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本武侠故事的结局不是一身神功的主角击败大恶人,最终抱得美人归,那这样的故事能被读者喜欢吗?金庸就用自己的作品证明了不仅能,而且能让它成为经典。

郭靖的结局就不太美好,与其说他是《射雕英雄传》的主角,倒不如说他是“射雕三部曲”的主角,毕竟他就是三部曲中的灵魂人物,既然如此,金庸为何要再《倚天屠龙记》中赐郭靖一死?给郭靖一个相对体面的结局不好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靖、黄蓉剧照)

儿时读不懂,如今人到中年再读这三部曲,便有了全新的感悟。

一、被写死的主角

其实“写死主角”这事在金庸的故事中并不稀奇,比如他在《天龙八部》也将萧峰给写死了,甚至与郭靖之死还不同,毕竟郭靖之死还只是一笔带过,是由后世武林人士提了一句而已,而萧峰则是直接在正篇故事中就被写死了。

不过萧峰之死可以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来形容。

原因很简单,顺着剧情读下来,萧峰其实早已面露死相,当初他因为误信康敏的谗言而亲手打死挚爱阿朱后,就有了求死之心,还是萧远山出手阻拦才让他暂时打消了寻短见的念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靖剧照)

而到了少室山大战时,他与父亲相认,可父亲却被扫地僧点化,放下了仇恨,他还有什么活下去的理由?

再到末尾的宋辽大战,他为了平息宋辽纷争而不的不配合两位义弟擒下辽帝,继而做出逼迫辽帝退兵之举,此举虽然是出于大义,但对于萧峰而言,这也是以下犯上之举,他会觉得自己无言立足于天地之间,也完全说得通,他确实是已经没有活下去的动力了。

而郭靖则不同,他是有活下去的理由的。

二、活下去的理由

其实金庸也没少在剧情中铺垫郭靖可能迎来战死沙场的结局。

比如《神雕侠侣》原著第二十一回中,那时的杨过可还没有成为大侠的觉悟,他不解为何郭靖要守卫襄阳,于是这伯侄之间便有这么一番对话。

原著道:“杨过问道:‘郭伯伯,你说襄阳守得住吗?’郭靖沉吟良久,手指西方郁郁苍苍的丘陵树木,说道:‘襄阳古往今来最了不起的人物,自然是诸葛亮。此去以西二十里的隆中,便是他当年耕田隐居的地方。诸葛亮治国安民的才略,我们粗人也懂不了。他曾说只知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最后成功失败,他也看不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芙剧照)

郭靖虽然有些木讷,却不是蠢人,他又如何不知道凭借一己之力难以抵挡蒙古人的千军万马?所以他的态度也是十分悲观的,他知道襄阳城迟早会被攻破,他能做的也只是死守到底。

所以这里就已经铺垫了郭靖的结局。

但后来的剧情中出现了转折点,郭靖夫妇有了活下去的理由,即“倚天屠龙计划”。

关于那计划,金庸是借峨眉派传人解释过一番。

说是:“郭大侠当年名震天下,生平有两项绝艺,其一是行军打仗的兵法,其二便是武功。郭大侠的夫人黄蓉黄女侠聪明机智,当时她眼见元兵势大,襄阳终不可守……郭大侠夫妇将这兵法秘笈藏在一个绝顶机密的所在,另在两块玄铁铁片之上,刻上了这所在的地图,并注明进入的方法,将铁片藏入了倚天剑和屠龙刀之中。要得这兵法秘笈,须得先寻到铁片,而如何剖刀剑取得铁片,却要刀剑互用,缺一不可。”

而那倚天剑与屠龙刀则被分别交由郭巷与郭破虏保管,可惜郭破虏也在襄阳大战中战死,屠龙刀从此流落江湖,郭襄花费了大半辈子的时间也没能将宝刀找回。

一切看似十分合理,却又不太合理,就因为以黄蓉的聪明才智,她绝对能够设想得到“刀剑流落江湖”的可能性,因为当年的郭破虏可没有表现出多强的实力,他如何能担起“保管屠龙刀”的重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芙、郭破虏剧照)

就不说郭破虏了,哪怕是后来成了峨眉派祖师婆婆的郭襄,当年也不过是个恋爱脑的小妮子,郭靖夫妇凭什么信任这小女儿能保住倚天剑?

所以无论怎么看,倚天剑与屠龙刀都应该是由郭靖夫妇亲自保管更为合适,即便他们的身份敏感,不适合保管刀剑,他们也该尽力保住性命,以便在暗中协助一双儿女保管刀剑之谜,而不是毫无意义的战死在襄阳。

所以金庸安排郭靖夫妇死在襄阳的结局其实是不太合理的,但这只是当年初读此段的想法,如今再回过头来看,金庸向来喜欢为角色的名字赋予一定的含义,所以结合郭靖那三个子女的名字来看,郭靖夫妇会战死在襄阳,也完全合理。

三、三个子女的名字

郭靖那三个子女的名字有何玄机?

若单单只看一个郭芙,那这名字没什么说头,不过是郭靖夫妇希望自己的女儿如出水芙蓉一般水灵,但在郭襄与郭破虏出生之后,将三个孩子的名字连在一起,便有了截然不同的含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襄、郭破虏剧照)

其实郭靖夫妇选择在战乱的时代再生下二胎的设定本就不符合人之常情,显然,金庸让郭襄与郭破虏出生,是带着某种使命的,与其说他们是独立的个体,倒不如说他们是为了让郭靖夫妇的形象更伟岸才出现的棋子。

而郭芙、郭襄、郭破虏这三个孩子的名字连在一起便是“芙襄破虏”,将那“芙”替换成同音的“扶”便得到了“扶襄破虏”的答案,这即是郭靖夫妇的决心,他们的余生已经与襄阳城绑定在一起,扶襄破虏便是他们余生所求,也可以说他们是在为孩子起下这几个名字的时候,就已经决心与襄阳城共存亡了。

郭靖之死固然让人意难平,但这样的设定也让他悲情英雄的形象变得更加伟岸了,而且正是这份“意难平”,才让读者忘不了关于郭靖的故事,不得不感叹金庸的安排着实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