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大熊猫种群密度全国最高。摄影/关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岭大熊猫种群密度全国最高。摄影/关克

秦岭山区生活着中国密度最大的野生大熊猫种群,有着很高的偶见率。我们在影视作品或图书画册上看到的野生大熊猫,有不少出自秦岭大熊猫种群。

在秦岭林区,大熊猫主要取食巴山木竹和秦岭箭竹,前者的分布海拔相对低一些,后者则可以延伸到高海拔地带。每年,大熊猫追随两种竹子的不同生长节律进行垂直迁徙,以长时间获取新鲜竹笋以及新长出的幼枝嫩叶。

大熊猫对竹子的依赖程度很高,曾经流传一种说法,即竹子每隔60—100年周期性开花枯死,然后再生,会对大熊猫种群造成致命威胁。我们也经常在秦岭林区遇见竹子开花以及成片枯死的现象,但范围都比较有限,并不像传说中那般可怕。

不过竹子的营养成分含量较少,使得大熊猫每天要耗费60%的时间来取食,所以它们会尽可能选择独居。除非在繁殖期,否则在一条山谷里很难见到第二只大熊猫,这也是它们数量稀少的原因。

大熊猫不冬眠,冬天也要辛苦找竹子吃。摄影/关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熊猫不冬眠,冬天也要辛苦找竹子吃。摄影/关克

由于栖息地高度碎片化,秦岭大熊猫与甘肃、四川的大熊猫种群形成长期隔离与分化,在遗传上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秦岭大熊猫鼻子短巧,面庞圆润,外观像猫,而其他地区的大熊猫看起来更像熊。以往国内许多文献中都把秦岭大熊猫列为单独亚种,但最新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并不支持这种观点,认为秦岭大熊猫在遗传学上并没有太多特别的地方。

秦岭地区有一点异乎寻常,就是养育着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棕色大熊猫。自1985年在秦岭发现第一只棕色大熊猫起,几乎每隔几年就会有棕色大熊猫出现的消息从秦岭传出。

棕色大熊猫只分布在秦岭。摄影/关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棕色大熊猫只分布在秦岭。摄影/关克

最早发现的那只棕色大熊猫后来被收养在西安动物园,取名“丹丹”,20世纪90年代,我曾经专程前去探望。多年以后,我又在佛坪县熊猫谷见到了大名鼎鼎的棕色大熊猫“七仔”。

秦岭多次发现棕色大熊猫出没。摄影/关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岭多次发现棕色大熊猫出没。摄影/关克

秦岭的大熊猫遇见率很高,我本人也曾两三次与野生大熊猫偶遇,最难忘的是有一次亲眼观看了大熊猫求偶打斗的罕见场面。

3月的秦岭,贴地生长的齿萼报春绽开淡蓝色的花朵,在溪谷边、竹林里肆意盛放。时而传来尖利洪亮的鸣唱,一群进入求偶期的红腹锦鸡正在追逐嬉戏。走在长满竹子的阔叶树混交林中,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特殊的香味,同行的雍严格先生说,这是大熊猫求偶期发出的味道。

谈笑间,我们突然听见震耳的吼叫声从山梁上传来,那是大熊猫打斗发出的声音。我俩手足并用,气喘吁吁爬到梁顶,看见一只雌性大熊猫伏在大树上向下张望。根据树下竹子的晃动情况,我数了数,足有7只。它们有为争偶而来,也有赶来观摩学习的未成年个体,看上去体型明显偏小。

我们赶到时争斗已经结束,胜负已定。只见雌性大熊猫慢慢从树上溜下来,钻进竹林里。片刻后,传出类似羊叫的欢快声音。其他几只围观的熊猫并未立即离开,而是守在附近,直到整个过程结束。

大熊猫是爬树的高手。摄影/关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熊猫是爬树的高手。摄影/关克

待秋天将至未至,雌性大熊猫会独自在洞穴中生产。新出生的熊猫宝宝仅有100多克,和一只老鼠体重相当。幼崽要在母亲怀抱里待满3个月之久,才能勉强站立,而此时秦岭已入严冬。大熊猫母亲既要喂养后代,又必须外出觅食以维持足够的奶水,这期间,它每天必须耗费80%的时间用于觅食。直到来年开春以后,熊猫幼崽才能自己取食,等长到1岁半左右,它将离开母亲,去开辟自己的新领地。

大熊猫1岁半左右会离开母亲开辟新的领地。摄影/关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熊猫1岁半左右会离开母亲开辟新的领地。摄影/关克

有人认为,大熊猫种群退化,繁殖能力弱。事实上,野生大熊猫的求偶行为以及在繁育后代方面的综合表现可谓优秀,它的遗传基因状况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好。

2016年9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将大熊猫由EN(濒危)降为VU(易危),这就意味着大熊猫种群延续的眼前忧虑可暂且消除。

或许大熊猫头顶的光环终有褪去的时候,但无论如何,这个穿越200万年高岸深谷、渤澥桑田的古老物种,仍将生生不息。

本文摘编自《森林与人类》杂志2024年第4期“秦岭国家公园”专刊。了解更多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