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的南京,曾是繁荣和平的都市,如今已成了历史的一抹伤痕。那个冬季,时间仿佛变得悄无声息,但每一刻却意味着生命的消逝。

当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略中国,南京也沦陷在战火之中。淞沪会战失利后,日军趁势分三路进犯南京,12月13日,他们的踏步声踏碎了南京的平静。

南京曾经是文化古都,如今却被战争笼罩,气氛凝重而悲伤。在这短暂的六个星期里,每12秒钟,一个中国人就被夺去生命,他们的血肉之躯在日军的屠刀下化为冷酷的残酷数字。

日军攻入南京的景象令人难忘。古老城墙曾经坚不可摧,如今却被火焰吞噬。雄伟的建筑和宽阔的街道,都变成了残垣断壁和流离失所的灵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的市民曾经快乐生活,而现在他们却陷入无尽的恐惧和绝望之中。随处可见日军的刀光和鬼影,无辜的生命在这座血腥的人间地狱中黯然消逝。

尽管时光已过去78年,南京仍然铭刻着那段痛苦的历史。但如今的南京,已经重新焕发生机,用她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建设起了新的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南京沦陷时,沙洲圩的张秀红老人只有12岁,她是个普通的农家女童,可是战争的阴云却将她的生活撕裂成了无尽的悲剧。

当日军士兵踏入她家时,她和爷爷无处可逃,遭受了无法形容的暴力行为。强奸之后,她昏迷了过去,仿佛生命已经结束。然而,她的爷爷没有放弃,用绳子绑起她的腿,默默地护着她,让她重新挣扎着回到生命的道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城沦陷,日本兵肆意地搜寻着女孩子。张秀红的家人不得不为了保护她,将她剪成了男孩子的样子,涂上泥污,以免遭遇更可怕的命运。她隐藏在这丑陋的伪装下度过了长达六年的战乱时光,直到18岁时才能重新换上女孩子的模样。

然而,战争留下的伤痕并未完全痊愈,她的腿仍然带着那场噩梦的创伤。每逢天气不佳,伤处的隐痛便让她回忆起当年的惨痛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久以来,她一直不愿提及那段悲惨的过去,认为这些都是丑陋的事情,不愿意给别人添堵。但张连红教授的到来改变了她的态度。他告诉她不能放弃,要活到110岁。对此,张秀红老人无奈地说:“我活那么久干什么?活着都是受罪。”

1937年,南京的三山街,还是一个平静祥和的小地方,陈德寿和家人生活在这里。然而,命运的风暴在这里悄然酝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侵略军入侵南京,城市陷入一片混乱。火焰熊熊燃烧,抢劫和杀戮的恐怖笼罩着整个城市。陈德寿的父亲是个勇敢的人,他冒着生命危险前往火场救火救人。但可悲的是,他的善举引来了日本军队的注意,被他们抓走后再也没有回来,成为城市中无数悲伤的故事之一。

不久后,日本军队踏入了陈德寿家,看到他的姑母,肆意地欲带她离去。勇敢的姑母拼命反抗,然而,面对凶狠的日本士兵,她无力回天。

刺刀在她身上乱刺,鲜血狂流。陈德寿害怕极了,只能躲在奶奶身后,目睹这一幕令人心碎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姑母痛苦地躺在地上,嘴里不停地呢喃着,请求喝糖水缓解痛苦。奶奶心急如焚,拼命找来糖水。

然而,等到糖水送来时,姑母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生命在无情中消逝。陈德寿永远无法忘记那一天,他心中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和仇恨深深扎根。

然而,2002年,却出现了一篇《对日新思维》散文的文章,把日本夸成亚洲的骄傲,主张亚洲国家应该跟随日本的发展步伐,将日本视为楷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篇文章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其中,一位名叫马立诚的编辑成为众矢之的。作为南京人和党员,他被指责为叛国者,因为他在文中质疑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以及对日本对中国的道歉是否必要。

这些言论对于那些经历过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和遇难者家属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伤害和侮辱。马立诚似乎将历史视为一种可以随意篡改的道具,试图用一句轻描淡写的话语抹去日本军队在南京所犯下的罪行,以及中国人民在那段黑暗历史中所经历的苦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历史不容否认,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日本侵略中国的惨绝人寰的罪行之一。成千上万无辜的生命在那场屠杀中失去,家庭被摧毁,悲痛与仇恨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而这份伤痛与愤怒至今无法磨灭。

马立诚的言论显然是在背叛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试图用一己之力否定历史的残酷真相,为日本开脱罪责。然而,历史不是可以由个人意愿塑造的,而是由无数生命的记忆和遗留的证据所构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人民对日本的期待并不是要无休止地追究仇恨,而是期盼一个真正的、能够认真面对历史的日本。道歉不是单纯的一句口头表态,而是需要真心悔改和付出行动的证明。只有这样,才能在中日两国之间建立起真正的友谊和合作。

马立诚的道路似乎是错综复杂的,他的职业身份让他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观念,但他似乎在这个过程中迷失了自己的立场。

作为一个南京人和党员,他竟然忘记了自己的根和国家的尊严,背叛了历史的教训和中国人民的期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南京大屠杀的伤痛,我们也会继续追求和平与友谊。但同时,我们也希望日本能够诚实面对历史,向中国人民道歉,并以实际行动来弥补过去的错误。只有这样,中日两国才能真正迈向和平、共荣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