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新京报昨天那篇报道,我看完之后,内心有两个反应:

一是心里头跟吃了冰棍还掉进了冰窟窿似的,凉飕飕的。心想,怎么会有这么荒唐的事?

二是我国突然再次出现调查记者,感动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真的,报道里头讲的事,挺让人瞠目结舌的。

原来,在罐车运输行业里,“化工液体运输”和“食用类液体运输”互相混用且不清洗,竟然成了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秘密”。

就比如吧,一辆油罐车,前脚刚把“煤制油”从宁夏拉到秦皇岛,卸完货,连喘口气的时间都不给,直接转身就装满35吨大豆油,继续上路。

这操作,简直是无缝对接,流畅得让人害怕。

煤制油啊,那里面有一堆有毒的化学物质,什么多环芳烃、苯并芘,听着就像是科幻片里的毒气弹,致癌那是基本操作。更别说煤里头还有重金属,铅、汞、镉这些,对神经系统、肝脏、肾脏都有极大的杀伤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些司机竟然洗都不洗罐子,直接装了食用油。

你说这油最后都去哪儿了?还不是进了超市,上了咱们老百姓的餐桌。

一想到这,我这胃就开始翻腾了。

为啥会有这样混账的操作?

首先得说说运费。这年头,油车的运费低得跟白菜似的,司机师傅们为了多赚点,那也是拼了老命了,想着顺路再拉一趟油,补贴补贴家用。

这心情我能理解,但问题是你得把罐子洗干净再装啊!

他们的解释居然是洗罐子贵,动辄几百上千的。那个成本跟咱老百姓的健康比起来,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可现实呢,司机师傅们为了省这点钱,直接选择了“忽略不计”。能省则省,成了他们的“生存法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总以为,我们国家是违法成本太低,没想到,现在居然是合法成本太高了。那些司机师傅们内卷到极致,就是为了降低成本而互相伤害。

再来说说监管,按理说,煤制油和食用油,一个有毒一个能吃,得分开来运,专车专用才对。

但现在呢?运费一低,监管一松,这事儿就乱了套。

说到监管松,我也是醉了。

新京报的记者还发现,有辆刚卸完煤制油的罐车,大摇大摆就进了“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的大门去装食用油。

记者一问销售经理,人家怎么说?“只要车上有『食用油专用』几个字,就放行。我们不验罐,是不是专用油罐车我们也没法分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简直就是瞎扯,煤油和咱们炒菜用的油,都分不清吗?眼睛鼻子都不带看仔细的吗?实在分不清,你直接尝尝不就得了。

当然啦,这方法有点极端。

不过话说回来,这里说极端不极端的没有什么意义。可等那混装的油卖到老百姓家里,那时候再来说这些,不是更晚了吗?

还有,那可是央企啊,不是应该更严谨一点吗?怎么一到关键时刻,就玩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游戏,啥都不管了?还是说,他们觉得这油罐车的“变脸”比变魔术还神奇,干脆就当看表演了?

据天眼查消息,该事件共涉及两家粮油公司,分别为“汇福粮油集团生产厂区”和“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其中汇福粮油集团隶属于“三河汇福粮油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曾因食用油中检出增香剂而被媒体报道。而“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曾在2015年12月2日因为“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而被相关部门行政处罚过4.5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算不算屡教不改啊?

我想这比吃地沟油还严重吧,这TM算是直接投毒了呀。

食品安全大于天,这话都喊了多少年了,结果呢?还是有人敢拿咱们老百姓的健康开玩笑。

简直就是丧尽天良,他们不怕天打雷劈吗?

想爆粗口,却不知从何说起。

难怪现在病的人越来越多,食品安全,任重道远啊。

突然想想,这些被爆出来的问题,真的不应该震惊,从三聚氰胺到喝煤油,我们什么没有经历过?

一句话: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我要加一句:慢性的不算!

新京报这次报道,真是有良心,有担当。他们不光揭露了问题,还让我们看到了媒体该有的样子。

或者可以说,终于看到了一篇像样的新闻报道,内容详实、客观。

但话说回来,报道出来了,问题曝光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官方会怎么应对?

这么大的食品安全问题,总得有人负责吧?总不能让这事儿就这么不了了之吧?

别跟我说,草台班子都不吃这类油,他们吃的是特供油,根本不关心这个。

咱们老百姓不受这一套,官方还是少打太极、少玩套路吧,咱们要的是实打实的行动,要的是真真正正解决问题的态度。

食用油和煤制油混着拉这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的,它关乎到咱们每一个人的健康啊!

希望官方能赶紧拿起笔,但不是用来打太极的“油笔”,而是用来书写解决方案的“金笔”。

唉,谁能告诉我,什么时候我们不再为食品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