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一位衣衫褴褛的母亲带着病中的小孩找到了钟南山的父亲钟世藩,钟世藩只开了一分钱的药,结果被其母亲怒骂。

事情是这样的。

钟世藩出生在福建厦门,从小失去了父母双亲,沦为了孤儿。由叔叔抚养,但是叔侄俩一直过着艰难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9岁时就被带到上海的一个大户人家做仆人,从小寄人篱下的生活,让他养成了独立和坚毅的性格。

后来他的五叔从事中药生意,生活光景也慢慢变好,他在五叔的资助下,才得以求学。这段生活,让钟世藩自小就体味到了生活不易。国家遭难时,他看到很多人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小孩子得了小疾病得不到及时救治,而身亡。

于是他决定学医,治病救人。21岁时,也就是1930年,他考入了北京协和医院,继而又出国读取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他致力于儿科医学研究。

一天,一位衣衫褴褛的母亲带着生病的小孩来就医,钟世藩只给孩子开了一分钱的药,该孩子的的母亲便觉得钟世藩给孩子开的药太少了,以为是钟大夫看不起她,给孩子不好好开药。

钟世藩平时话不多,没有做过多解释,只是嘱咐病人回去多喝水,多休息,按时吃药就好了。如果孩子到时候好不了,尽管来找自己。

结果没几天,小孩的病就好了。孩子的母亲却懊悔不已,觉得自己冤枉了钟大夫,于是专门上门致歉。

钟世藩一贯的准则是:用药简单有效,价廉安全。

后来在钟世藩的影响下,他的儿子钟南山也从事了医学。

钟南山曾说:“父亲行医留给自己的启示是,不要滥用药物,身体康复有一个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是医者仁心!不仅如此,钟世藩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儿科医学。是真正的钟爱这份职业,爱自己的病人。就连自己奄奄一息之时,他再次回到了儿科病房,并且跟亲人说:“不要做任何抢救。”

最后,他在自己工作过的儿科病房里,安详地走完了人生最后的日子。

钟世藩的从医准则也影响着钟南山,在疫情期间,八十四岁的钟南山奔波在抗疫的第一线,如铁人般拼命,有国士的担当,也有战士的勇猛。而他自己却说:“我不过是一个治病救人的医生。”

相对于钟世藩和钟南山的医学成就,世人更敬佩他们世代的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