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援引《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国会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下称“中国委员会”)召开听证会,听取有关中国在无人机、半导体、造船和钢铁行业做法的证词。“中国委员会”新任主席约翰·穆莱纳尔当天宣称,中国政府正在为众多行业提供“补贴”,以期望在主宰全球市场的同时,发展在危机中胁迫美国的能力。“中国寻求在这些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并希望利用我们供应链中的漏洞”、“我们不应该在技术上依赖中国”。

会上,美政客从无人机、半导体、造船和钢铁行业4个方面对中国进行无端攻击。随后,该“委员会”便拿出一组关于无人机的数据来充当“证据”,数据显示,美国使用的商用无人机中,有90%是中国企业生产,业余爱好者使用的无人机中,有77%是中国企业生产。不难看出,美政客说了这么多,其目的无非就是一点,那就是不许中方在上述4个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因为这会让美国感觉到所谓“威胁”,动摇了美国“全球领导者”的地位,危害了美政客口中的所谓“国家安全”。

上个月,美国能源部长詹妮弗·格兰霍姆也下场,表示中国汽车现在在全球的出口趋势,对美国车企产生了“严重威胁”,美国必须要采取果断的手段,也就是拜登的“100%关税”政策。格兰霍姆表示美国很多汽车企业还在生产大型燃油SUV,最终他们不得不面对来自中国的“折价竞争”,这很不公平,因为“太阳能原本是美国发明的”。这里格兰霍姆显然是偷换概念,即使太阳能技术是起源于美国,也没有规定美国必须要全盘掌握优势,不能让其他国家领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环球网报道,近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毛宁表示,美国是产业补贴的大户,近年来相继出台《芯片与科学法案》,《削减通胀法案》,通过数千亿美元的直接和间接补贴,直接干预市场资源配置。补贴补不出产业竞争力,保护主义保护的是落后,失去的是未来。美国针对中国电动汽车采取歧视性做法,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破坏全球产供链稳定,最终也会损害美国自身的利益。

虽然中方一再呼吁美国不要操弄政治,肆意打压中企,但华盛顿完全把中方劝告当成了耳旁风,美国对中方的打压恐怕只会愈演愈烈。接下来,中方必须为进一步升级的贸易冲突做准备,尤其要对美国进一步收紧对华芯片供应有充分预期。而从中方的行动来看,中国早已开始未雨绸缪,在关键的芯片领域做足了准备。过去几年来,中方不断对芯片领域投入巨资,以扶持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本月早些时间,因瑞士举行的乌克兰问题峰会并没达到预期成果,俄军在战场攻势猛烈,让美国必须做些什么,于是在原本限制俄罗斯的基础上追加二级制裁措施,旨在限制俄罗斯获得半导体芯片以及其他能够增强国防实力的商品,这份管制清单内就有不少中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欧盟也火速加入对华制裁的行列,不过针对的不是中俄问题,而是在电动汽车方面对华制裁。计划征收高达38.1%的临时关税,并警告称,如果和中方的讨论不能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项临时关税的措施将在7月4日正式实施,且不排除升级为永久关税的可能。

据观察者网报道,欧盟前几日宣布对俄罗斯进行第14轮制裁,将61家企业列入制裁名单。欧盟表示,这些企业“支持俄罗斯军工综合体”,具体来说就是卖了一些能被俄罗斯用来增强国防的产品和技术。而被他们制裁的61家企业中,有19家是中国企业,多家公司总部位于中国香港,中国卫星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也在制裁名单中。中方坚决反对任何非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中俄之间的正常经贸往来不应受到干扰和破坏,更不应该成为抹黑遏制中国的工具。

显而易见,欧盟对华电动车加征额外高关税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措施和政治性决定,其依据和程序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其后果不符合中欧双边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其措施不符合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最终也不利于推动欧洲电动车企的创新和全球竞争力的提升。对此,我国不必抱有太过悲观情绪,只要我国车企稳定阵脚,打好基础,苦练内功,精益求精,一步一个脚印,不管对方如何调整政策,如何打压,终能立于不败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盟和中国一样都是全球范围内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行动者,保护主义甚至孤立主义道路对欧盟也不可能是有好处的。如果欧洲的核心诉求是提升自身的产业竞争力、不想在竞争中失利,那么把中国的投资和企业一禁了之、“逼走”了事,不是在为自身竞争力发展树立“保护屏障”,反而是在堵门。中欧在长期应对气候变化和产业合作过程中打下的深厚根基,应该是欧盟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有利因素,而不是需要清除的“风险”。

至于该如何看待西方指责中国“产能过剩”“补贴优势”的论调,欧委会发布反补贴调查初裁是否意味着加征关税终局已定?美欧提高关税壁垒对我国新能源产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和启示?针对上述问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梁明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梁明指出,宏观上完全匹配的供给与需求是根本不存在的,在很多时候供给会创造需求,当前我国新能源产业并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国内外需求潜力和市场空间依旧巨大。

说来说去,美国政府搞产业补贴的动机,在国家竞争力之外始终与选票政治,以及自身和大企业的利益捆绑脱不开关系。而产业补贴的结果也就因为这种利益捆绑,从产业本身导向扭曲为了大企业和既得利益者导向。套用最近很火的鸣潮公式来说就是,头号资本主义帝国是这样的,中国只要补贴电动车就可以,可是美国要考虑补贴的东西就很多了。金主,票仓,百万漕工,传媒帝国,战争机器,个个胃口都不小,怎么平衡,怎么喂饱它们都要经过深思熟虑。

中国制造业实力已经今非昔比,美国的打压无法抑制中国发展。中国制造业实力并非体现在单个产业的竞争力,而是整个体系的竞争力未来应对贸易摩擦需要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国内市场规模越大,回旋空间也越大,谈判筹码也更多。另外,中国正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上游跃迁,巩固自身竞争优势,而竞争力越强,来自对手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就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