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叶先生(化名)因餐后突发恶心呕吐、晕厥,被送往当地医院急诊救治,但病情迅速恶化,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血压难以维持,甚至一度心跳骤停。接到求助电话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ECMO(体外膜肺氧合)小组赶到现场,启动ECPR(体外心肺复苏)程序,并将患者送回该院重症医学科一区继续救治,好在经过医院及时抢救治疗,最终得以安然脱险。叶先生也没想到将自己“撂倒”的罪魁祸首,竟然是朋友自泡的“药酒”。

据叶先生的朋友回忆,叶先生平常喜欢喝点小酒,当晚因气氛热烈,叶先生多饮了几杯朋友自制的“药酒”。不料,餐后不久,叶先生便出现了明显的中毒反应,情况危急。朋友立即将其送往当地医院急诊救治。

面对如此危急的情况,当地医院迅速启动了紧急救援程序,但受限于条件,需要更高级别的生命支持技术。“患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跳骤停,需要体外生命支持。”凌晨1:20,广医附属番禺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到叶先生所在的当地医院的求助电话。该院的ECMO(体外膜肺氧合)小组迅速响应,不到半小时便赶到现场,为叶先生带来生命的希望。

到达现场后,ECMO团队发现叶先生仍处于极度危险的状态,反复出现室速、室颤,血压极不稳定。团队立即启动ECPR(体外心肺复苏)程序,仅用时20分钟便成功建立了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将氧合后的血液重新输入叶先生体内。随着鲜红色血液的流入,叶先生的自主心律逐渐恢复,生命体征趋于平稳。随后,在ECMO小组的护送下,叶先生被紧急转送至该院重症医学科一区进行进一步救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先生被安全送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一区继续救治

患者在ECMO、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下,仍间中有室性心律失常出现,除了洗胃、活性炭吸附和导泻等常规处理,医疗团队还采用了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联合血液灌流的血液净化治疗。经过医护团队精心治疗和护理,叶先生的病情逐渐稳定。48小时后,他的心律和血压均趋于正常,ECMO支持也逐渐下调。在入院的第三天,叶先生顺利撤离了ECMO,脱离危险。

事后,“药酒”的化验报告显示其中含有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等剧毒成分,正是这些成分导致了叶先生的中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头碱

乌头碱是一种来源于川乌、草乌、附子等植物的剧毒生物碱,具有行气止血、祛风除湿等功效,但毒性极强。成人口服纯乌头碱仅0.2毫克即可中毒,3-5毫克即可致死。民间常用它们来泡制药酒,药酒可外擦或外敷。由于乌头碱毒性难以通过普通烹饪方法破坏,因此自制“药酒”极易引发中毒事件。

怎样识别和预防乌头碱中毒?近年来,广医附属番禺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了多例因误食含乌头碱类的中药材或过量饮用药酒而引起的中毒病例。医生提醒,在服用乌头碱类药物或药酒后,出现心慌、胸闷、口周麻木、恶心、呕吐、头晕、腹泻等症状,怀疑乌头碱中毒时,要立即进行催吐,尽快将未被吸收的有毒物质排出体外,并立即拨打120,尽快到医院就诊,及时进行治疗。最好保留一些食用过的汤药或药酒,交给医生鉴别,以明确病因,便于尽快对症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 | 番禺融媒 记者麦裕玲

通讯员 | 蔡晶晶

编辑 | 邹皓明

校对丨胡普甜

审核 | 孙轶英

签发丨叶平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