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记者从东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东营市瞄准全省领先、全国一流,聚焦经营主体需求和关切,加力推进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营商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去年全市GDP、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今年以来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营商环境瞄准全省领先、全国一流,东营给出了切合自身实际的大胆探索和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营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家事,建立市政府领导同志与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通过企业家恳谈会、企业家会客厅等,面对面征求企业意见、解决困难问题。开展“千名干部进企业、百个部门进工地”、“四上企业”大走访、营商环境进园区等活动,主动下沉服务,摸实情、解难题、送政策,去年以来累计帮助企业解决诉求问题800余个。建立企业诉求“2110”接诉即办机制,将解决或服务确认时间压减到10个工作日以内,实现企业诉求全闭环快速办理,累计受理企业诉求7178件,按时办结率、合理诉求满意率均居全省前列。

全市集成运行涉及企业个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服务场景219个,“高效办成一件事”成为新常态。建成市县乡三级实体化的线下企业服务中心,开设“营商汇”线上数字平台,提供集成式、一站式服务,受理审批事项5万余件、为企帮办2万余次,做法入选“全国政务服务百佳实践案例”。聚力精简办事流程,“拿地即开工”审批压减至3个工作日,“验登用合一”改革缩减投产审批30天。建成1770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294个社会化政务服务合作网点,搭建“东好办·视频办”平台,447项政务服务事项“入驻”平台办理,打造覆盖市县镇村四级的一体化“视频办”服务体系。

同时,东营推出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多元供地模式,津潍高铁东营段项目从合卷上报到国务院批复仅用时70天,弹性供地做法被自然资源部肯定。全省首个完成海岸建筑退缩线划定,释放4万余亩发展空间,满足总投资209.94亿元的25个项目需求。深化金融辅导服务,辅导企业2038家,解决融资需求637.59亿元,2023年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贷款余额增长23.89%。出台“人才金政”40条,对到东营就业创业的人才,最高给予56万元补贴、100万元公积金贷款,深化人才引领“四链”融合发展,连续6年实现青年人才净流入。创新探索水权交易、排污权交易改革,完成国内首个以黄河水、长江水作为标的的水权交易。在全省率先建成“政企行”阳光执法监督平台,涉企执法检查一律上传平台公开,入企检查频次减少30%以上,去年12月省政府在东营市召开现场会予以推广。构建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模式,“双随机、一公开”按时完成率、检查结果公示率均达到100%,部门联合检查占比达到68.25%,协同监管水平不断提升。建成危化品运输车辆数字化监管平台,东营市被列为危化品道路运输交通安全协同监管全国试点城市。推动柔性执法,编制免罚清单纳入事项292项、轻罚清单纳入事项34项,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

为护航企业发展,东营出台政法机关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设立“项目警长”354名,率先在全省公安机关形成“一项目双警长”,靠上保障重点项目,累计挽损2.3亿余元。成立全省首家市级人民调解中心,累计调解案件5000余起、协议金额近20亿元。建设全国首家劳动人事争议“裁审协同办公平台”,提升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率,全市裁审一致率提高至90.08%。开展“法治体检”活动,编制《民营企业常见法律风险与防控指引》,帮助企业及时发现法律风险,切实增强防范能力。

今年,为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根据国家、省最新部署要求,东营在学习借鉴上海、重庆等地营商环境创新举措基础上,迭代出台了营商环境5.0版工作方案——《东营市营商环境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5年)》,加力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行动计划》对2024、2025年两年的工作思路和目标进行了谋划,提出,2024年年底前,政企沟通、“2110”企业诉求快速办理机制更加健全、成为常态,帮助经营主体解决一批难点堵点问题,推出一批具有东营辨识度的改革品牌,整体工作保持全省前列水平。2025年年底前,全周期、数字化、集成式服务企业制度体系更加健全,营商环境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重点领域、重点工作力争在全省乃至全国树立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