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0公里,贯通南北

2500余年,穿越古今

中国大运河

是名副其实的“运河之王”

是世界上开凿最早、

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人工河

2014年,中国大运河

(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

申遗成功

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20日,拍摄的京杭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河北日报记者耿辉摄

中国大运河

地跨北京、天津、

河北、山东、河南、

安徽、江苏、浙江等8省35市

其中,中国大运河河北段

全长530多公里

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连接渤海的重要通道

途径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

横卧于平原

流淌于田野

千帆竞渡,百舸争流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丨City Walk已过气,听说现在流行River Walk?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丨City Walk已过气,听说现在流行River Walk?

“渔唱樵讴听不辨,

人声半在水声中。”

悠远的历史

造就了运河深厚的文化底蕴

丰富的文化遗存

构成了河北大运河璀璨的过往

让我们跟着流淌的河水

来一场River Walk

一起感受其生生不息的魅力与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21日,游客在吴桥杂技大世界欣赏杂技表演。河北日报记者耿辉摄

“三湾抵一闸”

大运河从沧州穿城而过

运河在这里

呈现优美的Ω形状

在大运河流经的区域里难得一见

大运河的不少河段

都是七拐八折,弯弯曲曲

古人开挖大运河

为何不挖直线

反而舍近求远?

这一个个河湾

其实是古人独具匠心的绝妙之作

大运河沧州至德州段

地势落差较大

古人充分利用自然地形

修建而成连续弯道

减缓了水流

相当于修建了一座船闸

保护了航船的平稳

减少了堤坝的受力

“三湾抵一闸”由此得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20日,一艘游船驶过京杭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的南川老街。河北日报记者耿辉摄

中国大运河

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开凿的河道

更是人类利用自然、

改造自然的突出范例

大运河上的非遗

2014年

随着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

大运河河北段中的“两点一段”

——衡水市景县华家口夯土险工

沧州市东光县连镇谢家坝

以及南运河沧州—衡水—德州段

被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点(段)

“两点一段”

也是河北省第四处世界文化遗产

大运河的很多部分

都是利用自然河道疏凿而成

为了解决水位落差等问题

人为修建了很多弯道

然而水流在转弯处冲击过大

容易造成决口

于是,华家口夯土险工和谢家坝

应运而生

华家口夯土险工

原建于清宣统3年(1911年)

堤内坡采用黄土、白灰加糯米浆

夯筑成坝墙

底部采用坝基抗滑木桩施工工艺

外坡与顶部为素土夯实而成

自华家口夯土险工修好后

大运河华家口段再没有决堤记录

沿用至今已有102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家坝是大运河河北段仅存的两处夯土坝之一,被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点。河北日报记者潘文静摄

以糯米灰浆为代表的传统灰浆

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之一

修建沧州东光连镇谢家坝

更是耗费了万余斤糯米

大运河水利工程营建思想

是我国传统科学技术思想的反映

合理利用自然,科学规划管理

成就了大运河独特壮美的景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运河东光段,林水相依,景色秀美。河北日报记者潘文静摄

“清河小上海”

“舟车所至,络绎联云,

骑步相兼,往来如织。

地称名胜,

而险壮京华,路通吴越,

轴舻帆影达三江……”

这是明代清河县令卢士杰

对当时邢台清河油坊码头繁华景象的

生动描绘

清河油坊码头

是京杭大运河北段

仅存的砖砌水路码头

因当时村南的榨油坊得名

流水潺潺,繁华渐起

处于水陆要道的油坊

发展成为两千多人的大集镇

称为油坊集

清朝中期,油坊集改称油坊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河县油坊镇运河鸟瞰。河北日报记者田瑞夫摄

“商人嗜利暮不散,

酒楼歌管相喧阗。”

明代至民国初年

油坊码头满河船桅、纤夫盈堤

凭借南通北达的卫运河优势

成为清河、威县、南宫等地的物资集散地

每逢一、六大集

商贾云集,贸易辐辏

商业经济繁荣昌盛

油坊古镇因此得名“清河小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自河北新闻广播

大运河不仅是交通动脉

也是人文肌理的生命血脉

更是奔腾在运河人

心灵河床上的精神洪流

无论是一步一个脚印的纤夫

还是吃苦耐劳的挑夫

抑或漂泊不定的船工

这些不肯向命运低头的鲜活生命

诠释了生生不息、不懈奋斗的运河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油坊码头,青石砌筑。河北日报记者解楚楚摄

“北京大名府”

枕沙麓、襟卫水

依河而建,因水而兴

运河沿岸的城市因运河而兴盛

邯郸大名就是其中之一

西汉高祖十二年

(公元前195年)

大名建县

隋唐时期因大运河崛起

成为黄河以北广阔地区

政治、军事、文化和经济中心

五千多年来

两次为都,七为陪都

成就“北方重镇”“畿辅八府”之首殊荣

宋代钦定“北京大名府”

声誉闻名古今中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2日拍摄的即将开始全面整修的大名古城北城门。大名县委宣传部供图

明朝建文三年(1401年)

一场大洪水淹没了大名府城

结束了大名府长达千余年的雄壮历史

大名金滩古镇的山陕会馆

虽以失去旧日容颜

但依稀可见曾经辉煌的痕迹

明永乐年间

在金滩镇设置机构

专门负责水运事务

山陕、湖广等地商人

竞相在此做生意并建有会馆

镇内店铺近百家

昼夜灯火通明

被称为“运港通明不夜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大名县金滩镇的山陕会馆旧址。受访者供图

南来北往的商船

为运河两岸带来了商贸的繁荣与兴旺

也为运河沿岸城市

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

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人们

逐渐形成了

独特而又深厚的文化积淀

众多遗址遗存

成为了大运河河北段的遗产特色

也是中国大运河体系中

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遗产

在大运河申遗后的“新十年”里

沿岸各地坚持

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宗旨

造就生机勃勃的

景观河、生态河、人文河

让2500岁的中国大运河芳华再现

在今天

只要去看看

运河边的茶社、戏台

桥上悠闲的行人

以及远处盛开的鲜花

便知道

它的强大、它的温柔

它的繁华、它的沉默

它踏过的时光

与它即将踏过的时光

都已平静地

活在了两岸人民的灵魂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21日,在沧州运河武馆前,国家级非遗孟村八极拳传承人丁文江(右)在展示技艺。

下一个十年

让我们携手努力

伴着大运河

流向更远的未来

(纵览新闻微信综合自纵览新闻客户端、河北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