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歌,旋律一起,总能唤起人们心中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但你有没有想过,有些国歌的歌词里,可能藏着不为人知的野心?

比如日本的国歌《君之代》。乍一听,它像是在歌颂天皇统治,但仔细品味歌词,似乎还能嗅到一丝“扩张”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代八千代”:统治万世的野心?

日本的国歌《君之代》一共只有短短28个字,却字字珠玑,蕴藏着深意。歌词翻译过来大致是:

“我皇御统传千代,一直传到八千代。直到小石变巨岩,直到巨岩长青苔。”

歌词听起来似乎是在歌颂他们的日本天皇,但是实际上这个歌词其中大有深意。

首先咱们先来算算这“千代八千代”是多久,一代人撑死了也就活个几十年,“千代八千代”少说也得是好几万年,这可不是一般的“长长久久”。

再看看后面两句,用“小石变巨岩,巨岩长青苔”来比喻天皇统治的久远,这脑洞可不是一般的大。要知道一块小石头要经过多少年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才能变成巨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巨岩又要经过多少年的沧海桑田才能长满青苔?没有个几万年,几十万年,根本实现不了。

所以《君之代》的歌词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表达了一种对“永恒统治”的渴望。想想也是,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资源有限,还经常地震海啸,生存环境可以说是相当恶劣了。

在这种强烈的危机感下,也难怪他们会产生对外扩张的野心,毕竟谁不想过上“地大物博、高枕无忧”的好日子呢?

而且日本的历史也证明了,他们的扩张野心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

从“遣唐使”到“甲午海战”:日本扩张的野心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唐朝,日本就频频派遣使者来到中国,美其名曰“学习先进文化”,实际上却在暗中观察,学习中国的政治制度、军事技术,甚至连城市规划都照搬回去。

到了明朝,日本完成统一,丰臣秀吉出场了,他不像之前的“遣唐使”那样遮遮掩掩,而是直接喊出了“入主中原”的口号,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妄图先吞并朝鲜,再征服中国,最终称霸亚洲,实现他那不可一世的“天下一统”的野心。

但最终丰臣秀吉的如意算盘还是落空了,毕竟明朝可不是任人宰割的软柿子,得知朝鲜告急,立刻派出大军支援,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共同抵抗日本的侵略。

当时明朝军队以其强大的战斗力和先进的武器装备,给了骄横的日本侵略军迎头痛击。从平壤城到碧蹄馆,从行村到露梁海战,明军将士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正义,最终把丰臣秀吉的野心彻底粉碎,这场战争,也被称为“壬辰倭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这次惨败并没有让日本彻底放弃对外扩张的野心,反而像是在他们心中埋下了一颗仇恨的种子,等待着时机再次萌发。

时间一晃,来到了近代。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就像一头睡醒的雄狮迅速崛起,国力也日渐强盛。但他们并没有把心思放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而是走上了一条穷兵黩武的军国主义道路,并且把贪婪的目光再次投向了积贫积弱的中国。

他们一边派遣间谍潜入中国,刺探情报,绘制地图,一边加紧扩军备战,制造枪炮,训练士兵,为发动侵略战争做着准备。

1894年,日本悍然发动了甲午战争,由于清朝军队在武器装备和战术素养上全面落后,最后中国战败,只能割让领土赔偿损失,还把台湾岛割让给日本,并签署了屈辱的《马关条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次甲午战争的胜利,更加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也为后来日本发动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埋下了祸根。

日本人在甲午战争中尝到了甜头,胃口也就更大了。但同时也觉得,清政府这块骨头太难啃,就在这时候,沙俄进入了他们的视线。

沙俄仗着自己人高马大,在东北地区驻扎了军队,还建了不少军事基地,1904年日本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沙俄发动了进攻,史称“日俄战争”。这场战争,日本人打得异常勇猛,愣是把沙俄这个庞然大物给打趴下了,还顺手从沙俄手里抢走了辽东半岛的控制权。

这一战日本彻底扬名立万,成了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军事强国。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让世人看清了日本扩张的野心,而这个野心绝非一时兴起,而是根深蒂固,蓄谋已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战的阴影:日本扩张野心的巅峰?

1937年,日本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铁蹄踏碎了东亚的宁静,也点燃了中国人民的怒火。从“九一八事变”到“卢沟桥事变”,从南京大屠杀到“三光政策”,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但日本的目标显然不止于此,他们叫嚣着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妄图把整个亚洲都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

这听起来像是要建立一个繁荣富强的大家庭,实际上不过是披着“共荣”外衣的侵略扩张,本质是要把亚洲各国变成日本的殖民地,然后野蛮地掠夺资源,奴役人民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不是最终战败,不知道日本还会做出什么疯狂的事情来。也许他们会把战火烧到更多国家,也许他们会把整个亚洲变成人间地狱,难以想象那个时候将会是怎样的生活。

如今二战的硝烟已经散去七十多年,但日本的右翼势力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侵略历史的歪曲和美化,他们参拜靖国神社,供奉着那些双手沾满鲜血的战犯。

甚至通过修改教科书,掩盖侵略罪行,还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最可恶的是他们还试图修改和平宪法,为重新武装自己寻找借口。

足以看得出来,他们的扩张野心,依然潜藏在暗处,伺机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国歌的由来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也好奇,日本国歌又是怎么来的了?其实在16世纪的时候,荷兰还在西班牙的“魔爪”下挣扎,每天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

这时候一位名叫“威廉·凡·拿骚”的贵族站了出来,带领荷兰人民揭竿而起,反抗西班牙的统治。为了鼓舞士气,一位作曲家还专门创作了一首慷慨激昂的歌曲,歌名就叫《威廉颂》,用这位贵族的英勇事迹来激励战士们。

最终荷兰人民取得了胜利,赶走了西班牙殖民者,获得了独立,而这首《威廉颂》,因为在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荷兰人民视为精神支柱,最后顺理成章地成了荷兰的国歌,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首国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到了19世纪,当时的日本,正处于明治维新时期,全国上下都铆足了劲儿要“脱亚入欧”,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经济,搞现代化建设。

日本经济发展了,机会也就多了,不少外国人都跑到日本来淘金,其中就有一位名叫约翰的英国人。这位约翰可不是一般人,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军乐团教师。

1869年他来到日本,惊讶的发现这个国家居然没有国歌。一个国家没有国歌,怎么展现国家的威严和民族自豪感呢?

于是约翰就向当时的日本领导人提议:要不咱们也搞一首国歌吧?他还“自告奋勇”地说:如果你们写不出曲子,我可以帮忙谱曲,你们就负责填词就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人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于是就请来文学大师大山岩负责填词,再找来音乐家奥好义谱曲,经过一番冥思苦想、精雕细琢,一首名为《君之代》的歌曲诞生了。

“君之代”,顾名思义,就是“君王的时代”,简单粗暴,但很有气势。就这样,《君之代》就成了日本的国歌,一直沿用至今。

结语

过去的侵略战争已经成为历史的教训,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努力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同时也要擦亮眼睛,对那些心怀不轨的家伙保持警惕。

参考资料:
[1]陈东生.《君之代》歌词释译[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8(05):56-57.
[1]张可喜.《君之代》与太阳旗——日本国歌、国旗简介[J].当代世界,1998(03):37-39.
[1]诸葛蔚东.太阳旗《君之代》天皇制[J].读书,1999(11):17-23.
百度百科 君之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