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强教授认为,全球范围内,中国孩子投入学习的状态是最为疯狂的。

学习压力之大前所未有,就连在校园里,那十分钟的课间时间对孩子们来说也是奢侈品。

在如此压抑的环境下,中国孩子何时才能拥有发现实现自我的机会?我们是否应该反思并改变这种异化的教育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腾讯网 心理中国】(链接附在文章末尾),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中国孩子异常疯

郑强教授直言不讳地指出,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让孩子们如此疯狂地投入学习。在他看来,中国孩子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几乎没有自由支配的游戏时间。

郑教授说,中国孩子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时间都被课内课外的学习任务填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放学后,他们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培训班,直到晚上10点多才能回家。周末和假期同样被安排了紧张的课程,寸步难移。

即便在学校里,孩子们也为时间而奔波。郑教授认为,学校里那十分钟的课间时间,基本上是可有可无的。

这十分钟不仅要用作如厕、吃点心,还要完成扫地、打扫等年级任务,根本无暇歇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的童年被拮据在狭窄的书房,取而代之的是枯燥乏味的练习册和教辅读物。

即便是周末和假期,孩子们也很难摆脱被课业追赶的阴影。家长将他们层层包围,生怕他们贪图游戏而荒废了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教授感叹,在其他国家的学校,课间时间往往会长一些,学生可以自由活动、休息、玩耍。但在中国,孩子们似乎永远没有这样的自由时光。

中国孩子的一切时间都被学习职务所占据和规划,这种状态确实是其他国家所少见的。

郑教授说,即便是一些发达国家,虽然教育重视程度很高,但也没有像中国这样,将孩子们的生活完全归为"应试"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家长互相“甩锅”

郑强教授认为,如今孩子学习压力之所以如此之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长和学校缺乏真正负责任的教育理念,存在相互"甩锅"的行为。

从家长角度来看,郑教授认为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缺乏正确引导,把全部责任归咎于学校和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抱怨老师教学质量不高,课业太重,但自己是否给予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是否主动与老师沟通孩子的学习状况?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

同时,也有一些家长把过高期望压向孩子,安排重种课外补习班,妄图一劳永逸考上理想学校。但这实际上也是在逃避自己对孩子全面培养的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教育方面,郑教授直指当下教育中存在的"唯分数论"态度,这是很多问题的根源所在。

为了追求升学率和分数指标,学校和老师往往把沉重的课业压向学生,忽视了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性。这无疑是一种短视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也有一些教师存在敷衍教学、临时应付的现象,缺少对学生个性特点的关注和因材施教的引导,把教育的初心抛诸脑后。

可以说,这样的教育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更是在在剥夺了孩子成长的快乐和获取知识的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家长和学校相互"甩锅"、推卸责任后,受苦的自然是孩子们。在缺乏正确引导的环境中,孩子们很容易养成逃避责任的习惯。

他们学会把过错归咎于他人,而不是反思自身,最终走上一条错误的成长道路。长此以往,孩子不仅很难养成主动学习的品格,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将日渐萎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要被分数绑架

郑强教授一直主张,家长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应该摒弃片面追求成绩的做法,而是要秉持一种更加人性化的教育理念。

郑教授说,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天生就有自己擅长和喜欢的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长应当细心观察孩子的这些天赋特质,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而不是勉强孩子去死记硬背那些他们并不感兴趣的科目。

家长不应将全部期望都押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忽视了他们身心健康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要把考试成绩等同于孩子的全部,要欣赏孩子身上其他方面的才华,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发展。只有家长自己先转变观念,才能真正使孩子远离被"高分数"绑架的困境。

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尊重孩子的天性,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可是现实中,很多孩子被动地接受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几乎没有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学就是为了应付无休止的作业和考试,压力重重,快乐学习的乐趣荡然无存。

家长和学校更应倾听孩子们的心声,给予他们充足的玩耍时间。在游戏中,孩子们不仅能释放压力,更能培养合作精神、独立思考等关键能力。

通过玩乐,孩子会发现自己的天性所在,树立对学习的主动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应社会发展

当下的社会正在呼唤那些掌握扎实专业技能、善于学以致用的人才。

很多新兴行业蓬勃发展,都需要大量具备实操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单单拥有书本知识或空有一纸文凭,是远远不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之下,那些掌握了实用技能的人,在就业市场上将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郑强教授呼吁家长们要摒弃盲目追求学历的陈旧观念,转而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实践应用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

具体来说,家长们应该鼓励孩子们多动手实践,在实践中领悟和运用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报名各类实践性培训班,还是在家里动手制作手工艺品,都是很好的锻炼机会。

让孩子亲身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天赋所在。

同时,家长们也要从小就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不要盲目追捧某些"高大上"的行业,而要客观看待每个职业的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手工劳动或技术性工种,只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同样可以获得丰厚的报酬和发展前景。

家长们自身也要以开放的心态看待孩子的职业规划,不要固步自封地认为只有钻研书本才是上进之路。

相反,他们要用理性的眼光去评估每个职业发展的潜力,并耐心地引导和支持孩子朝着自己的梦想和特长去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知识爆炸的当代社会,光有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会动脑思考、善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家长和学校要为孩子创造自由探索的氛围,鼓励他们大胆质疑、独立思考,而不是简单照搬书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论

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中,不少家长和学校将教育过度简单化为一种单纯的"投资回报"模式。

他们将成绩分数、名校升学等片面指标作为衡量教育成败的唯一标准,追求的只是短期的功利性目标。在这种思维定式的驱使下,教育的本质正在被刻意曲解和扭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育的根本宗旨,应该是全面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让他们在一个快乐、自由的环境中发现自我、实现自我。

但遗憾的是,如今的教育往往将孩子视为可以被任意"工具化"的对象,用极端单一的模式灌输知识,追求分数至上,片面地将孩子当作"产品"进行生产和操练。

在这种异化教育下,孩子们的天性被压抑,个性特长无法得到充分开发,身心健康也难以得到保障,快乐的童年正逐渐失去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要改变这一情况,学校要从根本上扭转目前"唯分数论"的教学模式,减轻孩子们的学习负担。

学习不应该是一种枯燥乏味、压抑绝望的过程,而是要让孩子们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以积极乐观的心态主动探索认知。

因此,学校要为孩子们创造更多户外活动、实践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长也应该彻底改变"重分数轻素质"的教育观念,不要再拘泥于一时一地的考试分数,而要重视孩子们全面素质的培养。

他们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家庭氛围,用耐心和爱护引导孩子们发现自身兴趣爱好,主动探索未知的知识领域,同时也要尊重孩子们的个性特长,避免用自己的期望加诸于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视劳逸结合,给予孩子充足的游戏时间,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中释放压力、认知世界;同时也要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疏导他们的焦虑情绪。

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追求肤浅的功利回报,而在于让孩子们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快乐成长,全面发展个性特长,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回归初心,才能最大程度发挥育人的根本作用。

参考文献

心理中国 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http://psy.china.com.cn/2023-08/10/content_42459520.htm
腾讯网 郑强:中国的小孩子不是输在起跑线上,而是被累死在起跑线上!
https://new.qq.com/rain/a/20201203A0FWUA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