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听障人士“听见”

公正的声音

近日,宿城法院进行了一场特别的调解,法庭里听不到原被告的声音,审判席上也看不到法官的身影。

正是这样一场特别的调解,成功化解了一起原被告双方均为听障人士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用代价最小的方式克服沟通问题,让双方充分表达意见、调查清楚案件事实?”翻阅着这本标的仅有3000元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卷宗,封面上“当事人是听障人士”这行提示让承办法官邓建陷入了沉思。

事情要从2023年说起,当时被告因索要欠款需要请手语翻译,经原告介绍认识了某手语机构,并向原告借款3000元支付服务费。后经多次索要被告仍未偿还借款,原告情急之下申请法律援助,委托律师起诉。

如果正式开庭,需要联系手语老师,程序上也要花费更多时间。好在证据显示钱是从微信上借的,说明当事人可以通过文字交流。考虑到原告提供的证据比较充足,邓建当即决定先通过短信约被告到法庭,了解案件情况的同时试着解决沟通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告到庭后情绪比较激动,先是急切地打着手语,看法官不明白,又在纸上快速写着字,不时做着动作解释,看上去满心委屈。

“别着急,慢慢来”“法院会尽最大的努力帮你解决问题”。邓建坐到被告身旁,一边用文字安抚被告的情绪,一边整理出被告主张:之所以不愿意偿还借款,是因为被告与原告介绍的手语机构沟通不畅,对服务也不满意。

“对机构不满意、认为合法权益受损可以申请法律援助,通过起诉等方式主张权利”“借款真实存在就应该承担还款责任”...在邓建的释明和引导下,被告的情绪逐渐平复,心结也慢慢打开,对向原告借款支付服务费的事实表示认可,愿意第二天和原告一起来到法院调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天,为了确保当事人能“说”清楚,也能“听”明白,邓建专门建立了微信群,还邀请当事人家属到场担任手语翻译。伴随着手指敲击屏幕的滴滴声,签字笔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以及法官奔走在原告席和被告席之间的踏踏声,一场“无言”的调解流畅地进行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分5个月偿还,你同意吗?”“如果被告有一期逾期,你可以就全部款项申请强制执行,明白吗?”邓建耐心引导双方通过文字的方式表达自己,也细心地将调解方案一遍遍地修改在纸上给他们看。

看着法官忙碌的身影和桌上那一张张写满文字和数字的纸,原告也被法官耐心细致的释法说理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打动,表示愿意积极配合被告维权。最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无声”沟通,双方当庭达成调解,纠纷圆满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达成调解

“让每一个当事人在法庭上感受到司法的态度和温度是我们的本职。听障人士只是沟通上有些不方便,设身处地为不同的当事人多想一些、多做一些,这才是法官的担当。”邓建说。

文、图:新闻处

校编:耿亚中

审核:李瑞武

如果您喜欢我们推送的文章,请将"宿迁中院公众号"加为星标,分享您喜欢的文章并点击页面下方的“在看”“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