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在北大任职的一对教师夫妇突然失踪,不知去向,亲戚朋友们遍寻无果只能放弃。

直到2011年,这对夫妻再次出现在了公众视野里,原本光鲜亮丽的高知夫妻变得灰头土脸,衣衫褴褛,花光了350万的毕生积蓄,在深山老林里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看着如此落魄的夫妻俩,曾经的一些富豪朋友们痛心疾首,打电话说:“缺多少钱我都能给,不能让你们一家这么受苦啊!”

夫妻俩却婉言谢绝了:“他不知我内心里有多富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孩子的到来让这对夫妻陷入了两难,他们不想回到那个已经变得陌生的社会,可年幼的孩子需要接受良好的教育,需要接触外面的世界,这是在人迹罕至的深山里无法触及的。

这对夫妻当初为何离开?他们又会不会为了孩子而回归?这家人后来怎么样了?

时隔多年的对话

2011年3月19日,新华社战地记者唐师曾接到了一个陌生来电,电话接通后,里面却传来了一个他再熟悉不过的信阳口音:“我是王青松!”

唐师曾“噌”地一下子站了起来,再三确认了对方没有说谎后,这个见过大风大浪的记者也忍不住红了眼眶……

来电的人正是11年前,和妻子双双消失的北大学霸王青松,消失前,王青松在北大教法律,妻子张梅则是教英语。

唐师曾和王青松是北大国政系的校友,两人在同一间宿舍住了好几年,就睡在上下铺,还经常睡一个被窝,无话不谈,是折不断、打不散的铁哥们。

王青松辞职消失后,唐师曾是最着急的人之一,多年来一直在打听好友的下落,却始终了无音讯,不停地猜测好友是出家了,还是出国了,始终不敢往最坏的方向想。

打完电话的第二天,两人时隔多年再次相见,见面时,唐师曾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这个衣衫褴褛,顶着一个鸡窝头,蓬头垢面的中年男人简直让他不敢相认。

看出老友的惊讶,王青松没有在意,而是放下了自己千辛万苦带来的礼物:野鸡蛋、芹菜、羊肉、羊油、红豆、黑豆、大米……这些都是王青松和妻子亲手栽种、培育出来的,双手上满满的老茧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老友不解的目光里,王青松把这些年的经历娓娓道来……

王青松出生在河南洛阳的一个农村家庭,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世世代代务农,却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王青松。

从小王青松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拥有超强的记忆力,很多东西看一遍就能背下来,几乎能达到过目不忘的地步,有天赋的人才大多都不会被埋没,王青松也因此顺利进入了机关单位,端起了铁饭碗。

高考恢复以后,王青松动了心思,一直以来,他都没有因为端上铁饭碗而彻底躺平,反而不忘读书学习,增长见识,高考恢复后给他了一个继续向上路径,几乎没有怎么犹豫他就报名了高考。

越努力就越幸运,1979年王青松成功考上了北京大学,一开始是想着毕业回乡工作,报考了国政,本科毕业后,他又觉得法律系更有前途,于是1983年考上了北大法律系硕士,毕业后他却没有离开,选择了留校任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学校的这段日子是王青松最为轻松愉悦的时光,身边都是志同道合的精英学子,真正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家人看来毫无用处的奇思妙想,在这座学府里他都能找到共鸣,这让王青松的内心世界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不仅如此,他还结识了几个如唐师曾这样的好兄弟,在学业上答疑解惑,在生活中互相帮助,是他此生的幸事。

1985年,全国大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养生”热潮,王青松对此充满了兴趣,闲暇之余深入研究,没多久就成为了“养生”专家,还开办了“养生班”讲课,前来听讲座的人不乏北大、清华的莘莘学子,每个人的眼中都充满了对他的狂热崇拜。

靠着讲学,王青松积累了大批的财富,还在一次讲学时认识了此生的挚爱:张梅

张梅是本地北京大妞,家风开放,性格爽朗,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北大任教,教英语。

一开始她只是想来凑凑热闹,可一看到在讲课时侃侃而谈的王青松,这个大大咧咧的姑娘一下子就沦陷了。

张梅注视着王青松的时候,殊不知王青松的余光也在打量着她,尽管来听课的人很多,但王青松还是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中的张梅:“她气质好。”

男未婚女未嫁,两个孤独的年轻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相似的三观让他们无话不谈,两个孤独的灵魂越走越近,最终修成正果。

在朋友们来看,两人都是知识分子,郎才女貌,尽管年龄相差了12岁,但只要足够相爱就没什么问题,这对情侣还在北大传出了一段佳话,人们聊起时言语间满是羡慕。

1990年,“养生”热潮逐渐褪去,王青松的境遇一落千丈,从以前的光芒万丈跌到了谷底,养生班再也开不下去了,失去了最重要的经济来源。

好在王青松很快就振作了起来,毕竟他还是北大的教师,摆正心态后,他准备继续深造,想要考取北大哲学系的博士,但这次好运似乎离他而去了,没能考上后,他又转头考本专业,也就是法律系的博士,依旧没能考上。

在最失意的这段日子里,爱人张梅始终不离不弃,并没有因为王青松的失败而离开,反而成为他最坚强的后盾,给他从未有过的关怀。

1995年,王青松和张梅正式领证结婚,婚礼很简单,只邀请了双方的家人和几个亲朋好友,很是热闹了一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事到了这里,所有人都觉得夫妻俩从此就安分教书,然后生儿育女,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可让大家没想到的是,夫妻俩却慢慢开始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经常找不到人,直到2000年,双双消失,再也不见踪影。

追寻心中的桃花源

说起当年辞职离开的事情,王青松心中多少还是有些留念,但却没有后悔过。

或许是因为在农村长大的原因,王青松一直觉得自己和身边的同学朋友们有些格格不入,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里,他总能感到一种深深的孤独,始终觉得只有故乡的土地才是他最终的归宿。

在关闭了养生班,两次考博失败后,这样的孤独感总是在午夜梦回时给他内心最沉重的一击,让他更加想念故乡的简单生活。

看出了爱人的不对劲后,张梅几乎是逼问王青松吐露了自己的心声,在得知王青松想要回归心中的“桃花源”后,张梅并没有斥责,反而表达了强烈的支持。

尽管是在喧嚣的城市长大,但张梅也十分向往安静的环境,厌恶嘈杂和污浊。

于是两人先是搬离了北大,在香山的一处僻静地租房子住,还计划回到王青松的老家洛阳归隐,利用节假日时间,两人回到了洛阳老家,租了几亩地来耕种,感受着农耕火种的原始生活,为未来的归隐山林做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外人看来,这对夫妻的想法简直难以理解,放着城里的舒服日子不过,跑到深山老林里自讨苦吃,这不是有病嘛!

但夫妻俩却不在乎外人的评价,这些苦他们甘之如饴。

然而两人都是老师,不能因此而荒废了本职工作,可路途遥远,耕地得不到良好的照顾,很快就会荒废,夫妻俩急得不行却没什么办法。

恰好此时张梅觉得自己工作5年都没能评上讲师,后来学校与时俱进要求教师要学会用电脑,张梅又不喜欢机器,萌生了想要离职的念头。

一边是即将荒废的“桃花源”,一边是逐渐变得厌恶的工作,张梅几乎没怎么犹豫在1998年毅然辞职离开,尽心尽力照顾自己的“桃花源”。

张梅的辞职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朋友们不明缘由,但也没过多评价,反而转过头来安抚王青松,生怕他一个想不开也辞职了。

王青松嘴上不说,心里却已经盘算好了未来的计划,于是2000年,王青松也选择了辞职,和张梅一起不声不响地消失了。

外界的兵荒马乱,夫妻俩不想也没有心力再去管,他们一门心思地扑在了建设“桃花源”上,经过仔细考虑后,两人并没有留在洛阳老家,而是在北京和河北交界处,一个人迹罕至的小山村里停留了下来,在村里租下了几亩地,住在小屋里,过上了脸朝黄土面朝天的生活。

村民们对这对穿着打扮都十分不同的夫妇充满了好奇,在得知了两人的来历后,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震惊和怀疑。

在村民眼中,能够读书识字,跳出农村是许多人一辈子的梦想,更别提夫妻俩还是北京大学,那个所有学子都梦寐以求的学府任教的老师,那可是多少人一辈子都达不到的成就!

可现在,这对夫妻居然辞掉工作来种地,这不是失心疯嘛!

村民们觉得这对夫妻指不定有点什么毛病,背地里议论纷纷,明面上爱答不理,夫妻俩适应不了这样的生活,又产生了离开的念头。

恰好,王青松在放羊的时候,一头羊脱离了队伍跑不见了,他在找羊的时候来到了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沟里,这里曾经也有住户,但环境实在艰苦,陆陆续续都搬走了,只留下了一片空荡荡的山沟沟。

可王青松却看到了他心目中的“桃花源”,这里没有其他人打扰,是一个纯天然的王国!

张梅来看过后,也同样欣喜不已,两人没怎么犹豫,租下了2500亩的山地,50年的租期20万左右,两人十分满意。

因为年代久远,这里的耕地大多已经荒废,夫妻俩就只能自己动手重新垦荒,吭哧吭哧地开垦出40亩地,种上了玉米、高粱、大豆之类的口粮谷物,还种了桃树、苹果树等果树以便补充维生素。

不仅如此,夫妻俩还养了20多头牛、2头骡子、1头驴、3头猪、200多只羊,还有一些鸡鸭猫狗,连放牧都准备一并做起来。

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两人来说,耕种时的每一件事都是如此的新鲜,王青松因为家中务农还算有些经验,可对张梅来说,那可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看什么都新鲜,但做什么都没办法一次做好,把小鸡养死的时候难过得直掉眼泪,但看到新种的果树冒出了绿芽又会欢呼起来。

除此之外,夫妻俩一直拒绝使用化肥等人工产品,坚持纯天然饲养,连粮食和饲料,两人都是自己纯手磨的。

追求纯天然、无污染也是两人选择归隐的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城市改造、人工产品……每当看到汽车发动时冒出的黑烟,两人的眉头就能皱得夹死苍蝇。

为了过上无污染的生活,夫妻俩简直严苛到了极致,山外的车辆不准进入山里,采购生活物资的时候,都会亲自上阵,和雇来的工人们用担子挑进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山林太大,两个人忙不过来,只能请工人帮忙,但坚决不允许工人在山里过夜,白天不准抽烟,下工了就得赶紧离开。

两人还很排斥一些人工造物,刷牙只用盐水,洗衣服用草木灰、皂荚,洗澡也不用沐浴露,筷子也是自己做的。

为了防止有人闯入,夫妻俩还养了藏獒,没有主人带路,外人别想进来。

隐居山林的11年里,夫妻俩几乎没怎么出过山,王青松因为要采买物资,偶尔会去周边的县城,张梅更是只离开过两次,一次是因为更换二代身份证,一次是办存折挂失。

山里也不通电不通网,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照明全靠蜡烛,后来改用了太阳能发电的灯。

如此艰苦的生活条件,夫妻俩却十分满足而幸福,父母也曾来和他们居住过,却没过几天就走了。

张梅的父母劝说不无果,对外也只宣称是女儿出国了,所以这么多年来,除了父母以外,没有人打扰过他们,夫妻俩对此也很满意。

但人生处处充满了意外,就在夫妻俩以为能够就这样平平淡淡过完一辈子的时候,一个新的变数出现了:张梅怀孕了。

回归社会?

新生命的到来让两人措手不及,但很快就做好了一切准备,但为了不让孩子受到污染之类的,两人做了一个不那么明智的决定,不去医院检查,也不去医院生产,自己接生。

2003年,35岁的张梅生下了儿子王小宇,由丈夫王青松亲自接生。

虽然过程很慌乱但好在结果是好的,母子平安,孩子也十分健康。

孩子的到来给这个宁静的小山村带来了一些喧闹,但更多的是欢声笑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父母的教导下,王小宇快乐的成长着,他没有和其他同龄人比较的压力,每天带着小羊们跑来跑去,所有的动物都听他指挥,俨然是这个小山沟里的国王。

夫妻俩依旧秉持无污染的生活,王小宇也因此从未走出过山沟,他的世界里只有身边的动物朋友和爸爸妈妈,还有偶尔来干活的农民工叔叔们。

时间飞逝,王小宇很快就7岁了,因为有着高知父母,虽然没有上过幼儿园,但在教育方面没有落下过,张梅买来“人大版”的小学课本亲自教学,数学、英语、语文都没有落下。

可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夫妻俩心里犯起了嘀咕,这样把儿子困在大山里是不是太自私了?儿子总有一天要自己生活,不能一直在山里,一辈子不出去吧?

另外还有经济方面的考量,11年的隐居生活把两人的积蓄消耗得七七八八,这其中包括了张梅当年给出国留学生讲GRE的报酬,和编教材的收入,以及王青松多年的积蓄和卖掉老家房产的钱,零零总总加起来都已经350多万了!

而且他们只能勉强做到自给自足,用钱的地方一个没少,却没有什么收入,一直在坐吃山空。

夫妻俩还和周边的村民们关系非常差,和这个地方格格不入,牲畜经常跑不见或是被村民偷走,上门去要的时候就会狮子大开口,让夫妻俩很是恼火。

种种考量之下,夫妻俩商议后决定,尝试着回归社会,就算不能回去,也得为儿子的教育做打算。

思来想去,王青松联系到了自己的老友唐师曾,希望以对方的影响力,能够帮他走出困境。

听王青松说完多年的经历后,唐师曾十分感慨,还亲自赶到了王青松的“桃花源”,看着夫妻俩在简陋的房屋前,穿着灰扑扑的布艺,动作麻利而娴熟的放羊、拉磨、耕种……他怎么也没办法把两人和自己印象里的金童玉女对上号。

唐师曾十分仗义,也被自己好友的故事所打动,亲自撰写了一篇文章讲述了王青松的经历,文章已经发表立刻吸引了无数媒体的关注,但王青松只接受了少数媒体的采访。

夫妻俩也因此回到了阔别了多年的现代社会,看着漂亮的彩电和手中的小巧手机,他们十分不适应,对于网络的应用也很是陌生,尽管现代社会的生活很便捷,但两人却很排斥,他们十分想念山村里的生活。

但为了儿子,他们像许多普通父母那样做出了妥协,尝试着找工作却因为和社会脱节太久而阻碍重重。

一开始夫妻俩想着把老师请到山村里来给儿子上课,不想让孩子接受填鸭式的教育,可如此艰苦的环境,除非有着十分丰厚的报酬,否则很少有人能够坚持,一直没能施行。

之后的日子里,关于夫妻俩的消息越来越少,再加上他们的有意回避和消息的更新换代,很快就在公众视野里销声匿迹了。

直到2016年,在唐师曾的个人社交账号里才发布了一些关于夫妻俩的消息,原本王小宇已经被北大附小录取,但不知怎么的,王青松却在一家杂志上发布了一篇文章,因此产生了一些矛盾,这件事也不了了之。

最后的消息是2020年,唐师曾在个人社交账号的视频里还是会提及老友王青松,但他也坦言自己已经有一段时间没能见到对方了,虽然还能联系上,但是已经没了小山村的定位,不知道该怎么去找他,也不想去打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算一算时间,王小宇也应该到了要上大学的年纪了,但愿他能够顺利接受教育,过上他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