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tionTitle="萝卜下气消食的故事" Type="normal"-->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珍曰]:莱菔根、叶同功,生食升气,熟食降气。…《洞微志》云∶齐州有人病狂,云梦中见红裳女子引入宫殿中,小姑令歌,每日遂歌云∶五灵楼阁晓玲珑,天府由来是此中。惆怅闷怀言不尽,一丸萝卜火吾宫。有一道士云∶此犯大麦毒也。少女心神,小姑脾神。《医经》言萝卜制面毒,故曰“火吾宫”。火者,毁也。遂以药并萝卜治之果愈。

---《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六卷莱菔“发明”

中文释义

中文释义

关于莱菔,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讲述了《洞微志》中记载的一个故事:

在古时的齐州地域,有一位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他的心境时而癫狂,时而忧郁,多方治疗均无效果。一天,他梦中出现了一个穿着红裙的少女,邀请他踏入一座宫殿。在那里,一个颐指气使的姑奶奶命令他唱歌。于是,他每日唱着同一首歌:“五灵楼阁结构玲珑剔透、装饰堂皇。天上的府邸仿若此处而建。眼前如此绚丽景致,却令我心绪纷乱,无法言说心中之郁结。一颗萝卜竟将宫殿焚毁。”梦醒后他问了很多高人,皆不知何意,一日遇见一位道士,他便再次讲了他奇怪的梦境,道士听后告诉他,你的疾病是因为吃太多麦面了,你梦见的宫殿就是你的病,那位少女是人体五脏之心,姑奶奶是人体五脏之脾。《医经》中有记载萝卜可治面食过多所致不适。火象征着毁灭,这“一丸萝卜火吾宫”就是说萝卜可以治好你的这个病。于是给他一些药物和萝卜同时服用,结果他的病情果然好转,治疗一段时间后痊愈了。

李时珍认为,莱菔的根、叶功效相同,但生熟功效不同。生食升气、止渴,熟食下气、消谷。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大抵是由于食面过多,食积化热,热扰心神,出现癫狂的症状,而莱菔既能消食化积,又能降气化痰,再配合相应的药物共同治疗,这位患者最终战胜疾病,重拾生活的美好。

萝卜得名

萝卜得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萝卜,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的新鲜根。冬季挖取鲜根,去茎叶,洗净入药或食用。萝卜最早称为莱菔,在古籍中,莱菔的别称非常多,芦萉(《尔雅》),芦菔(《说文》),雹葖(《汉书注》),紫菘(《唐本草》),萝卜(孟诜)等。”

最早将其命名为萝卜的是唐代的食疗专家孟诜,是人们在食用过程中对其的发音由“莱菔”的音简化转变而成,“萝卜”(“卜”音福)作为莱菔的俗称开始广泛使用。

对莱菔的诸多名称,李时珍有自己的见解。“菘乃菜名,因其耐冬如松、柏也。莱菔乃根名,上古谓之芦萉,中古转为莱菔,后世讹为萝卜,…陆佃乃言莱菔能制面毒,是来麰之所服,以菔音服,盖亦就文起义耳。”可见,莱菔的名称与其功效有一定关系。

白萝卜与红萝卜

白萝卜与红萝卜

白萝卜

本文介绍的萝卜是十字花科萝卜属的白萝卜,起源于中国。中国、日本及朝鲜半岛等东亚地区主要栽培大型萝卜,中国的萝卜品种更为丰富。早期中国的萝卜主要为紫花大根的秋冬萝卜,皮肉均白或红皮白肉。随着时间的推移,萝卜栽培逐渐发展出不同颜色和形态的品种,按皮色及肉色可分为红皮、绿皮、白皮、红肉、绿肉等不同类型。

红萝卜

在我国的菜市上还有一种胡萝卜,属于伞形科胡萝卜属植物,起源于西亚。《本草纲目》中记载:“元时始自胡地来,气味微似萝卜,故名。”胡萝卜最初可能因其天然香味吸引人类采集利用。早期栽培的胡萝卜可能为黄色或紫色,而我们现在常见的橙色胡萝卜是在17世纪荷兰选育出来的,富含橙色胡萝卜素,营养丰富。

为什么说“冬吃萝卜夏吃姜”?

为什么说“冬吃萝卜夏吃姜”?

萝卜是一味深受百姓欢迎的药食两用品,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关于萝卜的谚语,比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萝卜出了地,药铺无生意”。在中医养生理念中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为何在春夏要养阳,在秋冬却要养阴呢?春夏气温升高,人们倾向于追求凉爽,喜欢冰冷食物和饮料,长时间待在空调房,这容易损害脾胃,伤害阳气。而秋冬气温下降,人们摄入热量较多的食物,容易导致牙龈肿胀、口腔溃疡,故需注意养阴。

因此,“冬吃萝卜夏吃姜”这句谚语应运而生。萝卜性凉,姜性温。夏日炎热,阳气外表,胃部虚寒,因此需要食用姜来温暖脾胃,生姜能温中散寒,且有消痰作用。在气候炎热时,唾液和胃液分泌减少,影响食欲,而食用生姜可增进食欲。相应地,在寒冷的冬季,人们倾向于进食高热量食物来保暖,但易导致气血壅滞,因此食用清热祛痰、消食通气的萝卜来避免积热产生。

<!--@@SectionTitle="萝卜不能与人参同吃?" Type="normal"-->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间仍广泛流传着“服用人参同时不宜吃萝卜”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萝卜破气,人参补气,两者功效相反,同时使用会相互抵触,降低人参的药效。但这种观点并没有古代医籍的记载和现代应用的证明。如明代著名的本草著作《本草纲目》、养生类著作《养生类要》等,对服食禁忌有全面记载,但并未提及人参忌萝卜。

相反,古籍中却存在着人参与萝卜同用治病的实例,如《本草纲目》转载《三因方》用人参、黄芪研末,红皮大萝卜蘸食,治阴虚血尿,治沙淋、石淋等疾病。明代医家傅青主也以人参配萝卜治疗倒饱中满、气虚、食不消化等疾病。人参补正气、元气,而萝卜则具有破胃肠胀邪气的功效。邪去正安,二者相辅相成。因此,人参与萝卜并非不能配伍,吃人参时可以吃萝卜。

萝卜的功效

萝卜的功效

中医认为,萝卜味辛甘、性凉,有消食顺气、醒酒、化痰、治喘、解毒、散瘀、利尿、止渴和补虚等功效。适用于消化不良,胃脘胀满,咳嗽痰多,胸闷气喘,伤风感冒等症。

萝卜能消食化热,去邪热气,还能清热生津止渴,可用于热病口渴或消渴多饮,萝卜汁可防止胆石形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萝卜、胡萝卜均有能分解和清除强致癌物--亚硝胺的功用,能促使致癌前期病变细胞转化为正常细胞,起到防癌抗癌作用。

萝卜的药食两用

萝卜的药食两用

萝卜也是民间秋冬之时的家常蔬菜,萝卜上部甘甜少辣味,至尾部辣味渐增,皮薄、肉多、清脆、甘甜、水多,营养价值较高,元代诗人许有壬的“熟食甘似芋,生吃脆如梨”,描述了萝卜的口感,表达了自己对萝卜酥脆口感的认同和赞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对萝卜的食用是赞美有加的,他指出“(萝卜)根、叶皆可生可熟,可菹可酱,可豉可醋,可糖可腊,可饭,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

萝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B及一定数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如钙、磷、铁等,可以改善贫血、干眼症和皮肤角质化过度等多种疾病。

萝卜富含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磷、铁、硫等无机盐类,常吃生萝卜可预防流感、上呼吸道感染、喉痛及白喉等疾病。

萝卜中稍带辣味成分的芥子油有促进肠胃蠕动功能,使人增加食欲。

萝卜中的淀粉酶、氧化酶等酶类及膳食纤维亦有助消化、通大便的功能,还可促进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分解使之得到充分吸收。

此外萝卜食用还有清热化痰、调节血压等功效。制成多种菜品,畅销海外,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萝卜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萝卜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萝卜的化学成分复杂,所含糖分主要为葡萄糖、蔗糖和果糖。各部分还含有香豆酸、咖啡酸、阿魏酸、苯丙酮酸、龙胆酸、羟基苯甲酸和多种氨基酸。鲜根含甲硫醇7.75毫克%、维生素C近20毫克%。因不含草酸,是钙的良好来源。又含莱菔苷,含锰0.41毫克%,硼约7毫克%(干重)。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萝卜的醇提取物有抗菌作用,特别是对革兰氏阳性细菌较敏感;

2.降脂作用:

莱菔酶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四氯化碳处理大鼠的TC和TG水平。莱菔叶中的多糖成分可以减重并降低体脂率,白萝卜中含有大量的淀粉酶,氧化酶,可以促进脂肪代谢,从而起到降低血液中胆固醇,降血脂的作用。

3.对消化道功能作用:

莱菔提取物有促进大鼠胃排空作用以及肠的推进作用,并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并且可以通过调节回肠肌电慢波活动,对大鼠实验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有一定作用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对肠梗阻大鼠的胃肠动力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4.其他作用:

莱菔还有抗氧化、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可防止胆石形成

民间偏方

民间偏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萝卜在民间常用于食疗,如:

治结核性、粘连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

白萝卜一斤,切片,加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每日一剂,一次服完。

治肺结核咯血:

红色大萝卜1000g,加水300毫升,煎到100毫升时,除去残渣,再加入明矾9g,蜂蜜90g,每日二次,早晚空腹服用,每次50毫升。

治疗反胃呕吐︰

萝卜切片,用蜂蜜浸润,细细嚼咽。

治偏正头痛:

生萝卜汁一蚬壳,仰卧,随左右注鼻中。

治失音不语:

萝卜生捣汁,入姜汁同服。

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将萝卜用水洗净,以酒精擦拭消毒后剁成泥状,每次取1~2茶匙用消毒纱布包成纱布卷,一端系以长线,作阴道塞剂。上药时先用1/5000过锰酸钾液冲洗外阴及阴道,拭干后,将萝卜泥纱布卷放入阴道内,线头露于阴道外。每天1次。

治脚气走痛:

用萝卜煎汤洗之,还可将萝卜晒干打成粉末,铺在袜子里。

治消渴口干:

萝卜绞汁一升,饮之。

使用注意

使用注意

萝卜不可多食:据《本经逢原》载:萝卜"脾胃虚寒,食不化者勿食。"多食动气,服用生姜可以缓解。

作者介绍

作者介绍

杨灿佳 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药学部 中药师

梅全喜 主任中药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药学部顾问,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特聘教授、药学部学科带头人、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李时珍研究分会会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 杨灿佳 梅全喜

审核编辑:荆州市中心医院 药学部 刘开飞

美术设计:EBLAST 刘家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