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1日开始,财政部宣布提高内地赴港旅客的免税额度,由现行的人民币5000元提高至人民币12000元。

但是,这个政策并没有引起多大水花,甚至,连报道都没有多少。

香港曾经被誉为“购物天堂”,零售业是香港的支柱产业。

然而,香港的这根“支柱”看起来有些摇摇欲坠了。

从数据上来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2024年4月零售业销货额以名义价值计算较2023年同期下跌14.7%;

根据最新的临时估计,2024年1至4月的零售业总销货价值较去年同期临时估计下跌4.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刺激香港的零售业就必须出台有利于消费者赴港购物的政策。

但随着大陆改革开放越来越深入,各地不同形式的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不断设立和发展,香港购物的吸引力已经大不如前。

而且去香港购物在很多方面都不如在大陆购物便捷。这次恰逢香港回归27周年,中央出台这样一个利好香港旅游业和零售业的政策也是收到了港内的热烈欢迎。

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中央给了政策,香港能不能利用好还得看香港自己的旅游业和商贸服务业本身的竞争力。

ONE

免税额能提振消费?挺难的

说实话,在我看来,这些措施对提振消费的帮助并不会很大。

过去内地居民去香港大额消费的对象通常是奢侈品以及数码产品等,但是现在真购物的话去日本或者去海南都可以,尤其是日元汇率新低,购买奢侈品优惠更多。

这个所谓的免税额度,其实也挺有意思的。内地居民从海外入境的免税额标准5000元已经实施将近28年。

但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96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为4377元;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达39218元,较1996年的数据增加近8倍。

这次从5000提到1.5万,其实完全不够看的。作为香港奢侈品市场潜在对手的海南,早在2020年已经获得政策支持,离岛旅客每年每人的免税购物额度由每年3万元提高到10万元,免税商品品种由38种增至45种,增加电子消费产品等7类产品。

香港不论在商品价格还是免税额度方面面临的竞争都不可同日而语。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汇率,香港人现在都全跑深圳消费了。

港币最近几年可以换到更多的人民币

相当于不仅仅是深圳的消费比香港低,而且还有汇率打折

这进一步刺激了香港人到深圳消费的欲望

不过,虽然提升免税额对消费拉动不大,但是真正的利好其实不在这里。

TWO

真正的利好,在跨境“带币”

现在内地去香港消费的热情并不高,但投资储蓄的热情是火的一塌糊涂。

我知道现在不少长期玩金融的深圳客,每次去香港,都习惯性的带些货币过去。

人民币也好,美元也好,国内流通还可以,但是想要通过正常途径,流到香港是很麻烦的。

在这一点上,深圳的确具备了全国都没有的带币能力。

但是不足之处在于,现在深圳去香港即使一年多次,也只能一周去一次。

现在货币从5000元提高到12000元,我首先想到的是带币的整体额度是提高了。

这当然对于货币流动是好事。以前跑两趟才能带10000元,现在一趟搞定。

12000元能干嘛?有人也许是真的去消费。

但是这样的人的确越来越少了。

美元加息后,港元是升值的,这也代表着用人民币去购买香港商品,和之前比那是涨价了不止一点点。

实话说,现在很多奢侈品牌在海南、深圳的新品品类比香港还全。

那请问,以前,普通老百姓还可以借着人民币贬值去香港买便宜奢侈品,现在已经相反了。

而不差钱的主,在香港又买不到新品款式最全的奢侈品,干嘛去香港买。

所以,大背景下,美元加息,内地经济低迷,收入大减,这些都是硬伤。

当然,不消费,反过来,更多人选择了去香港存钱。

无论是买保险,还是存银行,现在香港的保险公司和银行都赚的不少。

香港保险公司号称保险回报率已经高达7%,银行美元存款利率也都在5%以上。

这些看上去远远秒杀中国内地的银行储蓄,以及其他一切保本投资产品。

因此,我大概率觉得5000元提高到12000元,就是利好货币流通,利好投资。

但是,大家千万别忘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就是汇率。美联储加息已经到了终点,现在大家都看着何时降息。

加息到终点,意味着现在的美元汇率也是最高的。

你这个时候,用人民币换美元,那就是换在了一个最高点。

美元100%是会降息的。现在没降息,是因为美国大选,拜登不敢尝试。

我们就算今年不降,那明年肯定降。一旦降息,人民币汇率就会提高。

你去香港存钱,现在大部分都是半年或者一年期。你还要不要把钱拿回来呢?那明年美元贬值了,你再换回人民币,那这里就有汇率损失了。

所以啊,除非你是长期投资,并且做美元资产配置,不会短期在国内使用,那就去投资。否则谨慎……