亦乐乎。当晚回到房间后,妈妈发现依依的左小腿出现小面积的皮损和肿胀,很快她还出现了发热、呕吐、嗜睡等症状。因担心孩子状况,夫妻俩赶紧带她前往当地医院就诊,没想到的是,依依的病情进展非常迅速,被紧急送至协和医院。

入院时,依依的左小腿严重肿胀,满是大小不一的高张力水泡,左踝关节的创面破溃,数小时内从深紫色进展成黄色坏死组织。值班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并结合患儿的临床症状,初步怀疑是动物蜇伤所致,但此时患儿意识不清,家长也不清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患儿足部皮损

经进一步检查发现,患儿的炎性指标CRP高达287mg/L,而正常数值为0-10mg/L,同时合并急性肝肾功能受损、凝血功能障碍。很快,依依出现了脓毒性休克,生命危在旦夕。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医护团队立即给予抗休克抢救措施,并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经过16个小时的治疗,依依的肾功能明显恢复,但炎性指标仍然居高不下,因毒素不明,暂时无法进行药物拮抗解毒治疗。

6月25日上午,在全面评估病情并与患儿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后,儿科副主任李蕾教授带领团队为孩子进行了血液灌流串联持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的治疗。经过一次串联治疗,依依的炎性指标下降至87.76mg/L,脓毒性休克得到纠正,各脏器功能明显改善。在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下,皮损也逐渐恢复,目前病情稳定,待足部伤口痊愈后即可出院。

专科护士为患儿进行HP串联CVVHDF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科护士为患儿进行HP串联CVVHDF治疗

李蕾教授介绍,血液灌流主要用于抢救毒物、药物中毒患者。针对依依的组合型血液净化技术,可在最短时间内降低体内的毒素水平,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

户外活动时最好穿紧口长袖衣裤

“根据患儿皮损部位以及全身炎症反应,判断可能是蜂蜇伤。”李蕾提醒,随着气温升高,频繁出没的毒虫让人“防不胜防”,很多人习惯性用手去拍,这样很可能会导致更多问题。

比如遇到蜂类时,不要试图拍打,它们会在死亡前释放出信息素,把同伴引来继续攻击;另一种常见的隐翅虫,又被称为“影子虫”,体内有强酸性毒液,被拍死后毒液会流出,具有腐蚀性,引起的皮炎皮损呈线状或条索状红肿;此外,蜱虫叮咬时不要强行将其拔出,这样很可能会将蜱虫的口器折断,留存在皮肤里,引起异物刺激反应,增加感染的可能。

协和专家提醒,如果不是特殊虫体叮咬,仅表现为红斑、丘疹,没有出现水疱的情况下,可以局部外用炉甘石洗剂;如果局部肿胀比较严重,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协助水疱消退,同时还能止痒消炎;如果皮损多发,身体多处出现红斑肿胀,甚至没有蚊虫叮咬的地方也出现了类似皮疹,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缓解过敏反应;对于重症患者,特别伴有系统过敏症状时,如胸闷、呼吸困难、低血压等,建议立即至医院就诊。

李蕾提醒,孩子们夏季穿着清凉,在草丛、树林和灌木丛里玩耍时,稍不注意就可能被叮咬。家长如带孩子在户外活动,最好穿浅色、紧口的长袖上衣和长裤;户外活动结束后,家长应仔细检查孩子的身体,特别是肘窝、腋窝、脖子、耳朵背后、头皮、腹股沟等虫子容易藏匿的地方。一旦出现皮疹、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