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5个奖项中的最高级别奖,也最具分量,是国内给予科学家的最高荣誉。自2000年至今,共有37位科学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们不仅是追求真理、专注科学技术的典范,更是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楷模,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这37位科学家中,绝大部分是国内高校自主培养的优秀学子,甚至有接近一半的人没有出国留学的经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验证了,我们的高校也能提供高水准的教育,培养出引领世界科技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以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等国内一流大学为引领,一百多年来为国家各领域建设输送了大批精英人才,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就是他们当中的优秀代表。

下面,我们就来细细分析一下,哪些大学培养了最多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由于每位获奖者的学历不同,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所读院校不同,这里仅以本科毕业院校作为统计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毕业院校统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毕业院校统计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 5位:王选(2001年)、王忠诚(2008年)、于敏(2014年)、屠呦呦(2016年)、曾庆存(2019年)

作为国内龙头高校,北大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有重要地位。它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直到今天也依然是国内一流大学的标杆。北大不仅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实力担当,其理学更是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实力强劲。

北大共培养了5位“最高奖”得主,其中,王忠诚、屠呦呦所求学的北京医学院,前身是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开办的第一所专门传授西方医学的国立学校,建国前也是北京大学的医学院。后来经过数十年的独立发展,该院校在2000年又与北京大学合并,可以算作是一种回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

·5位:金怡濂(2002年)、叶笃正(2005年)、吴征镒(2007年)、郑哲敏(2012年)、王大中(2020年)

自成立以来,清华大学就一直引领国内大学的发展,其无与伦比的导师团队和科研实力吸引了无数年轻的有识之士前来求学。今天的清华,不仅综合办学实力在国内遥遥领先,其工科实力更是无出其右者。

一百多年来,清华为国家建设培养了无数精英,其中就包括5位“最高奖”获得者。叶笃正、郑哲敏等人求学时,清华正值西南联合大学办学时期,由于其学籍为清华大学,故同样算作清华校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交通大学

交通大学

· 5位:吴文俊(2000年)、徐光宪(2008年)、王振义(2010年)、黄旭华(2019年)、顾诵芬(2020年)

交通大学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成立于1896年的南洋工学,直到1956年,交大整体西迁至西安,仅留造船系在上海原校址;1959年,西安、上海两地的交通大学正式独立办学,成为今天的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交大一直以工科见长,尤其是交通类学科极具优势。分离成两校独立办学后,两校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优势,均成为国内一流院校。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上海交大已经成为继清华、北大之后,国内排名第三的高校;西安交大虽然整体实力比不上上海交大,但作为“C9联盟”成员之一,引领西部高校建设。

既然如此,那么交大培养出来的5位“最高奖”得主,均可以算作是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的校友。

值得一提的是,王振义于1948年从震旦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前身)毕业,故通常认为是上海交大的校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国立中央大学)

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国立中央大学)

· 3位:闵恩泽(2007年)、吴良镛(2011年)、张存浩(2013年)

南京大学的前身——国立中央大学,曾经作为亚洲第一学府,傲然立于世界名校之林。后来,中央大学作为“五大母校”之一,将大量实力雄厚的学科调出至其他院校,文理学院与金陵大学文理学院合并组建了新的南京大学,化学工程系则在后来发展成为今天的南京工业大学,工学院独立为今天的东南大学。

吴良镛在1944年毕业于西迁重庆的国立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闵恩泽在1946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张存浩则在1947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化工系。

今天的南京大学,为“华东五校”之一,虽然没法与巅峰时期相比,但其理学类学科依然强劲;东南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一直都是以工科见长的院校,不过南工大还未入选“双一流”,整体实力与南大、东南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中科技大学(原同济大学医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原同济大学医学院)

·2位:吴孟超(2005年)、侯云德(2017年)

吴孟超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侯云德则于1948年至1955年求学于同济大学医学院。那时候的同济大学医学院属于同济大学,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整体迁往武汉,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并在后来发展成为同济医科大学。2000年,同济医科大学与华中理工大学合并成为华中科技大学。

故而,吴孟超、侯云德两位院士可以算是华科校友,也可以认为是同济大学校友。

不可否认的是,原同济大学的医学院曾经是国内赫赫有名的医学院,在近代中国医学发展和人才培养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数十年时间里,同济医科大学在医学领域中聚集了突出的优势,事实上,也是因为合并了同济医科大学,华科的实力才得到极大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2位:谷超豪(2009年)、程开甲(2013年)

1952年的全国院系大调整中,原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中国科学院和其他高校,主体部分在杭州重组为若干所院校,在后来独立发展成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均是浙江省具有入围“211工程”实力的院校。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再度合并,组建了新的浙江大学,成为浙江省的“巨无霸”大学,也是继清华、北大之后,与上交、复旦、南大和中科大齐名的“华东五校”之一。

毕业于浙大的谷超豪、程开甲两位“最高奖”得主,也是浙大优秀校友的代表。1943年,谷超豪考入了浙江大学,师从数学大师苏步青;1937年,程开甲考入了浙江大学,受教于束星北、王淦昌、陈建功、苏步青等科学巨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

·2位:王泽山(2017年)、钱七虎(2018年)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也就是鼎鼎大名的“哈军工”,是建国以来一所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影响的军事工程学府,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其中就包括王泽山和钱七虎两位。后来,哈军工经过改制,发展成为今天的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工程在“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领域具有突出的优势,办学方略,为我国船舶工业、核工业、国防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已成为国内船海核领域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燕京大学

燕京大学

·2位:黄昆(2001年)、谢家麟(2011年)

在近代中国的教育史上,曾经出现过一批实力不俗的“教会大学”,其中就包括在当时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燕京大学”。建国之后,教会大学悉数拆分或并入其他院校,燕京大学的院系也悉数调出,其中工学院并入清华大学,学文学院、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原燕大校园“燕园”也成为了北大的主校区。

时至今天,关于燕京大学的传承没有定论,虽然北大吸纳了燕大的大部分人才和校园,但也不能因此将燕大归入北大。因此,黄昆和谢家麟两位获奖者的毕业院校依然算作“燕京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以上8所院校之外,还有10所院校也培养出1名“最高奖”得主。

(1)西南大学:袁隆平(2000年),1953年毕业于原西南农学院农学系;

(2)南开大学:刘东生(2003年),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注册学籍为南开大学;

(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永志(2003年):1952年报考了清华大学航空系飞机设计专业,后因为院系调整并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4)山东农业大学:李振声(2006年),1951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农学系;

(5)西北工业大学:师昌绪(2010年),1945年毕业于原西北工学院;

(6)北京理工大学:王小谟(2012年),1961年毕业于原北京工业学院;

(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赵忠贤(2016年),1964年毕业于中科大技术物理系;

(8)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2018年),1953年,刘永坦以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大三时作为预备师资到清华大学进修;

(9)武汉大学李德仁(2023年),1963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航测系,该学院后来并入武汉大学;

(10)山东大学:薛其坤(2023年),198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光学系激光专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需要说明的是,孙家栋曾在1948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学习俄语,后转入汽车系;1951年被派往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发动机专业学习,是历届“最高奖”得主中唯一一位没有在国内完成本科学业的。

不仅如此,有18位“最高奖”得主没有出国留学的经历,是由国内高校自主培养出来的。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高校培养出来的科学家能更多地斩获诺贝尔奖,在世界科学舞台上绽放风采,也帮助我们的高校建成世界一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