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获悉,根据6月1日启动的2024年成都繁殖鸟类调查,成都共记录野生鸟类219种,隶属于16目57科105属,占成都鸟类种数的38%,是去年同期记录的鸟种数的190%,增加了104种。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调查发现了两种成都市鸟类分布新记录——林沙锥和淡背地鸫。其中,林沙锥的行为习性极为隐秘,已知的繁殖地点屈指可数,是我国最为神秘的鸟类之一。
▲林沙锥(2021年5月22日,李斌摄制于大熊猫国家公园雪宝顶片区)
▲淡背地鸫(2024年6月18日,余欢拍摄于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
据了解,2024年成都繁殖鸟类调查在71个调查样区内完成了586个调查样点,完成调查的样区面积共计6204平方公里,占成都市总面积43%,覆盖了海拔397米的沱江河谷到海拔4204米的高山流石滩之间各个海拔段和植被类型的栖息地,特别是在多处3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开展实地调查工作,确认了一些信息来源不明的高山鸟类在成都的分布情况。
本次调查共记录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3种,分别是红喉雉鹑、绿尾虹雉、胡兀鹫;二级保护鸟类23种,包括血雉、红腹锦鸡、白鹇、小鸦鹃、水雉、林沙锥、灰林鸮、凤头蜂鹰、褐冠鹃隼、黑冠鹃隼、凤头鹰、赤腹鹰、松雀鹰、红隼、燕隼、金胸雀鹛、画眉、棕噪鹛、橙翅噪鹛、红翅噪鹛、红嘴相思鸟、棕腹大仙鹟、蓝鹀等。
本次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两种成都市鸟类分布新记录,分别是林沙锥和淡背地鸫。
林沙锥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为易危物种,与国宝大熊猫的濒危等级相同。其行为习性极为隐秘,已知的繁殖地点屈指可数,是我国最为神秘的鸟类之一。此外,他们的鸣声也极具识别度,每天天黑之后和天亮之前会在空中进行炫耀飞行,同时发出响亮的鸣叫声。
淡背地鸫,自发现命名以来很长时间内与四川淡背地鸫被视为同一物种的不同亚种。2016年一项由中国、瑞典、美国等多国科学家合作开展的研究证实这两种鸟类虽然很难通过形态进行区分,但是在鸣声和遗传方面差异显著,应属于两个独立的物种。此外四川淡背地鸫栖息的海拔相对较低,非繁殖期在成都平原偶有记录,而淡背地鸫栖息地海拔相对较高,通常在海拔3000米以上靠近林缘的高山草甸繁殖。
红星新闻记者 彭惊
编辑 李钰仪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