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夷制夷自古有之,这是华夏长期形成的民族智慧。当时间来到19世纪后半期的时候,积贫积弱的清政府被迫在列强之间玩起了以夷制夷,强调一点,是被迫的。当英国侵略中国的时候,奢望美国出面调停,当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又绝望地求助于英国,当八国联军一拥而上的时候,又寄希望于他们分赃不均自己开打,这其中的代表便是李鸿章,其中最“成功”的以夷制夷便是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俄矛盾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国力增长很快,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在面对大而不强的清政府很难抵挡住诱惑,甲午一战日本获胜后,更大的侵略欲望被激发出来。吞下朝鲜半岛和台湾岛后,日本把目光看向了中国富饶的东北地区,此时另一双眼睛也在盯着东北。《马关条约》让日本攫取了巨大的利益,沙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侵略成性的沙俄一方面联合法国、德国阻止日本割让中国辽东半岛,一方面加快往东北派兵,以求把东北纳入沙俄领土,得到梦寐以求的不冻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三国干涉还辽中吃了哑巴亏的日本本就对沙俄的充满恨意,如今沙俄在东北增兵20万,直接威胁到日本的利益,日本举国上下再次进入卧薪尝胆时期,为击败沙俄进行了十年备战。

清俄关系

清朝和沙俄的关系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前是比较好的,虽然沙俄侵略成性,但是甲午一战让清政府看清日本才是最大的对手,沙俄也看到了日本的威胁,共同的敌人让两个国家走到了一起,哪怕沙俄的战刀上海沾着中国人的血渍。1896年,为了防御日本,李鸿章和沙俄签订了《中俄密约》,内容大概是:中日一旦再次开战,沙俄舰队将被允许进入清朝的任何口岸;清政府允许沙俄在东北修建中东铁路运送俄军以及军需,不需要得到清廷的许可。中俄结成了事实上针对日本的攻守同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由于向日本的赔款筹措不到位,清廷非常着急,这个时候沙俄主动向清政府伸出橄榄枝,表示愿意以以4厘的低息贷款给清廷1亿两白银,按揭36年,要以中国的关税担保,老佛爷嘴都笑歪了,又可以修园子了。所以说这个时候的清俄关系是比较好的。直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沙俄派出17万大军侵略东北,仅3个月就占领了东北全境,并拒绝撤兵,大清的龙兴之地都被占了,沙俄这等粗暴之举遭到了中、美、英、日的强烈反对。

清政府这个时候又突然意识到沙俄也是心腹大患,在东北盘踞着沙俄几十万大军,为了保住东北,清廷于是有意向日本靠拢,以夷制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日关系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和日本诡异地进入了蜜月期,首先是中国当时从上到下看到了日本如何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经过30年奋发图强蜕变为强大的国家,不仅赶走了所有侵略者,还摇身一变成了列强,这太值得研究了,中国的有识之士也掀起了一股到日本留学的热潮。“日之小国尔,何兴之暴也?”这是张之洞发自内心的困惑,也是清政府想要弄明白的疑团。

1896年,清政府选派13名留学生公费赴日留学,慈禧也认为日本的君主立宪最适合中国。对日本来说,战后的日本需要恢复元气,中国庞大的市场是日本非常看重的,日本不愿中国为沙俄独占,有意对清政府施以援手,采取友好的对华政策,恢复两国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在日俄战争爆发期间,清政府虽然荒诞地宣布日俄都是友好邻邦,故采取中立政策,但是联日抗俄已经是举国共识。贵州巡抚李经羲上奏:“俄胜势必并吞,日胜无非索酬,两害相较,则取其轻,与其畏俄而不许,何如亲日而获成。”张之洞也认为:“以日本之将校,率我之兵,庶几可与俄人一战。”

因此,清政府采取各种动作暗地里支持日本,为此成立情报组织,帮助日军刺探俄国的情报,袁世凯就曾派出16名情报军官去帮助日本,其中包括段芝贵、吴佩孚等。另外,清朝还默许日本在东北招募“马贼”,组成土匪军,专门破坏俄军的后勤补给线,大量的东北百姓也成为日军的耳目帮助监视俄军的调动。清政府留日学生组成抗俄义军回国参战,没回去的则在日本捐款,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红十字会在上海成立后,就赴满洲慰问救护日军伤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

在积贫积弱的中国,采取以夷制夷的政策也实属无奈,日俄战争中日本获胜客观上保住了中国东北地区,但是这场发生在中国的列强之间的战争也让中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日俄的军队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随便以一个间谍罪就能处死一个中国人,男性被杀死,女性被掳走,12万名中国军民死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以夷制夷不是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荣事迹,唯有建设强大的国防才能不让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