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月光会照在我身上吗?”

“会的。”

这是一位年轻的母亲走出情感“围城”,在经历数次波折后,成功与女儿“团聚”的故事。

讲述|王福东

文字|时政灿、侯乐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福东

长清区法院

四级法官助理

故事的主角叫李萧,是一名年轻的母亲,当她第五次申请强制执行的时候,距离她上次见到孩子已经过去一年半了,这一年半里,她没有任何孩子的消息,也联系不上孩子的父亲。

案子刚分到手里,我就接到了李萧的电话,一提到关于孩子的事情,她的表达明显激动起来,这种迫切的情绪传递给我的,是一种沉淀了很久的思念,可以说,她把见不到孩子的原因,全部归咎于孩子的父亲,把见到孩子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我们身上。

安抚好她的情绪之后,我翻开案卷开始了解这一段往事。

2016年,李萧同孩子的父亲董大河依法登记结婚。两人的婚姻仅仅维系了一年的时间,就因感情不和协议离婚,不满一岁的孩子由董大河抚养。两人走出婚姻的“围城”,本以为是一次“好聚好散”的结局,没想到董大河拒绝李萧探望孩子,探望权的纷争就此展开。

2019年,李萧提起诉讼,经调解达成协议。李萧每月探望孩子两次,有了调解协议,李萧却依旧没能顺利的见到孩子。其后三年多,董大河仍拒绝李萧探望孩子,李萧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期间双方经过执行和解,将探望地点变更到法院,每次母女都能在法院短暂的见上一面,只是这一次间隔的时间格外久。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爱和母爱对孩子而言是缺一不可的,父母的离异带来的伤痛不应该再被无限放大。这一次必须让母女尽快实现重逢。

在我们联系到孩子的父亲董大河之后,他表示愿意在法院让李萧探望孩子,我们立即组织了这次见面,并且通知了李萧。

在我们和李萧的预期中,这次见面应当是一次温馨感人的场景,但是结果却是事与愿违。

探望当天,跟随董大河到院的除了孩子以外,还有孩子的奶奶,李萧推门进来之后,孩子看到母亲的眼神,几乎和看陌生人没有区别,躲在奶奶的怀里不肯与妈妈有任何交流,这就像一根导火索,引爆了李萧的情绪,她把见不到孩子的原因,归咎于董大河母亲的阻挠,双方言词激烈,唇枪舌剑,互不相让。

父母相互拉扯的场面中,我们第一反应是保护孩子,我们团队的女干警马上抱起孩子到旁边的办公室休息,我们将李萧和董大河的母亲隔开,单独进行沟通,避免矛盾升级。

安抚好双方的情绪后,我们决定让李萧跟孩子单独见一下,但是这次孩子躲在我们执行干警身后,拒绝了李萧的张开的双臂,眼神里是陌生和不知所措。李萧离开法院时,我们看到的,是她无奈和失望的背影。

按照一般的执行程序,母女相见,探望权实现,案子就结了。

可是,他们的心结未解。

老百姓到法院来是来解决问题的,绝不是来走程序的。探望权是小案,但是却牵着一位年轻母亲的思念,一个六岁孩子的成长,同时也牵动着我们执行干警的心弦。

当我再次打开案卷,看到的是一座“围城”。

李萧虽然走出了婚姻的“围城”,但实现探望权的心愿又让她走入另一座“围城”,同董大河之间的积怨,同女儿之间的情感隔阂,多次申请执行面临的诉累,构成了这座“围城”高高的城墙。想要走出“围城”,必须重塑孩子父母之间、母女之间的信任,这需要我们找到一个“突破口”。

复盘案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李萧和董大河曾经多次变更探望地点,最终选择了在法院探望,一定是对探望地点的安全有顾虑。通过与董大河的多次沟通,他终于吐露了实情,“我确实怕她抢走孩子,别的地方都不安全,我只同意在法院探望!”

在与李萧的电话中,她明确表示自己没有抢夺孩子的想法,只是想多见见孩子,能够一起吃顿饭、做做游戏,像普通的母女那样。

这时候,我看到了走出这座“围城”的曙光,但是还要下足“绣花功夫”。

首先要打开董大河的心结,让他放下心中的芥蒂:“李萧没有抢走孩子的意思,请你放心,这次见面还是在法院,在我们的监督下,一定保障你和孩子的安全。”

在我们的再三劝导下,董大河终于同意探望。

这一次,地点依旧选在法院。为了给双方重建信任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我们错位安排了双方到院时间,让董大河单独带孩子到场,并且做好李萧的工作,让她整理好情绪,防止矛盾再次激化。

没想到这次见面进行得格外安静,李萧努力寻找着和孩子的共同话题,虽然孩子依旧对眼前的妈妈感到陌生,但会小声回答着李萧的问题。慢慢拉进的关系,让双方矛盾得到缓和,李萧也开始期待着下一次的见面。

第二次见面,我们组织了一次户外活动,双方到院后,李萧带着孩子在法院旁的体育场玩耍,我和董大河在一旁陪同。绿茵场上,李萧牵着孩子的手奔跑着,孩子爽朗的笑声如一只白鸽,带着李萧的思念,飞向天空,飞出了“围城”,六年来,李萧的期盼终于变成了现实。这一次,董大河也相信,李萧不会抢走孩子。

第三次见面前,我拨通了董大河的电话。

他告诉我,他们已经选好见面的时间和地方,明天就带孩子过去。

我问董大河:“还担心李萧抢孩子吗?”

他说:“已经跟孩子妈妈说开了,以后按时带孩子和她见面。”

其后,双方可以不通过法院监督,自行协商探望的时间、地点,双方信任的纽带已经建立。

在回访电话中,李萧告诉我,现在她每个月都能见到孩子,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好了。

探望权赋予了非直接抚养一方与子女团聚的权利,也承载着让子女最大限度感受到来自父母双方温暖期许。但探望权的实现却面临诸多问题。从全省法院范围看,2019年至2022年的327件探望权执行案件中,其中19件未实现实际探望,因探望权未实现而终本、终结的有94件。

作为执行干警,我们希望通过柔性执行的方式,重建系好信任的纽带,弥合亲子关系的裂痕,最大限度地保护未成年人权益,让年幼的孩子有父母的陪伴,“破镜”后的家庭走出情感隔阂的“围城”。

我们希望,探望权的“那束光”,能真正落在需要它的人身上。

编辑丨马田昊

审核丨许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